咱前文說到陰氏因巫蠱而被廢,鄧綏順利戴上了鳳冠霞帔。儘管已是皇后,已經是後宮最大的主人。但鄧綏仍保持著少年時謙讓仁厚的品德,沒有因為地位的上升而變化半分。
當時,各郡國都把奇珍異寶奉獻京師,官吏們不免要搜刮百姓的財富。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鄧綏為後後,取消了這些徵發,百姓們十分感激她。
鄧綏登臨後位,可算是沒有辜負鄧家的心血。而當和帝想給他們家拜官授爵時,鄧氏又再一次婉拒了皇上。原來,飽讀詩書的鄧綏早就明白了外戚弄權的後果,所以她主動向和帝請示,不要給母家過於優厚的待遇,以免危及江山。和帝明白她的苦心,也只好依了她。
元興元年(105),體弱的和帝再次生病,最終一病不起,鄧後百般祈福,這次也沒有將劉肇留下來。和帝駕崩,時年僅27歲。
和帝去世匆忙,立誰為太子的事都沒有交代,此時也就落在了年僅25歲的鄧後身上。
儘管鄧綏年輕,但她畢竟也是經歷了九年宮闈生活的人,而且也遭到不少迫害,她自然明白立一個值得依靠的人有多重要。況且自己盛寵多年卻無子,她人的兒子自己可不好控制在手中,所以自己一定得選個沒有實權的、便於操縱的木偶上臺。因為後宮中出生的男嬰大多早夭,大家都視宮中為凶地。所以以後一有皇子出世,便讓乳母抱到宮外養育。孩子們早已流落民間,鄧綏苦苦找尋,終於找到了兩子。長子劉勝,宮女所生,年已八歲,患有重病,不宜迎立;幼子劉隆,出生僅百日,可迎立。鄧後思量半天,覺得還是襁褓嬰兒比較好控制,於是她迎劉隆入宮,撫養為己子,讓劉隆登上了地位。可年僅半歲的小人懂什麼?已成為皇太后的鄧綏親臨朝政,改元延平。
此時的鄧太后成了大權在握的女人,她先封兄長鄧騭為車騎將軍,又將幾個弟弟都封了侯,鄧氏一門,顯赫至極。很顯然,鄧綏的初心被多年在後宮中的宮鬥磨沒了,她也不再像和帝后宮時那般溫和謙讓了。除了自家人以外,她還任用宦官,不得不說是她執政時的一大敗筆。
但鄧太后還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她頒佈出臺了一系列法令,輕徭役,減賦稅,百姓們感念她的恩德,一時間天下太平,人心安穩,鄧綏看了也十分欣慰。
然而快樂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小皇帝劉隆登基八個月,尚不滿兩歲便早殤了。和帝的親子只剩9歲的劉勝一人。鄧太后怕第一次未立劉勝他長大報復,所以決定另外找人。
鄧太后和兄長翻遍玉牒,發現了只有和帝兄長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可立,於是鄧綏迎12歲的劉祜為帝,劉祜即位,是為安帝。他尊鄧綏為太皇太后。
安帝即位後,鄧綏仍掌握大權。因為當時朝野已經對他們家專權充滿反感,鄧綏為了避嫌,適當壓抑了自己母族的勢力。但儘管如此,鄧家專權,還是引來了一場政變。
司空周章多次直言彈劾鄧騭行為不當,太后予不理睬。於是周章便策劃了一出謀反大戲。他想通過政變,廢安帝,囚禁太后,立劉勝為帝。然而陰謀暴露,鄧綏好不容易握緊的權利怎麼可能輕易易主,她逼周章自殺,後鄧綏又逼死了不少政治異己,一場政變就這樣結束了。
至此,鄧太后把權力看得更重。杜根上書讓她歸政,她竟把他裝在麻袋中活活打死。由此可見鄧綏對權力的追求,已經失去理智了。
儘管鄧綏貪慕權力,不肯歸政,但她治國還是相當勤勉的。她重視對冤案的審理,釋放了不少冤屈之人;同時,喜愛閱讀的鄧太后也重視經學,她不僅自己親力親為學習,也大力發展教育。鄧綏執政多年,還是做了很多好事的……
永寧二年(121)初,鄧綏操勞過度,身患重病,但她依舊堅持乘輦臨朝。三月,鄧綏病逝,終年41歲。
鄧太后臨朝十六年,兢兢業業,勤政愛民,後來對家族的勢力管控也很恰當,不讓他們的勢力過於強大。就這樣一位救東漢於危機的賢后,屍骨未寒時,她的家族便遭到重創。
一切還是要怪鄧綏對權力太過著迷,她立了劉祜為皇帝有多少年,就壓抑了他多少年。年已二十八歲的安帝對鄧氏勢力害怕且憎恨。他此時對鄧太后和鄧氏沒有絲毫的感激之心,殘忍地令鄧氏兄弟幾人全部自盡,鄧氏家族慘遭殺戮。
直到大司農朱寵冒死進言勸安帝,安帝才醒悟發現自己太狠心不念舊情,於是,他良心發現,赦免了還在受苦刑奴役的鄧氏族人。
安帝又改永寧二年(121)為建光元年,大赦天下。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東漢的衰落已然到來。
縱觀鄧綏一生,德才兼備,執掌中宮,母儀天下。年輕喪夫時又能臨朝治國,兢兢業業,扶持漢室,最後竟為了國家百姓操勞至死,令人佩服!不過可惜人無完人,鄧綏對權力過於貪圖,造成了她和安帝的隔閡,更是引來了家族的滅頂之災!不過,鄧綏一屆婦人,能如此明禮聰慧,寬巨集大量,足以稱得上是一代賢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