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靖難之役是兩個朱姓皇族為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其實,最後的贏家朱棣是一匹黑馬,一開始並沒有多少勝算的。他只有自己的封國,以一隅敵天下,難度很大。而且,藩王作亂次數很多,但在此之前的大一統王朝中都沒有成功的先例。然而,朱棣還是不得不反。

這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咄咄逼人,已經採用逐個殲滅的方式清理了幾個藩王,接下來就輪到了朱棣,除了束手待斃,就只有造反這一條路了。另外,他的劣勢很多,卻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將領素質。

冷兵器時代,指揮官的能力被無限放大,這就是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原本在明朝建立後,朝廷擁有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將,卻被朱元璋一次又一次清理中凋零。相反,朱棣坐鎮北平,在與蒙古人的對抗中鍛鍊了卓越的才能,本身就是最優秀的將領。另外,他手下的第一大將張玉,也是一張王牌。

張玉出道很早,在元朝時就已經擔任了樞密院知院。當時,樞密使是由皇子擔任的虛職,樞密院知院是正二品,直接掌握軍權的。當然,元朝氣數已盡,張玉並不能逆天改命,他被徐達、常遇春等人趕到漠北。此後,北元內部紛爭,呆不住的張玉被迫在洪武十八年時,歸順了明朝。

作為降將,他當然不可能成為明初分封的大功臣,也沒有受到多少重視。即便參加了洪武二十三年的那次遠征,經歷了捕魚兒海的大戰,他也只是封為千戶,站在普通將領中仰望光芒萬丈的藍玉。那確實不是屬於他時代,也沒有他施展抱負的舞臺。

後來,他被劃分給朱棣,共同駐守北平時,才逐漸有了名氣,得到了“張玉善謀,朱能善戰”的評價。然而,這依然不能止渴。張玉等人對於功業名望的追逐,一點也不亞於朱棣對皇位的野心。所以,當靖難之役剛剛打響時,他就身先士卒,三日內突破九門,進而佔據北平。

說是靖難,其實就是造反,這是九死一生之事,大部分的將士心裡都沒底,顧慮重重。他們遇到南軍,心裡都非常膽怯。但張玉卻不同,他主張迎頭痛擊,迅速取得了真定大捷,俘虜了耿炳文的左右副將軍李堅、寧忠,斬首三萬,極大地鼓舞了燕軍士氣。從此時開始,燕軍才普遍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

後來,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後,張玉又獲得了鄭村壩、白溝河兩次重大勝利。期間,他居然抽空陪同朱棣到寧王封地,襲取大寧,收編了當時最精銳的騎兵朵顏三衛。這一系列的精彩表現,讓勝利的天平逐漸傾向了燕軍。

就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張玉卻意外倒下了。在東昌之戰中,朱棣輕敵冒進,闖入了盛庸的圈套。張玉和朱能聽說後,分兵前去救主。其實,朱能已經率先找到朱棣,並且殺出重圍。但是,張玉卻未能得知訊息,依然一頭扎進包圍圈,結果戰死沙場。

此前,北軍一路凱歌,所向披靡,戰損率很低,高階將領更是很少犧牲。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犧牲的高階將領,就是他們的中軍主將。這對朱棣的打擊很大,他甚至認為張玉的死就是皇天不佑,自己造反沒有了前途。

在很長的時間內,朱棣都沒有走出這個陰影。他時常流淚哀嘆失去了張玉這樣的良將,部下大多也不敢作聲,只能陪著他哭泣。還是姚廣孝站了出來告訴朱棣,現在不是悲傷的時候,也沒有時間悲痛。張玉的死固然是巨大的損失,但要讓他的死價值更大化。

朱棣不愧是英主,他聽從姚廣孝的建議,厚葬張玉,以此鼓勵全軍。燕軍士氣不僅沒有消沉,反而成就了一支哀兵。靖難之役後,朱棣如同他的父親一樣對功臣評頭論足,對張玉高度讚揚: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湧現出了無數個性十足的歷史人物,現在也有一大群明粉。有些讀者私聊小珏,想了解更多的明朝故事,要看哪些書籍。其實,最好當然是看《明史》這類正史,再結合明清兩代人的筆記。但是,那都是文言文,讀起來確實太累,普通讀者沒有這個必要。還不如看《明朝那些事兒》這類的爽文,身心愉悅。而且,這是經受了時間考驗的經典。平臺和書店搞活動,只要一頓火鍋錢,就可以買到一套九本書。小珏認為是近期最划算的正版書,銷量不錯,好評如潮,連結為您奉上。

3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集權主義者有多強——歷史都能被他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