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一生的發展說為一本勵志小說都不為過。曾國藩反應遲鈍,學習的時候接受新知識能力差,同樣的東西,別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學會,而曾國藩就需要很長的額時間去學習。
但是就這樣一個人日後的成就很多人都達不到,在戰場上也發明了一種厲害的戰術。
他自創的這套戰術,助他平定了太平天國,外中國人更是借鑑他的這套戰術橫掃戰場。
曾國藩戰術——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每打下的一個地方,為了守住陣地,他就修建營寨,在營寨外圍鑄造高牆,另外在高牆的外圍挖出很深的壕溝。
據史書記載,壕溝的深度最少都在兩米,如果有士兵失足掉下去,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爬上來的。而且壕溝挖得又深又寬。
在這樣的防禦工事之下,敵人要想進攻或者偷襲,都需要先經過壕溝。太平軍的騎兵騎著馬可以跨過壕溝,但是緊接著就有高牆阻擋,依舊無法取得有效的進攻。
而壕溝也不只是一道,為了保證絕對的安全,曾國藩會讓士兵繼續挖築壕溝和高牆,一般是五條以上。
當時沒有機械全部都是手工作業,用鏟子去挖,消耗的人力財力都是巨大的,因為這事兒清朝很多大臣向皇帝反應他的這種做法,但是出於咸豐帝對於曾國藩的信任,也沒有追究此事。
曾國藩的這種戰術不僅只是用在保護營寨上面,同樣進攻的時候也是使用的此種戰術。
要攻打太平軍的時候,先派人探察地勢,如果太平軍沒有依附山水,就使用挖築壕溝高牆的戰術。
曾國藩派士兵夜以繼日地挖壕溝,包圍太平軍,一旦太平軍被包圍,曾國藩就會挖出第二道壕溝,以此類推。在包圍圈內的敵人,無法突出去求救,糧草耗完,敵人就會渙散,就可以輕易取之。
英中國人效仿戰術
英中國人戈登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他充分領略了曾國藩的戰術,將這套戰術應用到了平息蘇丹的戰場上。
戈登面對的就是游擊隊,游擊隊的特點就是機動性高,戰鬥力強,想要一舉殲滅非常困難。戈登採取了曾國藩的這套戰術,先派人找到敵人的藏身之處,然後再用壕溝形成包圍,游擊隊就無法突圍,戈登又利用機關槍對包圍圈進行攻擊,用最小的傷亡取得了勝利。
第一次世界戰爭戰術效仿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很多國家採取了這種戰術,將築建高牆改為了鐵絲網,用“鐵絲網、大炮、壕溝”三種組成的防禦,士兵無法跨越壕溝,騎兵無法突破鐵絲網,再加上有大炮的攻擊,許多士兵葬身在炮火之中。
光在索姆河戰役,英國進攻德國,葬身在機槍炮火下的就有六萬人。法國發動尼維爾攻勢,九天中有十萬人喪生。
現在看來,曾國藩當時自創了這種戰術是為了保護自己,進攻太平軍也沒有采取血拼消耗的方式,這種方式減少了士兵傷亡,等待敵人糧草耗盡,最後取得戰爭勝利。以現在的軍事思維來說,曾國藩的軍事思維也不差。
曾國藩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利用自己的智慧為戰爭取得了勝利,被稱為晚清名臣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