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黎錦熙,字劭西,著名的漢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和教育家,湖南湘潭人,是毛主席的老鄉和在第一師範讀書時的歷史教員。不過黎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歲,兩人可以說是亦師亦友。

師生合影

黎錦熙不僅歷史功底深厚,在文字學、語言學這方面更是有著極深的造詣,毛主席對他的評語則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的文字學家”。

由於年紀相仿,毛主席對這位老師除了敬佩之外,更多的是以好友相待。

1915年4月到8月間,毛主席曾先後20多次拜訪黎錦熙,與其商談和請教問題;9月黎錦熙北上求職,任教育部教科書特約編審員,兩人仍時常通訊,毛主席一般都會隨信附寄《湘江評論》《新民學會會員通訊集》等刊物向其請教,稱讚他“可與商量學問,言天下國家之大計”。彼時黎錦熙也曾在日記中寫道:“在潤之處觀其日記,甚切實,文理優於章甫,篤行兩人略同,皆可大造”“ 得潤之書,大有見地,非庸碌者”。

該年正是近代中國風雲變幻的一年。5月9日,袁世凱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為其恢復帝制創造條件。與此同時,他的一批擁躉如楊度等人也開始四處活動,組織籌安會,為其到處網羅名士以壯聲勢。

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社會的強烈憤慨,毛主席在《明恥篇》的封面上寫道: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在楊度等人大肆製造恢復帝制輿論和網羅名士甚囂塵上之時,毛主席忽然聽到了黎錦熙也被網羅過去的傳聞,不禁大驚失色,深深地為這位良師益友感到惋惜,忙去信勸道:

方今惡聲日高,正義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當龍潛不見,以待有為,不可急圖進取。

同時勸他趕緊離開當時北京這塊是非腐朽之地。

當然,黎錦熙並沒有失掉讀書人的氣節,關於他的一切傳聞最後證明都是謠言。毛主席知道後如釋重負,又感到些許的慚愧,他本該堅信良師兼益友的品行的,於是他趕忙寫信向黎錦熙道歉。

之後毛主席曾有過兩次北京之行,第一次在北大圖書館做管理員,工資微薄,生活很是清苦。黎錦熙除了與之探討問題外,還時常做東請他“打牙祭”。

再後來,由於毛主席投身武裝反抗鬥爭,兩人逐漸失去了聯絡。直到1949年6月17日,毛主席進駐北平不久後專程前往北平師範大學教工宿舍看望師友,兩位分別已久的師生才得以再次重聚。

這次會面,兩人又一次談得廢寢忘食。在警衛員的一再催促下,毛主席依然捨不得就此離開,於是提議請一眾師友吃飯。

吃飯前,大家為坐席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黎錦熙等人說:“你是主席,應該坐上位。”

毛主席則扶著黎錦熙的胳膊,將他推到上位,並且說道:“這裡您年齡最大,又是我的老師,哪有讓學生坐上位的道理?”

一席話讓黎錦熙既感動又欣慰,無法推辭之下只好無奈地坐上了上位。

席間不善飲酒的毛主席頻頻勸酒。他的熱情讓一眾師友放下了心理包袱,大家很快就談笑風生起來。酒酣耳熱之際,他們暢敘友情,展望即將成立的新中國。

飯後,兩人又敘談了許久,直到晚上九點多鐘,毛主席才依依不捨地告辭離開。

黎錦熙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1920年3月17日潤之到我家後,至今不見快30年,身體比從前強壯。

毛主席非常珍惜這份友誼,新中國成立以後,偶有空閒他便會去探望黎錦熙,即便無法親身前往,也會打個電話或託人致意。

而黎錦熙同樣如此,不管時局如何動盪、生活如何艱辛,他都一直隨身儲存著毛主席寄給他的6封信和《湘江評論》《新民學會會員通訊集》等珍貴刊物,這些現在都已經成為研究毛主席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獻資料。

35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讓美國獨立,沒有黨派,號稱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的首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