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被餓死的名人

中國歷史上多天災,更多人禍。天災人禍往往導致成百上千、成千上萬、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飢寒而死。這些被活活餓死的人,大多是耕田農夫、打魚漁夫、市民小賈……也就是平民百姓。平頭百姓被餓死了多少人?即使窮究古典,翻爛史書,仍然工程浩大,數目繁多,難以精算,不可計數。但對於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名人顯貴,竟然也有一些人被活活餓死,讓人在奇怪的同時,也深感天災雖然可怕,但人事無常,平平安安才是生活的真諦。

第一個在正史記載、被傳統尊崇讚揚並被活活餓死的名人,當屬商朝末年的伯夷和叔齊。伯夷和叔齊是孤竹君的兒子,伯夷是哥哥,叔齊是弟弟,這哥倆關係非常好。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叔齊卻想把君位讓給弟弟伯夷,沒想到弟弟伯夷為了表示不貪戀富貴,竟然離家出走。更沒想到,哥哥叔齊也不含糊,不肯繼承君位,也逃走了。後來,這哥倆在一起,聽說武王要伐紂,就去勸武王不要發動戰爭,他們的建議自然沒有被武王採納。等武王平定了商朝,天下都歸順了周朝,伯夷和叔齊哥倆卻認為以暴制暴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跑到首陽山上,採摘野菜充飢。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躲到深山裡,吃的野菜、喝的礦泉水,也是周朝的,這哥倆更絕,乾脆不吃不喝,竟然活活餓死了。對於他們的行為,歷來褒貶不一。孔子稱他們是“古之賢人也”,孟子評價更高,為“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司馬遷對他們兄弟倆也是讚賞有加,並將其事蹟放置於《史記·列傳》的首篇。而“不食周粟”的成語,也具有了氣節高尚、寧死不屈的含義。然而,歷史上也有不同看法,西漢東方朔就稱他們是“古之愚夫”,而我們敬愛的毛主席,也不贊成他們的做法,說伯夷“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雖然有不同看法,但伯夷和叔齊反對以暴除暴的方式,不貪慕權利的做法,得到很多人的尊敬。或許他們已經意識到,權力是一切禍害的根源,尤其是沒有任何管束下,權力會導致人性的喪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像他們兄弟那樣不貪戀權勢、安貧樂道、堅守自己操節的人,真是太少太少。唯其太少,故才令人感到珍貴。

本來說餓死人的事情,怎麼就忍不住發了這麼一通議論?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說說哪些被餓死的人吧。有個人可不一般,他曾經革舊圖新,立下了赫赫功勳。但是,這樣的人怎麼會被餓死呢?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在歷史上因“胡服騎射”而稱雄於世,那可是當時威震諸侯的一代英主。在治理國家上,他頗有才智,首倡改穿胡服,訓練軍隊,以鐵騎馳騁南北,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使趙國疆域擴大,民富國強,稱雄於戰國。但很不幸,他卻被兒子,自己親手確定的接班人趙何囚禁在宮殿。所有僕人都被遣散出宮,就是不讓他出門,而且禁止任何飲食被帶入宮殿。可憐英雄一世的趙武靈王,在宮殿中吃光了糧食,爬上樹摘果子,掏鳥窩,苦苦捱了三個月,還是被活活餓死了。

趙武靈王被餓死,直接原因還在於王位繼承的爭奪。本來,趙武靈王也很知趣,在自己40多歲、身強力壯的時候,主動提出退休,把王位讓給年僅11歲的次子趙何。按說,已經退休了的趙武靈王,本該好好享受生活,頤養天年了。但是這位趙王“退而不休”,處處干預政事。特別令新趙王趙何不能容忍的是,他想讓大兒子趙章來當王。於是,王位繼承戰爆發,結果是弟弟趙何殺死哥哥趙章,囚禁了趙武靈王。趙何不想親手弒父,於是命令軍隊,將宮殿重重包圍,一圍就是三個月,讓父親自生自滅,最後被活活餓死。一代國君,因權力爭奪被親人餓死,不能不說,這種人間悲劇,不遜於自然災害。

還有一個人,比趙武靈王更有名,死的也更悲慘。這個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我們大都知道,齊桓公任用管仲,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然後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多次會盟諸侯,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但齊桓公的好運,在管仲和鮑叔牙死後,一去不復返。當他晚年,病臥在床,急需人照顧時,卻被他最寵信、認為對自己最好的三個寵臣易牙、豎刁和開方,派人圍困。他們以齊桓公要養病為名,把守宮門,禁止任何人出入宮廷,連齊桓公的嬪妃、兒子都不得去看望他。過了幾天,他們嫌齊桓公死的慢,又在他的臥室四周築起高牆,只留個小洞,觀察桓公的動靜,看看他什麼時候嚥氣。可憐一代霸主,一人,孤臥床榻,沒有人伺候,沒有人送藥,沒有人送食物,甚至連口水也喝不上,惟有躺著等死了。臨終之前,齊桓公又回憶起自己的一生,想起管仲的遺言,不由得悔恨萬分,他大聲痛呼:“嗟茲乎!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於地下!”音落氣絕。更為悲慘的是,齊桓公死後,竟沒有人來收屍,屍體腐爛,臭氣熏天,屍蟲亂爬……這樣竟然長達七十一天。

7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晚清派120名留學生赴美求學,卻只有94人歸國,剩下26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