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現在去國外留學就像是給自己鍍了層金,而在歷史上,留學卻不是香餑餑,甚至會被恥笑有辱斯文。晚清時期清政府招留學生赴美學習,就出現了招不滿名額的情況。

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技術落後,經濟發展緩慢,面臨著內憂外患。面對這樣的情況,有志之士喊出了“救亡圖存”的口號,洋務運動就是愛新覺羅·奕訢在1861年提出來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引起外國先進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但事情的發展往往沒有這麼順利,從西方引進的先進裝置,國內沒有人會使用。

l選拔留美學生

“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倡議朝廷選派留學生赴美留學,學習技術。容閎一直有教育救國的想法,只苦於一直沒有辦法實現,這次他的提議得到了曾國藩和李鴻章支援,曾國藩和李鴻章二人先後上書《擬選聰穎子弟赴泰西各國肄業折》和《擬選子弟出洋學藝折》。慈禧太后一貫屬於頑固派,但令人吃驚的是,慈禧太后在接到這本奏摺後,毫不猶豫地就同意了,這也讓曾國藩等人大吃一驚。

1870年冬,清朝正式批准選派學子出國留學,在上海萬國公墓對面成立了“出洋局”,專門負責學子留洋一事。當時朝廷決定派遣留學生120人,分4批,每批30人,時間為15年。留洋期間的一切費用,都由朝廷統一支付,但要與清政府簽下生死狀,其中一條則是學成歸來一定回國。

1872年派出第一批,到1875年派遣完畢,這批留學生年齡很小,最大的15歲,小的10來歲,平均只有十二歲。清政府希望送他們去留學,同時讓他們保留封建思想,把西方的知識技術帶回來,為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服務。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則優先考慮學習效果,層層選拔,挑選最聰明的孩子,在美國的學習過程中也要完成清朝官員的考核。

l赴美留學

由於語言不通,這些孩子先是在出洋局接受了1年的中、英文學習,全部通過考試之後,才於次年8月11日從上海出發,開啟了他們的留學生涯。

到達之後,他們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進入不同的學校。他們學習刻苦,十分勤奮,很快成為各自學校中優秀的學生。到1880年,共有50名留學生考入美國頂尖大學,進入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著名學府進行深造。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一些留學生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有人偷偷剪掉了辮子,有人脫掉清服穿西裝,有人去教堂做禮拜,他們逐漸西化,忘記了自己赴美的責任。訊息傳回國後,引起了極大轟動,《申報》評價這些孩子:“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商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慈禧太后擔心這些孩子造成麻煩,終止了這項計劃。

l留美學生回國

1881年,慈禧太后召留學生回國,但是回來的只有94人,那剩下的26個人去哪了?除了上面所說的逐漸西化、不肯回國的以外,另有隱情。

一是因病去世。長途跋涉、路途顛簸,再加上水土不服和異國他鄉的巨大壓力,三重影響下,在赴美途中以及到達之後,因病去世的有好幾個。其中,很遺憾的是“天才少年”潘銘鍾。潘銘鍾是首批出國的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努力的一個。詹天佑半夜睡醒來,他還在看英文書,憑藉著這樣的努力,他15歲就考上瑞薩萊爾學院。但因為學業繁重、壓力太大,一年後他就病逝了,埋葬在異國他鄉。

二是遣送回國。清政府支付120個留學生的留學費用,財政壓力很大,所以只會資助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於是在赴美途中,不守紀律的孩子先是被遣送回國,在到達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清朝官員再次審查,不合格則提前結束學業,遣送回國。這些提前回國的留學生,沒有算在最終回國的人數裡。

三是繼續留美。這26個人裡,自然是有崇洋媚外不願回國的,但也有兩個異數——譚耀勳和容閎的族弟容揆,因為未完成學業不願回國。譚耀勳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容揆從耶魯大學畢業後,留在紐約負責清朝和美國的外交事務。

l 結語

這批迴國的留美學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當時的情況下,見識過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仍然願意回國,甚至面對阻撓也要堅持回國,是令人萬分敬佩的。他們的愛國精神,他們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都是今天的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這是不屈的態度,是不折的風骨,是國強的鋪路石。

45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澤東機要祕書謝靜宜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