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司馬師才是司馬懿的長子,為啥當哥名聲地位反不如弟弟?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按照中國傳統的想法,通常都是長子為大,家裡的一切也是傳給大兒子來管理和分配。
那接班司馬懿的應該是他的長子:大哥司馬師才對啊,為啥小弟司馬昭的地位名氣反而高呢?
說實在的,這種情況並不是特別常見,仔細了解一下才發現,司馬昭運氣是真不錯!
司馬昭的進步和長安脫不開關係,確切地講,和諸葛亮、姜維、蜀漢脫不開關係。
他混得好,真的全靠對手襯托。他混得成功,真的全靠長安這塊福地。
一進長安,司馬昭還是無名小卒,他沒輸公元249年,三國的歷史走向末期,太尉司馬懿年過花甲,依然勇猛得很,老皇帝曹叡讓他和曹爽一起輔助新皇帝,好好幹事,老實做人。
司馬懿不幹,有我沒他,有他沒我,老皇帝掛了沒多久,司馬懿就送曹爽,連帶曹爽整個陣營,統統去見老皇帝曹叡。
一時間,曹魏高層風雲變幻。遠在西南邊疆,駐守關中和姜維作對的夏侯霸,是曹家的鐵粉,眼見這種情況,不能忍!
夏侯霸果斷投奔姜維,姜維那時挺高興啊,敵人轉眼變朋友,這是要發呀!拿下關中,重現高祖偉業,諸葛亮可以瞑目去了。
對於魏國來說,尤其是剛掌握大權的司馬一家來說,這不是好訊息,可司馬懿年邁又在生病,不能動,大哥司馬師作為接班人,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好隨時接班的準備,更不能動,咋辦?
以那時交通條件,搞遙控指揮,黃花菜都得餿了。
司馬昭看著前面的大哥和老爹,眼睛睜得老大,你們怕不是忘了這兒還有一個兒子喲。那時的司馬昭身份還是:太尉司馬懿的兒子,大將軍司馬師的弟弟,其他的,沒了!
司馬昭對於曹魏高層來說,是無名小卒,現在沒有辦法,無名小卒就這樣吧,好歹是自家人。
司馬昭臨時掛個安西將軍的頭銜,到長安坐鎮,統領曹軍迎接開心的姜維。
經過就不說,結局:以少勝多,司馬昭大勝!
無名小卒司馬昭一躍而起,此次是司馬昭真正意義上的獨掌一面,充分表現司馬昭的軍事才能和領袖風範。畢竟看好司馬昭這種新人可不多。
戰勝姜維後,司馬昭轉調許昌,也就是許都,也就是曹操的老家,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方,看著曹家老巢,也提防東吳。
二進長安,司馬昭胸有成竹,權利日重,他依然沒輸如果時局沒有啥太大的變化,司馬昭也許就這樣了,老哥接班做老大,自己在外面做個看家守土小侯爺,這種戲碼才是歷史常規嘛。
結果,蜀國又出么蛾子。這次是蜀國自己內亂,原來的蜀國丞相是費禕,典型的保守派,和姜維意見全完不同。
姜維主張繼承諸葛亮的想法,繼續以攻代守。費禕不幹,主張休養生息,蹲在窩裡自我進步。
姜維搞不贏費禕,因為費禕官最大。
可是253年費禕遇刺,沒了 ,是誰搞的鬼不重要,重要的是,蜀國輪到姜維掌權。
可愛的魏國,我來了。姜維這麼說,盡起大軍攻伐關中。關中局勢瞬間緊張。
此時的魏國,司馬懿已經病逝,司馬師接班,要解決這個問題,司馬師的目光同樣放在弟弟司馬昭身上。
司馬昭再進長安。
過程就不多說,結局依然是:司馬昭大勝,封侯!
連勝,這就厲害了!希望之星,明日之星,百戰百勝等等這些名頭,司馬昭當之無愧啊!
對於魏國來說,司馬昭有守土之功,成為魏國名人與重臣,毫無問題。
三進長安,司馬昭看著遠方:這世上還有誰是我的敵人?公元255年,大哥司馬師病逝,按照正常的邏輯和正常的繼位順序,應該是司馬師的兒子接班。
如果司馬昭還是沒有進長安之前的司馬昭,這個繼位傳承大概率就是這樣。
可司馬昭已經不是當年,憑藉爵位、功勞、經驗和一些手段,司馬昭插隊成功。
從此魏國,司馬昭大權獨攬。中間搞出一個司馬昭之心的事,上篇說過,不多說。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全軍出擊,決心滅蜀國。鄧艾走奇襲分兵路線,穿越陰平小道山路,直插蜀國腹地。後主劉禪投降。
聽到戰果的司馬昭是開心的,聽到屬下彙報兩位統軍將領鄧艾、鍾會的小心思,司馬昭是傷心的。
鄧艾說,我要繼續攻打吳國,司馬昭你的話我不聽。鍾會說,我覺得我也能當皇帝,蜀漢這地盤我瞅著就不錯,司馬昭你的話我不聽。司馬昭心說,我都被罵成司馬昭之心了,你們倆還在我眼皮子下搞小動作,關公面前耍大刀知道嘛!不管司馬昭心裡怎麼想,但關中局勢一時間風雲突變,竟然變得比蜀漢在時更凶險,同志的背刺最是可怕!
迫不得已,264年,司馬昭再次率軍來到長安坐鎮,提防關中生變。
這是司馬昭第三次來長安,也是最後一次。
15年前,249年,司馬昭還是無名小卒,掛著安西將軍的名號,敵人是姜維。
15年後,264年,司馬昭已經是魏國實際上的主人,敵人是自己人加姜維。
過程依然不說,鄧艾被誣陷造反,送往長安的過程中遭害。鍾會真的在姜維慫恿下造反了,半天后失敗,姜維亂局中被害。
一場裂土分疆的巨大危機,悄然化解。
司馬昭勝利班師回朝,封王,加九錫,他的對手則統統留在長安西南地下。
此時,孫權已死,東吳也已走向末路,要不然鄧艾不會想一口氣拿下東吳。中國,再無司馬昭的對手。
長安這是司馬昭的福地,司馬昭的封王之路,靠著長安,三來三勝鋪就。
可以說,沒有長安,也就沒有歷史上的司馬昭,更沒有司馬昭之心這種事情,只會有一個在洛陽或者某個封地混吃等死的司馬昭。
265年,司馬昭病逝,司馬昭兒子司馬炎接班。
司馬昭之心,一生功過,皆由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