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鍇,字賢初,漢族,廣東羅定廣府人。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個腳印升為19路軍上將總司令,憑的就是過人的戰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領十九路軍在“一二八事變”後奮起抗擊日軍,致使日軍侵佔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東北不抵抗之後,中國還是有一批能打和熱血的軍人。後參與領導福建事變,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紅軍簽訂了《反蔣抗日的初步協定》,1934年1月因內部瓦解而失敗。抗日中一度復出,因無兵而沒有大的作為。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蔡廷鍇曾是一代名將。一生做了三件事影響了中國歷史:第一,他曾經在南昌起義中直接帶走起義隊伍,叛離革命。第二,他在“1·28”事變中領導淞滬抗戰,堅決與日軍對抗到底。第三,他與蔣光鼐一同發動“福建事變”,積極主張抗日反蔣。在新中國成立後,他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到了一起,他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汪精衛是當時的武漢民國政府主席,他得知了此訊息,非常震驚,立即召集諸將領開會。雖然當時武漢軍隊多,但汪精衛根本無法調動他們。統兵的將領們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不願意和起義的隊伍作戰。命令下了,大家都無動於衷,但只有蔡廷鍇一個人例外。
就在南昌起義發生的當天,蔡廷鍇隨汪精衛在廬山開會,聽到自己的第十師被葉挺帶到南昌參加了起義,頓時坐不住了。他非常著急,散會後就連夜趕往南昌。當然,他去的目的不是為汪精衛平叛,而是打著“同去革命”的幌子去拉回自己的部隊。當部隊八月四日進入賢縣時,蔡見周圍均無其他部隊,機會難得,便立即和心腹籌劃,將部隊中的幾個中共黨員“禮送出境”後,就迅速帶著部隊拐了個彎往福建方向逃去,向蔣介石投靠去了。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發動了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在福建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併發布了對蔣介石、汪精衛、何應欽等國民黨重要人物的通緝令。蔣介石最害怕的是蔡廷鍇指揮的那5萬軍隊如果與江西的10萬紅軍聯合起來,他那第五次“圍剿”計劃將破產不說,閩贛結為一體後憑藉中共與共產國際聯絡,加上十九路軍,外來援助直接進入,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決定,先收拾蔡廷鍇,然後再解決紅軍。蔣介石不擔心他打不垮蔡廷鍇,而是擔心紅軍與十九路軍聯合。當蔣介石的十幾萬大軍進攻十九路軍的時,中央軍委卻將我紅軍主力從東線調到西線永豐地區,不去配合十九路軍,反去進攻敵人的堡壘陣地。這不僅使十九路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且還喪失了粉碎第五次“圍剿”的有利時機。1934年1月,福建事變失敗,十九路軍完全解體。接下來,中央蘇區也陷入四面合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蔡廷鍇故居
蔡廷鍇故居位於廣東省羅定市羅鏡鎮龍巖村。建於民國初年,三進,院落式佈局,是一座磚木結構的粵西典型農家大;屋,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主屋兩側有閣樓,內建暗廊貫通全屋。兩側設附屋,有豬舍、牛欄、舂米房、廁所等。後座兩角置炮樓。屋前為地坪、池塘。屋後有菜園、果園、石砌圍牆。通巷設水井。 1992年維修,吳南生為故居題寫匾額。1985年5月20日羅定市政府公佈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廣東省政府公佈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是雲浮市、羅定市革命歷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