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年,秦始皇平定了國內嫪毐的叛亂,又逼死了丞相呂不韋,掌握了國家全部的權力。
這時候,秦國的一個郎官叫李斯對秦始皇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時機,而成大功業的人就在於他能利用機會並能下狠心。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有東進吞併山東六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多,周朝的德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朝。
自從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併,函谷關以東地區化為六國,秦國乘勝奴役諸侯已經六代。現在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象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使天下統一,這是萬世難逢的一個最好時機。倘若現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雖然有黃帝一樣的賢明,也不能吞併它們了。”
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計謀,任命他為長史。李斯建議秦始皇第一個滅南韓,因為南韓靠近秦國且國力最弱,滅掉南韓,可以恐嚇其他諸侯國。先滅南韓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他就是鼎鼎有名的韓非子。
韓非是南韓貴族,自然要考慮南韓的國家利益,他建議秦國先滅趙國,保留南韓。原因有三:
第一:南韓現在相當於是秦國的一個郡縣。南韓一直採取侍奉秦國的政策,對秦國非常恭敬,秦國攻打哪個國家,南韓就跟隨,南韓就是秦國的內臣。
第二:趙國一直和秦國對抗。韓趙魏三國,屬趙國最強,它一直在擴充自己的軍隊,招攬了合縱之士,還對天下諸侯說,如果不削弱秦國,天下諸侯沒有一國可以存活。如何先滅南韓,想當於滅了自己的內臣,放過外賊趙國。侍奉秦國的結果就是被秦國滅掉,那麼天下諸侯都會和趙國結盟,一起對抗秦國。
第三:南韓沒有想象中那麼弱小。南韓處在四戰之地已經一百多年,實力不容小覷。如果秦國滅韓,魏國肯定幫助南韓。韓、魏結盟之後,肯定投靠趙國,而趙國本身和齊國聯盟,這樣一來就是四國聯軍了。
正當秦始皇在思考先滅韓,還是先滅趙的時候,李斯、姚賈聯合起來,在秦王面前底毀韓非說:“韓非,是南韓貴族子弟。現在大王要吞併各國,韓非到頭來還是要幫助南韓而不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啊。現在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國留的時間長了,再放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的禍根啊。不如給他加個罪名,依法處死他。”
秦始皇認為他說的對,就下令司法官吏給韓非定罪。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叫他自殺。韓非想要當面向秦王陳述是非,又不能見到。後來秦始皇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韓非已經死了。
於是秦始皇決定繼承歷代遠交近攻政策,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先滅“軟柿子”南韓,又派人帶著大量金錢籠絡燕齊,穩住楚魏。秦始皇十七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兵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這樣,韓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
南韓滅亡得太快,其他諸侯國即使想去援助,也來不及了。南韓也來不及與魏國、趙國結盟,就被秦國迅速地滅掉。由此秦國依次滅掉趙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一統天下。
倘若當時秦國先滅趙國,那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呢?趙國自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實力達到了能和秦國一較高下的地步。長平之戰之後,趙國雖然被削弱,卻仍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秦始皇當時派人三次進攻趙國,皆被趙國名將李牧所打敗,可見趙國實力強悍。趙國擊敗秦國,南韓就會聯合魏國投靠趙國,這就會使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步伐變慢,所以必須先滅韓,再滅趙。
秦國如果先滅楚,又會是如何呢?當時秦始皇令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打了近三年才滅亡楚國。如果先滅楚,秦國就會陷進楚國的泥潭之中,而給韓趙魏喘息的機會。
秦國如果先滅齊國呢?呂不韋當政時期,派兵東進,建立了東郡,這使得秦國和齊國的土地接壤。那麼能不能先拿下富饒的齊國呢?這簡直就是愚不可及!東郡狹長,秦國進攻齊國,而韓趙魏三國在後,前後夾擊之下,秦兵必定全軍覆沒。
所以秦第一個滅南韓是最正確的選擇,畢竟柿子趕軟的捏。其實就算秦國攻滅六國的順序被打亂,最多隻能延遲統一的時間。天下一統是大勢所趨,任誰也不能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