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實現其野心,不惜大舉侵略犯下滔天罪行。在給別國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自身也付出了慘重損失。

在各個戰場,日軍陣亡總人數為220萬左右。其中有155萬是死在太平洋戰場,佔死亡總人數70%。是什麼原因,讓日本如此瘋狂地去爭奪那片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呢?又是什麼力量,使百萬之眾的日軍,成了飄蕩在天平洋上的亡魂?

窘迫的現實,逼著日本惹了一個不該去惹的敵人

日本並非不知道美國的強大,它的情報工作是相當認真而精細的。敢動美國,實在是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特別是戰略物資,主要來自於美國。製造飛機、艦船、大炮、坦克,鋼材、橡膠、燃油都是必需品。這等於命脈被操控在別人手中,對此日本是無法容忍的。

於是東南亞成了日本的目標,那裡盛產石油、橡膠等急需的物資,但這裡屬於英美荷(蘭)的傳統勢力範圍。日本欲染指此地,無疑是動了美國的乳酪。深感憂慮的美國,開始扼制對日本的物資供應。

即將陷入癱瘓的日本,隨即偷襲珍珠港。此舉的用意,原本沒指望永久摧毀太平洋美海軍力量。深知美國實力的日本,預計美海軍恢復元氣,至少要一年時間。

美國被激怒了,他們本打算如一戰般保持中立,大發橫財。羅斯福總統痛斥日本是個背信棄義的流氓國家,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便對日本宣戰。當美國將工業能力用於戰爭,所形成的恐怖力量,對於日本就是場災難。

中途島海戰後,美國逐漸取得制海權

海戰同陸戰有著本質區別,科技的力量足以抵消數量的優勢。二戰宣告了堅船利炮時代的結束,在航母艦載機面前,再大噸位的戰列艦也成了移動的標靶。

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被擊沉四艘航母,三百多架飛機。而美軍損失輕微的多,約克城號航母沉沒,飛機損失不到一百架。當然南雲忠一的愚蠢指揮,幫了美軍的大忙。

接下來就好辦了,取得制海權等同於制空權也到了美軍手中。在茫茫太平洋裡,航母寬闊的甲板是飛機唯一能夠著陸的地方。由此,美海軍得以從容不迫的奪取一個又一個島嶼,向著日本本土步步緊逼。

美國巨大的威脅,迫使日本將主要兵力投放到太平洋戰場

在日本的眾多對手中,美軍無疑是最強大的,也是最具威脅的。當美海軍艦隊封鎖住日本列島之時,就是日本宣告完蛋的日子。

太平洋防禦島鏈是堅決要守住的,既然武器裝備無法同美軍相比,那就只能用人數填補這個缺陷。日軍被迫抽調全亞洲的兵力,投入到這個巨大的無底洞中。

制海權的丟失,讓守島日軍死路一條

美軍奪島非常有一手,先利用海上優勢,數以百計的艦艇把小島一圍。外面的援軍進不去,裡面的日軍也無處可逃,形成“關門打狗”的局面。

攻島的時候也不蠻幹,彈藥多到用不完,先投個幾萬噸炸島。等把日軍炸懵後再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奪島戰中,日軍註定只能是防禦捱打的一方。

兵員、給養補充斷絕,退路斷絕,深受軍國思想毒害的日軍死硬不降,堅持“玉碎”。數萬守島日軍,除了極少數被俘,絕大多數只能去死,陣亡率極高。瓜島、塞班島、硫磺島等戰役,守島日軍死亡數量是以萬為單位的。

美軍體驗到日軍的頑固之後,改變戰術,由“逐島爭奪”改為“跳島”。繞過那些意義不大的日佔島嶼,沒了艦船,這些日軍總不能遊過太平洋。

除了戰鬥損失,疾病、飢餓造成大量日軍死亡

除去美軍猛烈的炮火,補給中斷的日軍還時時忍受著疾病和飢餓的折磨。這種等待死亡的過程,是極其漫長而恐怖的。對於精神和士氣的摧殘,尤勝於肉體上的痛苦。有些僥倖逃生的日軍,甚至在之後數十年間,還會被可怕的噩夢驚醒。

比如在菲律賓戰役中,日軍陣亡人數超過50萬。因疾病、飢餓、自相殘殺而亡的數量,甚至超出戰死數量。美軍把島一圍,要麼投降,要麼去死,只能二選一。大多數日軍選擇了去死,他們認為這才是最光榮的方式。

相比日軍在二戰時期造下的罪惡,其下場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或許死亡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陵的這五大機關,保證了主墓室2000年安全,實在讓人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