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燕雲臺》的熱播,引起了不少人對於遼朝歷史的關注,因為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正是歷史上著名的遼朝蕭太后的故事。
蕭太后在國人的認知度裡還是挺高的,這要得益於楊家將故事的廣為流傳,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蕭太后就是透過楊家將的故事。
蕭太后本名蕭綽,小字燕燕,遼朝著名女政治家,她在攝政期間,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使遼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她對於遼朝的意義,就像是呂后之於漢朝,武則天之於唐朝。
我對於蕭太后這個人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而且,出於某些原因,咱們國家古裝電視劇有自己的朝代偏好,像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這些朝代為背景、反映這些朝代歷史的電視劇比較多,但是像遼朝、金朝等朝代,相關的影視劇就很少。
所以在《燕雲臺》播出後,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看。不過,說實話,這部劇拍得一般,並不是很吸引我,演員的演技、情節的設定其實都有不少問題,所以在看了幾集後,剩下的我基本上就是快進看完的。
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我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包括我身邊的朋友也在問我,那就是為什麼遼朝宗室裡有那麼多人都想要當皇帝,為此不斷反叛,而且覺得自己當皇帝理所當然,皇位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比如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耶律李胡和耶律喜隱父子、耶律明扆等等!
這個可不是《燕雲臺》的編劇為了推動情節而瞎編的,事實上,遼國前期的歷史就是一部皇位爭奪史。遼朝立國218年,總共有9位皇帝,蕭太后的兒子遼聖宗是第6位,而前5位皇帝在繼承皇位時沒有一個是順順當當的,都是歷經艱難、費盡周折。
首先是遼朝的建立者、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最初只是契丹族各部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在公元907年,成為了契丹族各部聯盟的可汗,也就是首領,而這一年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唐朝滅亡。
按照傳統制度規定,契丹可汗每隔三年就要重新選舉一次,這叫世選制,可以連選連任,但是不得世襲和任職終身,這個和世襲制是不同的。理論上,凡是耶律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機會當老大,所謂“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
但是大家都知道,權力是會使人上癮的,尤其是見識過中原王朝的世襲制之後。因此,到了該選舉的那一年,耶律阿保機絲毫沒有退位讓賢,重新選舉的意思,而是一直霸佔著位子不撒手。這就引起了本家族內其他一些人的不滿,尤其是耶律阿保機的那幾個弟弟,於是他們準備聯合起來,打算推翻耶律阿保機,拉他下馬。
不過,這些人中一個人的妻子得知訊息後,擔心事情敗露,連累自己,於是向耶律阿保機告密。耶律阿保機得知訊息後,先發制人,把自己的幾個弟弟抓了起來,之後與他們登山對天盟誓,讓他們發誓不再叛亂,然後就赦免了他們。
可是,耶律阿保機的寬容,並沒有讓他的弟弟們放棄推翻他的打算。到了第二年,耶律阿保機領兵在外征戰,在他回來的路途中,他的這幾個弟弟率軍攔住了他,要求他立即進行可汗選舉。
耶律阿保機沒有和他們硬碰硬,而是領兵南下,立即舉行了繼任可汗的儀式——燔柴禮,也叫柴冊禮,宣佈自己已經合法的連選連任了,他的這幾個弟弟看到哥哥不按套路出牌,也沒有辦法,只能承認,並且向哥哥認錯請罪,耶律阿保機也沒有追究他們,只是讓他們改過自新。
可想而知,面對哥哥這種做法,耶律阿保機的這幾個弟弟必然是口服心不服,因此只過了半年,他們就又發動了第三次反對耶律阿保機的行動。和前兩次不同,這次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雖然耶律阿保機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這次戰爭卻使得本部落遭受了巨大損失。
這三次動亂,史稱“諸弟之亂”。“諸弟之亂”後,耶律阿保機基本上消滅了本部落內的反對勢力,但是契丹是由多個部落組成的,其他部落的反對勢力仍舊存在,他們以恢復舊的可汗選舉制度為旗號,強迫耶律阿保機讓出可汗之位。
這時候,耶律阿保機實力受損,已經無力與其他部落抗衡,而且其他部落提出的要求也是正當合理的,自己也沒辦法直接表示反對。所以耶律阿保機答應退位,以退為進。他對這些人說:“我在可汗之位待了九年,下面管轄著很多的漢人,我想帶領著他們到一個地方建立城池,可以嗎?”其他人也就同意了。
這個地方就是炭山漢城,在今天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境內。當地盛產食鹽,契丹其他部落的人都會來這裡購買食鹽。因此,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想出了一個除掉契丹其他部落首領的計謀。
耶律阿保機派人轉告其他部落的首領:“我有鹽池,盛產食鹽,經常會供給各個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鹽方便,卻不知鹽池也有主人,你們應該來犒勞我和我的部下。”
其他部落的首領,聽了之後覺得是這麼個理兒,於是帶著好吃好喝的來到炭山漢城感謝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盛情款待了他們,等這些人喝得爛醉如泥的時候,耶律阿保機下令把這些部落的首領全部殺死,史稱“鹽池之變”。
這場政變過後,阿保機再次成為了可汗。沒過多久,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不再稱“可汗”,改稱“皇帝”,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正式確立了皇位世襲制。
這裡大家要注意啊,耶律阿保機此時定的國號是契丹,不是遼,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滅掉後晉,在開封登基稱帝時,才改國號為大遼。但是在遼聖宗(蕭太后的兒子)即位後,又改稱大契丹,後來在遼道宗的時候,又把國號改為了大遼。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除了這幾次之外,遼朝還有好幾次修改國號,總之就是在“契丹”與“遼”之間來來回回,反覆變更。
耶律阿保機的弟弟和其他部落的首領,反對阿保機,其實並不是叛亂,他們的要求是合法正當的,因為按照傳統的制度,契丹首領的位置本來採取的就是世選制,是耶律阿保機佔著位置不放,希望改為世襲制,他才是規則的破壞者。
雖然如此,但是最高統治者的繼承方式從世選制走向世襲制,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封建化過程中所必經的,比如之前的北魏,後來的金朝、清朝,都經歷了這個過程。
一個制度不會平白無故產生,必有其源流。一個制度也不會平白無故突然消失,必有其過程。不是說,一箇舊制度宣佈廢除了,改行新制度,那麼舊制度的影響也會馬上消失。因此,雖然耶律阿保機把世選制改為了世襲制,但是世選制的影響並不會立即消失,還是延續了下來,並且影響了後來的皇位繼承。
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生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這就是《燕雲臺》中不斷出現的所謂太祖系三支。
耶律阿保機在建國後,也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長子耶律倍被立為皇太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因此,在耶律阿保機死後,應該是他繼承皇位才對,可是,最終繼承皇位的卻是次子耶律德光。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耶律阿保機死後,皇后述律平臨朝稱制,掌管軍國大事,述律平為人殺伐果斷、足智多謀,是耶律阿保機的賢內助,這也是《燕雲臺》裡經常提到的述律太后。
她不太喜歡自己的這個長子,主要是因為政見不同。耶律倍十分喜愛漢族文化,尤其推崇中原漢族的儒家文化,自幼就閱讀了大量漢文典籍,善於寫詩、繪畫,文化修養很高,他主張契丹要全盤漢化,一切向中原王朝學習。
而述律平主張維護契丹傳統制度,關注傳統的草原經濟,關心契丹貴族的傳統利益,對於漢族大臣、漢族的農業經濟、儒家文化,她從實用主義的角度會善加利用,並不會絕對的排斥。
但是她不願意看到這些東西最終影響到契丹民族本身,所以她擔心一旦耶律倍即位,會影響契丹族本身的利益。
她最喜歡小兒子耶律李胡,一般父母對小兒子都很偏愛,但是當時耶律李胡年紀尚小,才15歲左右,也沒建立啥功勞,根本不可能繼承皇位。次子耶律德光戰功卓著,掌握了軍事大權,與她政見也相同,娶的還是她的親侄女,所以她準備讓耶律德光繼承皇位。
不過,耶律倍是皇太子,是皇位合法的繼承人,朝中支援耶律倍的人也不少,如果自己提出讓耶律德光即位的話,一定會遭到群臣的反對,所以述律平想了個辦法。
有一天,述律平把這些大臣召來,問他們:“你們思念先帝嗎?”正常人聽到這個問題,那肯定是說思念呀,誰敢說不思念呀,於是大臣們紛紛說:“臣深受先帝大恩,豈能不思念先帝?”述律平聽了之後說:“嗯,你們果然忠心耿耿,既然你們這麼思念先帝,那我就滿足你們的願望,讓你們下去陪伴先帝吧。”於是,述律平把這些人全殺了。
後來,述律平拿著這個問題再次發問時,其中一個漢族大臣趙思溫就說:“與先帝最親近的人是太后您呀,我們去陪先帝,哪比得了您去陪先帝,更能讓先帝高興呢。”
述律平被將了一軍,不過她腦子轉得挺快,就說:“孩子們都還年幼,國家現在沒有主持政事的人,所以我沒辦法去陪先帝。”說完,拿起刀把自己的右手砍了下來,讓送到耶律阿保機的棺材裡代替自己殉葬。所以,述律平又有“斷腕太后”的稱呼。
述律平的這個操作,和黑社會的人為了嚇唬別人,往自己腦袋上砸啤酒瓶子如出一轍,一看就知道是個狠人兒。不過,述律平說自己的孩子們都還年幼,要照顧孩子沒辦法去陪先帝,那就是個藉口。事實上,當時她的長子耶律倍28歲,次子耶律德光25歲,哪個都不年幼,誰需要你照顧呢。
不過,這件事兒之後,述律平放過了趙思溫,沒讓他去陪先帝,也停止了對其他大臣的殺戮,因為該殺的都已經殺得差不多了,而且也震懾住了其他人。連耶律倍都上書說,願意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弟弟耶律德光。
因此,在述律平的支援下,公元927年,耶律德光正式即位,這就是遼太宗。
耶律德光即位後,他和述律太后對耶律倍很不放心,不僅派人監視他,還吞併了耶律倍掌管的東丹國的領地,並且把東丹國的民眾整體南遷,把一個特別行政區變成了下屬的州縣,耶律倍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這裡解釋一下,東丹國就是渤海國,這是由靺鞨族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建立的國家,一直臣服於唐朝,公元926年被耶律阿保機滅掉,然後把它封給了長子耶律倍,改名為東丹國,因為渤海國在契丹的東方,所以起名為東丹國,即“東方的契丹”之意。
耶律倍也被封為“人皇王”,《周易》裡面說三才,即天地人,耶律阿保機自己的尊號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那皇太子自然就是“人皇王”了。
耶律德光的這種做法,使兄弟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矛盾進一步加深。最後,在930年,耶律倍從遼東渡海投奔了當時的中原王朝後唐,終其一生,都沒有再回到契丹,而這件事,也為耶律德光死後的皇位之爭埋下了伏筆。
公元94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攻打後晉,次年,攻佔開封,後晉滅亡。但是由於契丹的燒殺搶掠,使得中原百姓紛紛起義反對,耶律德光被迫班師回朝,在回契丹的途中,因病去世。
耶律德光死後,皇位空懸,這時候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他的三弟耶律李胡和他的長子耶律璟,但是最終皇位卻落到了他大哥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的手中,也就是說,當年他搶了大哥家的皇位,現在最終又還給人家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述律太后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的小兒子耶律李胡,當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耶律李胡當時年紀比較小,也沒為國家建立什麼功勞,否則當時繼承皇位的就是耶律李胡,而不是二兒子耶律德光了。
不過,在耶律德光即位後,按照述律太后的意見,耶律李胡被立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確立了耶律李胡為皇位繼承人。
因此,按道理來說,遼太宗耶律德光死後,應該是由耶律李胡來繼承皇位的。但是,其他人卻有不同的想法。
當時隨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征的將領和大臣,十分擔心述律太后為了立耶律李胡為皇帝,而再次像之前立耶律德光的時候一樣,清除異己、誅殺大臣,到時候自己恐怕會性命不保。
而耶律李胡這個人,為人殘暴,能力一般,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在人的臉上刺字,或者將人投入水裡、火中。
說實話,就連他的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也認為他不堪大用。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年冬天,阿保機想考察一下自己這三個兒子的才智,於是命令他們去採集柴火。結果二兒子耶律德光,不經選擇、無論乾溼,撿了一捆柴火,第一個回來了;大兒子耶律倍選擇的都是乾柴並且將其捆綁整齊,第二個回來了;三兒子耶律李胡只拾了很少的柴火,卻最後一個回來。
耶律阿保機對妻子述律平說,老大乖巧懂事,老二成熟穩重,老三比不上他的兩個哥哥,但是述律太后就是喜歡三兒子,所以才多次想讓他繼承皇位。
因此,這些隨徵的大臣一百個不願意讓耶律李胡繼承皇位,他要是當了皇帝,自己的性命恐怕不保,而且以耶律李胡的能力,能治理好國家嗎?
那他們希望誰來繼承皇位呢?——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耶律阮為人寬厚,很得人心,而且他是耶律倍的長子。這些人都同情人皇王耶律倍的遭遇,本來當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後,是應該由他這位皇太子繼承皇位的,結果卻因為母親述律太后的反對,被迫讓位給自己的二弟。不僅如此,之後更是由於弟弟和母親的猜忌,不得已流亡異國他鄉。
所以這些隨徵的大臣們擁立了耶律阮繼承帝位,地點就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這就是遼世宗。當時述律太后和耶律李胡留守在都城上京,聽說了這個訊息後,勃然大怒,述律太后派遣耶律李胡攻打耶律阮,但是大敗而歸。於是述律太后親自率軍,雙方在上京城外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岸邊對峙。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幸虧大臣耶律屋質(《燕雲臺》裡地位超然的大於越)出面勸和,雙方罷兵談判,最後達成橫渡之約,述律太后與耶律李胡被迫承認了耶律阮繼位的合法性。
但是述律太后與耶律李胡在情感上始終無法接受,因此他們兩個人後來想要策劃政變,不過,還沒來得及發動,就被人告發了。遼世宗先下手為強,把祖母述律太后和叔父耶律李胡抓住,強行遷居到祖州(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把他們幽禁起來了。
所以為什麼《燕雲臺》裡耶律李胡、耶律喜隱父子,天天想著篡權奪位,因為他們始終覺得大遼欠他們家一個皇位,這個皇帝之位本來就應該是他們家的,他們曾離皇位一步之遙。說實話,述律太后的溺愛其實害了自己的小兒子。
遼世宗耶律阮在位只有五年,他在位期間,一些貴族並沒有完全臣服他,所以謀反不斷。在公元951年,遼世宗耶律阮應北漢皇帝劉崇的請求,召集各部首領商議出兵攻打後周,援助北漢。由於之前遼國多次出兵中原,很多部落厭戰,不想南下攻打後周。
但是遼世宗強制命令各部出兵,他自己也率領著本部人馬到達了祥古山火神澱(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遼世宗在此地設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領,自己也喝得大醉,一些遼國宗室趁機發動政變,殺死了他,史稱“祥古山之變”或“火神澱之變”。
這次耶律屋質再次挑起了大梁,他聯合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壽康王耶律璟平定了此次叛亂,並且立耶律璟為帝,這就是遼穆宗,遼朝的帝位再次從人皇王一系轉回到了太宗一系。
遼穆宗在位期間,經常酗酒,大白天睡覺,不理政事,人稱“睡王”。在晚年的時候,他對左右的侍從非常殘暴,稍微犯點錯,就會被他殺死,弄得侍從們整天提心吊膽,這一點《燕雲臺》裡遼穆宗的演員演得不錯。
公元969年,遼穆宗在黑山打獵,身邊的侍從不願繼續忍受他的殘暴,於是趁他喝醉的時候殺死了他,享年三十九歲。遼穆宗沒有兒子,因此遼世宗的次子耶律賢(《燕雲臺》裡的明扆大王)在得到訊息後,連夜趕往黑山,在宗室、大臣的支援下,趁機繼承了帝位,這就是遼景宗,也就是蕭太后的丈夫。
遼景宗繼位之後,撥亂反正、銳意改革,為兒子遼聖宗時期遼朝的全面繁榮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間,真正確立了遼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避免了之後的皇位紛爭再度上演。
因為遼景宗年幼的時候經歷了祥古山之變,他父親遼世宗在那場叛亂中被殺了,他也因此受驚,所以一直體弱多病,在位後期基本上就把處理政事的權力交給了皇后蕭綽。
遼景宗在位14年,在公元982年,三十五歲的遼景宗耶律賢在打獵途中,病逝於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臨終之時,他留下遺詔,令兒子梁王耶律隆緒繼位,這就是遼聖宗,同時下令皇后蕭綽攝政,總攬軍國大事,這就是著名的蕭太后。
大家也能看出來,遼朝的前五位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遼太宗耶律德光、遼世宗耶律阮、遼穆宗耶律璟、遼景宗耶律賢)的繼位過程都是充滿曲折、紛爭不斷的,沒有正常順利繼位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要原因就是我前面提到過的世選制的影響,遼朝前期的政權組織和權力執行方式,深受契丹部落聯盟時期傳統舊制的影響——最高首領由選舉產生。即使後來耶律阿保機改為世襲制,但是世襲制度不穩固,世襲思想不深入人心,嫡長子繼承製也未能確立,導致遼朝屢屢發生權力鬥爭,皇位紛爭不斷。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遼朝各宗室、各部族首領都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擁有相對比較獨立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比如《燕雲臺》裡經常提到的頭下軍州,頭下軍州是遼朝的宗室、部族首領等,為了安置在戰爭中所分得的或所俘獲的人口,而設立的一種軍事行政的聯合組織。
頭下軍州的大部分官員由領主任命,稅收中除酒稅外,都歸領主所有,頭下軍州里的民眾也是領主的私產,這就有點像是國中之國了,所以他們才敢有實力爭奪皇位。
好的,關於遼朝前期的皇位爭奪我們就聊這麼多。接下來,我想說一下《燕雲臺》這部電視劇上線後所引發的爭議,我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除了演技、劇情等批評外,這個見仁見智啊,我沒啥疑問,我自己也是覺得這部電視劇的演員演技和劇情都有問題。好好的一個可以展現遼朝蕭太后風雲一生的電視劇,硬是拍成了古裝愛情瑪麗蘇偶像劇。
我所關注的是另外一種批評的聲音,就是對於《燕雲臺》所表達的立場、歷史觀、民族觀的批評。
有不少網友認為,《燕雲臺》所表達的立場、歷史觀有問題。有人說它“無腦的捧遼踩宋”;有人說它歌頌遼朝、站在遼朝的立場上,把漢人、楊家將弄成了反派;有人認為電視劇中蕭燕燕和韓德讓說要“守護幽雲十六州”,讓自己無法接受,因為本來就不是遼朝的,是你搶來的,你憑什麼守護呢。
甚至還有人認為,遼朝在當時是殘忍無恥的侵略者和生命文化破壞者,《燕雲臺》在美化這群侵略者,就像是在抗美援朝電影里美化美軍,侵華戰爭拍日軍如何侵華,八國聯軍時期拍聯軍如何燒殺搶奪一樣,都令人噁心,是糟蹋歷史。
沒想到,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說實話,之前影視界很少拍攝遼朝、金朝、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涉及民族問題,很容易引起爭議,這次《燕雲臺》就踩了這個點兒了。
其實這個爭議的背後,就是我們如何去看待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到底是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呢?這些民族屬不屬於中華民族呢?
從官方主流的歷史觀來看,像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清朝這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當然算是中國的內部政權,這些少數民族也當然屬於中華民族,他們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因此他們與當時的漢族王朝之間的鬥爭,也只是中國內部的鬥爭,不是外國與中國的鬥爭。我個人也是認同這種觀點。
但是現實中,確實有不少人出於種種原因,認為或者潛意識裡認為,只有漢族建立的王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都不應該算作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批評《燕雲臺》立場的很多人就是秉持這樣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漢族所建立的宋朝才是正統王朝,才是中國,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那都是番邦蠻夷,你怎麼能為他們說話呢,歌頌他們的人物呢,把漢人王朝當成是敵人呢。
但是大家要知道呀,遼朝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他與宋朝的爭鬥也是內部的爭鬥,因此在我看來,遼朝與宋朝的爭鬥,與宋朝與當時的南唐、北漢、後蜀這些漢人王朝之間的爭鬥是一樣的,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內部鬥爭。這和八國聯軍侵華、日本侵略中國完全不一樣,有人把遼朝攻打宋朝,比喻成上述這些,其實還是認為只有漢族建立的王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是外國。
至於有人批評說這部電視劇美化遼朝、從遼朝的立場上講述,這有什麼問題嗎?它講述的是遼朝蕭太后的故事,它不站在遼朝的立場上,難道要站在宋朝的立場上,先自我批評一番嗎?
還有,《燕雲臺》裡說“守護幽雲十六州”,我覺得這句臺詞沒啥問題,因為這部劇本來就是站在遼朝的立場上講述的,當然可以這麼說。
另外,幽雲十六州確實是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但是石敬瑭卻不是漢奸,很簡單,因為石敬瑭本來就不是漢族人,他是沙陀人。而且幽雲十六州本來就不是宋朝的,宋朝是後來建立的,因此他基本上也沒有擁有過完整的幽雲十六州,擁有其中幾個,也不是宋朝打下來的,而是前任王朝後周世宗柴榮打下來的。
當然,網上很多批評《燕雲臺》立場問題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朝粉。你站在遼朝的立場上拍攝這麼一部電視劇,當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如果有人之後拍攝了站在金朝、西夏角度的影視劇的話,一樣會受到這些人的批評,批評立場有問題,因為金朝、西夏也會涉及到和宋朝的關係。
就像是有不少明朝粉兒,這些人中很多人對於清朝也非常不滿,甚至不承認清朝,你想想你要是不承認清朝的話,新疆、西藏、內蒙古甚至臺灣,這些地方你怎麼說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呢。因為恰恰是在清朝的時候,這些地方才真正的達到了有效控制。
雖然官方主流一直強調56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是這個畢竟是近代以來才開始形成的思想,還不深入人心。
因為漢族佔絕大多數,文明程度一直比其他民族高,所以很多人去看待中國歷史,包括古代人所描述的歷史,都會不自覺地從漢族的視角去看待,甚至現在很多專業歷史學家寫文章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帶入這種漢族視角。
我上研究生的時候,我的一位研究遼金史的老師就說,即使是一些專業的歷史研究者,他們其實也認同遼朝、金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是當他們寫到、講到遼朝、金朝在攻打宋朝的時候,還是用“侵略”這種詞來描述。
所以你會發現,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沒有理性看待之外,還有就是民族情感問題,你身為某個民族的一員,有時候從情感上真的是很難完全擺脫偏向本民族的立場,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去批評《燕雲臺》的立場問題。
不過,我還是要說,我們要理性客觀的去看待,不要讓情感衝昏自己的頭腦,但是我也知道,這個問題恐怕很難有最終的答案,還會一直持續爭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