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前的義大利
古代,義大利有羅馬的輝煌。中世紀,這片土地孕育了“文藝復興”的曙光。但是,羅馬帝國滅亡後,這片土地上列強爭雄,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長期的分裂使得這一地區大大落後於歐洲其他強國,人民政治上受外族反動王朝的統治,精神上被天主教教皇奴役。
古羅馬帝國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統一成為該地區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但1815年按照“神聖同盟”的要求,義大利被劃分為八個小國,被奴役的狀況沒有改變。1848年席捲歐洲的革命也沒有給義大利的統一帶來實質上的進展。像其他地方一樣,反動勢力捲土重來,進步的憲法被廢除。
五六十年代義大利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統一成為更加必要和迫切的要求。要達到這一目的,對外必須排除奧地利、法國等強國對統一的阻撓;對內必須消滅盤踞於義大利南方北方和西西里島等地歷史久遠、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也必須消滅象徵反動精神的教皇國,任務十分艱鉅。
義大利前途黑暗。夜幕沉沉,更加突出了星星的明亮,國運艱難,越發顯露出人民的英勇和英雄的光輝,在近代義大利歷史幽暗的天空中閃爍的明星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1807-1882)
他是水手出身,早年曾與一群義大利愛國者為了救國救民而發動起義,失敗後流亡南美洲,在那裡,他為了異族人民的自由,戰鬥了十年。
在1848、1849年的革命風暴中,他回國參加並領導了羅馬人民的起義,為了保衛剛成立的羅馬共和國,他同法國侵略者英勇鬥爭。戰鬥中,他總是出現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指揮弱小的軍隊打退數倍於己的強敵的進攻,這使得他在人民群眾和起義領袖中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但是,因寡不敵眾,羅馬共和國被法國侵略者消滅,加里波第再次流亡。
1848歐洲革命
爭取統一的鬥爭要完成民族統一大業,除了像加里波第那樣發動群眾起義,進行人民戰爭——“自下而上”以外,還有一種依靠國家軍事實力,以外交手段爭得強國幫助,發動王朝戰爭“自上而下”地統一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擁護這種路線,代表人物是義大利的一個邦國皮蒙特的國王艾曼努爾二世和首相加富爾。
加里波第為了義大利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曾奮不顧身地戰鬥,自然不會計較個人恩怨得失。1859年4月,皮蒙特聯合法國對奧地利開戰。加里波第參戰,他率領的志願軍“阿爾卑斯獵兵”在義大利北部取得一系列勝利,這些勝利推動了各地人民的鬥爭,他們起義推翻了一些地區的舊政權,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主革命的目標。同時,法國和皮蒙特聯軍擊潰奧地利軍隊。
分裂的義大利
統一形勢似乎大好,然而,“自上而下”透過王朝戰爭和外交手段解決民族問題的弊端就顯露出來。
法國皇帝拿破崙顯然不願意看到義大利真正統一,他私下裡早就與奧地利準備了秘密條約,奧地利依然保持對威尼斯的佔領,法國要設法恢復一些地區的被起義群眾推翻的舊政權……
密約公佈後立即遭到全國反對,但是,出於對本統治集團利益的考慮,以加富爾為首的皮蒙特統治者為使法國承認皮蒙特對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的佔領,不惜出賣民族利益。除了承認該條約,他們還割讓給法國一部分領土,其中包括加里波第的故鄉。加里波第憤然辭去皮蒙特王國一切公職,到一個名為卡普列的小島上居住。
在上述爭取統一的鬥爭中,“自上而下”的方式佔了主導地位,“自下而上”爭取統一的努力暫時失敗了。但是,人民群眾和革命領袖打擊的反動統治集團、爭取民主和統一努力不會停止。
1860年初,那不勒斯王國統治下的西西里島上爆發了反封建的農民起義。鑑於以前因自由派出賣而失敗,民主派革命家決定主動掌握革命領導權。堅定的愛國者馬志尼——以後和加里波第一起被尊為“義大利復興三傑”,敦促加里波第組織同志前去支援。他組織了僅有千餘人的“紅衫軍”,他們由工人、手工業者、漁民和國內外革命知識分子組成。
1860年5月5日,“紅衫軍”奔赴西西里島開始了極具傳奇色彩的遠征,他們要面對的是幾十倍於己的敵人。
紅衫軍的登陸
5月11日,“紅衫軍”順利在西西里島登陸,受到起義群眾熱烈歡迎。他們拿起各種武器,加入“紅衫軍”,還為這支軍隊提供各種援助。15日,“紅衫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很快解放了西西里島首府巴勒莫。6月,解放全島。8月初,“紅衫軍”渡海進攻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本土,維持了幾百年封建統治的那不勒斯王國瞬間土崩瓦解。9月初,那不勒斯國王出逃,“紅衫軍”輕鬆進入首都那不勒斯城,受到民眾熱烈歡迎。
紅衫軍
“紅衫軍”為什麼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勝利?當然不是網上一些人講的“義大利的純爺們兒都在哪兒了”,也不可能因為那些人都是以一當百的武林高手……這當然體現的是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反動統治集團的軍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訓練有素,但是內部矛盾重重,且得不到人民支援。這樣的軍隊擁有的力量只是虛有其表的外勢,人民的武裝力量可能人數較少,卻得到群眾支援,他們會給這樣的隊伍提供足夠的兵員,保證充足的給養……這樣的隊伍擁有的是內在湧動的力量,兩支軍隊交鋒前勝負就確定了。
取勝後,加里波第建立了革命民主政權,該政權實行了比較徹底的民主改革措施:廢除苛捐雜稅,給城市貧民分配廉價食品;最重要的是,這個政權力圖實現土地革命,頒佈命令將一部分封建貴族的土地分給少地農民。
當人民“自下而上”的鬥爭取得顯著成果時,自由派的真面目與“自上而下”爭取統一的反動性就暴露出來。
自由派雖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但義大利的這個政治派別帶有大量封建殘餘,他們害怕民主革命進一步喚醒人民,威脅到本集團的既得利益,這些人仇視群眾運動勝過外國侵略者,害怕人民起義勝過義大利割據勢力的軍隊。
當“紅衫軍”奮勇戰鬥時,皮蒙特王國的軍隊不知道在哪裡休整,但是,當“紅衫軍”取得勝利後,皮蒙特國王艾曼努爾二世親自率領軍隊進入那不勒斯王國,準備迎擊“紅衫軍”。
這是義大利民族革命的關鍵時刻,加里波第再三猶豫後,以全民公決的形式決定將那不勒斯王國的領土與皮蒙特王國合併。
那不勒斯王國
艾曼努爾二世的軍隊一路鎮壓人民起義,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那不勒斯。他們進城後,馬上解散了“紅衫軍”,加里波第和他的戰友失去了武裝力量。但是,在入城慶典上,人民對加里波第的敬意還是遠遠超過國王。
他對人民起義的支援和在群眾中的巨大威望令統治者很不放心,他們“像打發一個到了站的馬車伕一樣”(俄國流亡革命家赫爾岑的話)把他從自己解放的土地上打發走了,還假裝仁愛地給他一些經濟上的援助。但加里波第表示自己戰鬥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拒不接受,他借了一點錢和一袋種子回到卡普列小島上種地。
上述過程中,人民戰爭“自下而上”完成統一的方式顯示出巨大的威力,這個民族的統一大業基本完成——還沒有收復被奧地利侵佔的威尼斯和被教皇統治的羅馬。
1861年3月,義大利王國成立,自由派掌握政權,但他們目光短淺,掌權後就忙著爭權奪利,對於最終完成義大利的統一大業不感興趣,看來實現統一不得不靠“自下而上”的路線了。
1862年,加里波第前往西西里島組織志願軍,提出了“不解放羅馬毋寧死”的口號。但以義大利國王艾曼努爾二世為首的統治集團害怕加里波第的進軍再次引起人民起義,便一面汙衊他,一面陰謀破壞他的進軍計劃。志願軍在義大利本土登陸後,遭到政府軍偷襲。為避免“自相殘殺”, 加里波第下令志願軍不許還擊,紀律嚴明的志願軍一槍未發,他本人中槍被捕,進軍羅馬失敗。
艾曼努爾二世和加里波第的會面
中國古語云“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表明了以君主為代表的統治者對於功臣的冷酷態度。不過若有誰能做到,他也算高明的利己主義者了。但自私和愚蠢往往是並行的,更常見的是“狡兔未死,走狗已烹煮”。岳飛的例子大家都清楚,看看義大利王國高層,羅馬、威尼斯等一些十分重要的領土還未收復,加里波第這員他們可以大加利用的戰將就又成了他們迫害的物件,這個例子又一次證明了任何時代任何地區的統治集團本質上都是一路貨色。
義大利王國上層的略微高明之處在於他們沒有致加里波第與死地。“飛鳥盡,良弓藏”,不裝箭頭的弓留著還有用。
義大利民眾的起義
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間爆發戰爭。為了收復威尼斯,義大利對奧地利宣戰。這時,他們想到了加里波第,邀請他組織志願軍參戰。志願軍節節勝利,政府軍節節敗退。後來,普魯士軍隊在薩多瓦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奧地利被迫求和,義大利才收復威尼斯。
這以後,只有教皇國統治的羅馬還沒有併入義大利王國。1867年,加里波第兩度組織志願軍進軍羅馬,均因義大利政府阻撓而失敗。1871年,普法戰爭爆發,駐守羅馬的法國軍隊撤走。加里波第的戰友率軍和政府軍同時攻入羅馬,教皇的世俗統治被推翻,義大利的統一事業完成。
普法戰爭
統一事業的歷史意義和教訓這個過程中,義大利人民展現出了無比的智慧和勇氣,他們中湧現了一批以加里波第為代表的英雄人物。面對極其不利的國內外環境,群眾與領袖同心同德,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他們用行動證明了義大利人和其他民族一樣,有資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場民族運動是很不徹底的,其教訓更值得我們深思。
這個過程多次表明了,“自上而下”發動王朝戰爭的戰爭的方式,完成不了民族革命,只能帶來新的秘密條約和罪惡。為了獲得強國支援,皮蒙特王國當權者割讓本民族的一塊土地,哪怕換來對本民族另一塊大得多的土地的佔領,實質也是出賣民族利益擴大這個王國統治集團的利益。
這樣,義大利就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趕走奧地利侵略者卻引來法國侵略者,趕走法國侵略者又不得不和德意志帝國坐同一輛戰車。這樣,即使義大利領土完整,也沒有獨立自主。
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歐洲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協約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義大利在其間搖擺不定,一戰爆發後見風使舵。戰爭結束後,作為戰勝國,它依然無法最終實現領土完整的目標,不得不聽任幾個強國的宰割。顯然,這個民族仍然在相當程度上受奴役,民主革命的目標更無法實現。
皮蒙特王國的統治者和自由派代表人物進行統一戰爭的目的是擴大本集團的利益,他們不願意人民從中獲得任何實質上的權利。透過人民起義建立的革命政權打擊封建勢力,侵害了上層人物的既得利益,遭到統治者鎮壓。
維托里·艾曼努爾二世
外國侵略者不願意看到一個富強民主的義大利威脅他們在該國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利益,於是他們便勾結義大利國內反動封建勢力,不遺餘力地鎮壓群眾運動。
在國內外敵人的打壓下,人民在這場運動中甚至沒有獲得多少形式上上的好處,更別說實際上的權利了。這場運動遺留下大量封建殘餘,經濟上,沒有觸動貴族地產,農民的土地問題沒有解決。農民工人普遍生活貧困。南方更是落後,自然經濟還是佔相當一部分。政治上,選舉權受到財產等方面的嚴格限制,下層人民幾乎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文化上,天主教和教皇的影響仍在。……
革命實踐的失敗拷問革命理論和策略,加里波第的事蹟對於從事進步運動的人來說既是榜樣也是教訓。
對任何統治者都沒有什麼忠誠可講,他們都只是利用人民為本集團火中取栗,對於這幫人只能用各種方式與他們鬥爭。與他們鬥爭必須有堅固的革命政黨。只靠個人魅力和小範圍戰友情或許也能夠發動群眾,取得勝利。但這樣無法對抗統治集團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政治手腕,就解決不了社會歷史問題,也不可能有效維護人民利益。
歷史上,義大利人民無比熱愛自由。中世紀他們曾經為保衛自由英勇戰鬥,使得幾個強大帝國、多位著名君主企圖統治義大利全境的計劃變為泡影。城市共和國是這一時期義大利的政治實體,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共和國就是那個時期自由民主的典型代表,良好的政治氛圍催生了文藝復興的偉大運動。
漫畫:加里波第和加富爾在修補靴子——義大利
但是,民族革命的不徹底削弱了優秀的政治傳統。積貧積弱使得義大利無法有效維護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社會各階層普遍不滿現狀且民主傳統丟失,給極端政治政治勢力的滋長提供了條件。義大利不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策源地,這不能不說是讓人惋惜的事情。
但是,人民永遠不會向反動統治集團屈服。1936——1939年,名為加里波第的義大利志願旅在西班牙與佛朗哥反動軍隊作戰。1943——1945年,義大利的土地上活躍著好幾支同名的反法西斯游擊隊。……
統一過程中義大利人民和領袖的英雄事蹟永遠激勵著後人為自由和解放而鬥爭,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加里波第的名字永遠是義大利人民戰鬥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