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當年,蘇聯專家們告別親人,遠離故土,來到中國,那些曾經動人的身影永遠地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然經過幾十年滄桑變遷,他們的事蹟永遠讓人懷念。

1950年,有著三十多年機車生產經驗的蘇聯老專業安德列夫來到大機車擔任總工程師,正是他的提議和指導,大機車建立了電焊條廠,開始自行製造電焊條。

1956年10月大機車部分領導和蘇聯專家在和平型機車前留念

記得那是1950年夏天,到大機車不久的安德列夫到現場檢查工作。當他剛跨進一個車間門口時,看見幾個工人正拿著從蘇聯運來的一批短弧焊條在進行電焊作業,他不由地停住了腳步,自言自語地說:“好小夥子,莫斯科的短弧電焊也學會了。”

“砰砰砰!”突然一陣鐵錘擊打鋼樑的聲音引起了安德列夫的注意。他走過去,拾起工人砸下的電焊條藥皮,有些不解地問正在操作的電焊工人:“這是怎麼啦?”

“不好焊,電流一小,焊波就不好而且慢,電流一大又咬肉,我不會焊這玩意兒,如果不要藥皮還好焊一些!”電焊工人有些難為情。

安德列夫心疼地對工人說:“這些電焊條是專門從蘇聯運來的,砸壞一根就少一根。”他心裡有些沉重,難過地搓了搓手,又檢討似的責備自己沒盡到責任,沒早跟工人說明白。

那天,他把所有電焊工人召集在一起,戴上電焊護罩,親自操作,給工人做示範。正是夏天,天氣炎熱,車間裡更是熱得透不氣來。安德列夫戴著護罩,手拿焊機,邊焊邊比劃著,一會兒就累得滿頭滿臉都是汗,但他仍然不歇息,指導工人們掌握電流、電壓和電焊條的角度。站在旁邊的電焊工人虛心地跟著安德列夫學,他們看著自己砸落滿地的焊條藥皮,心裡都不是滋味。

提起電焊條,凡在工廠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五十年代,工業機械化程度不是太高,電焊條在工業上用處非常大,似乎生產什麼產品都離不開電焊。

安德列夫走了以後。工人們都非常自責,有的工人說:“以後再也不能砸電焊條藥皮了,這電焊條是莫斯科來的。莫斯科工人為製造電焊條,也是流過不少汗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安德列夫同志交給我們的短弧電焊技術。”很快,電焊工人在安德列夫指導下,掌握了短弧電焊的技術,安德列夫感到很滿意。

1956年大機車廠工會接待外賓並參觀工廠

不久,因為清河發大水,鐵路被沖斷,停運了一段時間,工廠從蘇聯訂購的電焊條無法及時運來。當時工廠正在製造為支援抗美援朝急需的油槽車,電焊條運不來,就無法工作,時間不等人。

安德列夫看到工廠因電焊條的問題使生產受到了影響,他當時想:“中國工人雖然掌握了短弧電焊技術,如果又能製造電焊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於是,在一次工廠生產研究會議上,他也提出要建設電焊條廠的建議,他說:“短弧電焊條,是我們每天生產不可缺少的東西,過去,是從蘇聯運來,雖然成本不高,但是加上運費,數字也是相當大。我想,從今年起,建設一座電焊條分廠,自己製造焊條,省下一筆錢來,好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建設上。”

工廠領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認為治本的辦法就是自己生產電焊條。

不久,由安德列夫負責擬定的建立電焊條車間的方案得到了鐵道部批准,這個方案是他考慮了半年之久提出的,方案的具體實施由他負責。他根據廠務會上提出的因陋就簡的原則,決定親自設計現代化的電焊條車間。車間的廠房就選址在工廠的南頭。日偽時期,那裡曾經是冶金研究所,日本投降後,那裡的機器全部被破壞了,剩下的幾幢破舊房子不是缺門就是少窗,破廠房裡的牆壁上長滿黃色鐵鏽,裡面空空如也。院子裡枯草過膝,濁水成渣,堆滿破爛。安德列夫領著工程技術人員來選廠址時,指著荒地上破舊的廠房幽默地說:好地方,好地方,那個房子可以安電爐,後面可以做軋鋼廠房,旁邊是拔絲車間,這邊是沾藥,那邊做辦公室,還有洗澡間……經他一番描繪,大家彷彿看到了滾轉紛飛的軋鋼廠面和鋼花飛濺的火熱場景。

安德列夫開始了電焊條廠的建設,他時時刻刻操心工廠建設,充滿熱情和幹勁,似乎永遠不知疲倦。自電焊條車間開始建設以後,安德列夫從設計到現場指揮都親自做,最多一次連著十幾個晚上沒有好好睡覺,在連續好幾個月忘我工作後,大家明顯感覺他瘦了許多,眼窩陷下去了,他患有嚴重的胃病。有時工作時臉上都是一陣陣痛苦的表情,當時陪伴安德列夫的張工程師覺得不對勁,多次勸他休息,有一天,他從安德列夫的夫人那裡得知,安德列夫晚上常常疼得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

安德列夫是個工作狂,他事無鉅細,每天都在現場工作到很晚才回去,隨著電焊條車間建設加快,安德列夫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工廠請示鐵道部讓安德列夫回國治療,不久,鐵道部的命令下來了,但安德列夫再三打報告,要求把歸國時間延續到年底。此時,他的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也有了好轉,便批准了他的要求。

電焊條分廠建設進入到關鍵時候,廠房和機器還沒有安裝好,還要培訓製造電焊條的技術工人。安德列夫把所有的蘇聯專家組織起來,輪流加班給中國工人講課。他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還要每天堅持講兩個小時的課。他還注重女工的培養,在短短的半個月裡,工廠就有三十多名女工學會了壓延、熔化等技術。

1957年大機車試製成功建設型蒸汽機車,廠領導和蘇聯專家合影

在建設電焊條分廠最後的衝刺階段,安德列夫工作更

加繁重。而他的胃病,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家勸他好好休息,他就笑著說:“肚子疼一點兒,沒什麼要緊的。”有一次改進科科長張祥明勸他說:“安德列夫同志,你的病那麼嚴重,為什麼還不休息?”他說:“我休息?這是哪兒來的話?我到這裡不過是幾年的功夫,我要在這幾年內,把技術力量全部貢獻給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設電焊條分廠,今天不幹,多久幹哪!我要讓工廠早日製造出短弧電焊條來。”

安德列夫每天早晨六點鐘上班,晚上十點多才下班,從沒有休息過節假日,經過兩個月緊張工作,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的電焊條分廠終於建成。當工人們運用流水作業法,製造第一根電焊條時,全體職工高興極了。安德列夫也高興地舉著電焊條喊道:“和莫斯科的一樣!和莫斯科的一樣!”

他說,昨天我們沒有的今天有了,今天沒有的明天也一定會有,中國一定很快會有自己獨立強大的工業。

第一批短弧電焊條試製成功的訊息,就像一股暖流一樣貫通全廠職工的心,工人們的臉上呈現著弧光一樣歡快笑容。電焊廠投產後,安德列夫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電焊條分廠的車間,仔細地觀察著每個工人的生產情況。看到工人不扎袖口,幹起活會有危險,他就連忙叫工人停下機器,親手給工人紮上;看到有的女工工作時披散頭髮不帶工作帽,他就提醒說;“姑娘,不帶工作帽危險。”

電焊條分廠建成投產後,安德列夫又轉入了推行潮模鑄造的工作,而他的胃病越來越嚴重,有時安德列夫在現場正工作著,突然疼的蹲在地上,眼淚直往下掉,後來,他一點點吃不下飯,但他一天也沒休息,到醫院看病也是趁著午休時間去,大家經常看到他捂著肚子、彎著腰堅持工作的情景,直到醫師診斷他患了胃癌,非手術不可,他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工廠。臨走之前,他還再三囑咐;“翻砂潮模鑄造法,一定要按計劃推行,我還要回來檢查!”

安德列夫住進了醫院,雖然他人在醫院,心卻一分鐘也沒有離開工廠,一刻也沒有忘掉潮模鑄造。每逢有人到醫院探望他,他就詳細地詢問工廠內的生產情況。直到動手術後,直到停止最後的呼吸……

1951年11月4日早晨,安德列夫永遠地走了。聽到安德列夫逝世的訊息,工人們非常悲痛,在安葬那天,大家自發地去送他,把深深的思念送給這位把生命留在中國土地上的異鄉友人。

大機車電焊條車間正式投產後,除供應本廠生產需要的電焊條外,投產當年就外銷一千多噸焊條,供應全國各地廠礦的生產需要。五十年代,工廠還先後試製成功自動電焊條、自動焊劑和各種高階合金焊條,這些成就的取得,浸透著蘇聯專家安德列夫的辛勤與汗水。

安德列夫,中國人的好朋友,大機車永懷難忘的友人!

與我一起回望百年中國機車的發展史

3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蔣介石拋棄的“泥腿子”,為何在毛澤東眼裡卻是革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