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7月7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
7月8日 中共中央釋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同胞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江都人民在黨支部的號召、影響和推動下奮起抗日。
8月13日 日寇大舉進攻上海,同時出動飛機轟炸江都縣城——揚州。
8月 江都各界愛國人士組織“抗敵後援會”,電慰二十九軍抗日將士,積極支援抗戰,並舉辦婦女、歌詠等訓練班,培養抗日力量,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0月初 中共揚州特別支部成立。中共長江局南京市委京滬線巡視員祁式潛,來我縣揚州先後發展了朱邁先、李石群(李壽安)、楊濤、徐壽、陸樹德(陸勤)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揚州特支,徐壽為特支書記(實際負責人是朱邁先)。同年11月,特支成員李石君、徐壽、楊濤等離開揚州去陝北延安“抗大”學習,12月朱邁先西去安徽,至此,特支遂解散。
12月14日 江都縣城揚州淪陷。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日軍分路西進。蘇南各地的國民黨駐軍節節潰退,12月13日南京淪陷。接著,日軍松井師團京浦區右翼先遣隊少將司令天谷率部侵佔揚州。國民黨軍棄城撤退,其主力一路由仙(仙女廟)邵(邵伯)公路向北撤至昭關壩和高郵一帶佈防;另一路由揚州向天長方向退卻,並在天(長)儀(徵)公路沿線設防,國民黨江都縣政府解體,縣長曹德宣不顧民族存亡、人民死活,竟劫10萬元公款潛逃。
12月16日 仙女屆淪陷。日軍侵佔仙女廟(仙女鎮)河南後,國民黨駐軍繆徵流部向邵伯方向倉皇逃跑。為了阻遏日軍,燒燬了鎮東通向邵伯的三元橋,撤去了河上的船隻,並留1營兵力據守三元橋河北,作撤退後衛,與日軍隔河對峙。當日,日軍在都天廟、玉帶橋邊,槍殺百姓近百人。17日上午,日軍在南岸猛烈炮火掩護下,乘橡皮筏渡河。駐河北的國民黨後衛部隊進行阻擊,因缺乏支援撤退。日軍登陸後,瘋狂燒殺,從三元橋至塘子街(現江都米廠西邊)一帶,500多戶1000餘間民房和店鋪化為焦土,400多居民慘遭殺害。
12月19日 邵伯鎮淪陷。日軍侵佔邵伯後,大肆燒殺淫掠。當日有10多人遭日軍殺害,20多間房屋被燒燬,2名婦女被日軍輪姦後投於河中,一婦女被日軍姦汙後活埋。
1938年
2月12日 日寇侵襲大橋鎮後,於當日下午撤離。
2月 江都民眾抗日同盟成立。流亡在我縣北鄉的揚州愛國青年畢蔭堂、陸勤、畢嵐嵐、胡春華(化名何正)、成功、潘克定、吳慧英(女)、吳文英(女)等8人,1月間相約在方家巷集會,研究成立抗日組織。2月,畢蔭堂等人相繼回城,又團結了30~50名進步青年和工人,正式成立了“江都民眾抗日同盟”組織(簡稱“民抗”)。其後不久,又在東鄉吳橋、宜陵鎮、丁溝鎮和南鄉三汊河、瓜洲等地發展了分支機構,同時,在“民抗”周圍因勢利導地建立了一些外圍組織,如讀書會、抗敵協會等。
3月 偽江都縣公署成立。漢奸梁鴻志於3月8日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不久,漢奸方筱亭、吳孝侯將其在1937年冬揚州淪陷後組織的偽“江北自治會”和“警保局”改組為“江都縣公署”和“警察總所”,縣知事(縣長)方筱亭,警察總所所長吳孝侯。同時擴充了軍、政、憲、特等偽組織,委派了一批偽鄉、保長,以推行其偽化和反共政策。為了防範抗日軍民襲擊交通線,又在公路沿線強迫組織“自衛團”和“愛路自衛團”。
是時,國民黨江都縣政府先於2月下旬流亡至九區黃珏橋,後又流亡到永安鎮。江都全境245個鄉鎮中全淪陷的77個,半淪陷的60個。敵偽佔領的區域是:一區的揚州城,二區的瓜洲和霍橋,三區新老洲的25圩,四區的仙女廟,七區的邵伯鎮,八區的公道橋、甘泉山、大儀和劉家集,九區的司徒廟。
縣境內外日、偽、頑的勢力範圍是:南部長江是日軍嚴密控制的封鎖線,東部泰州是國民黨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的駐地,北部樊川、小紀是國民黨江蘇省保安三旅的防區;西部的仙女廟、揚州以及北部的邵伯是日偽駐有重兵的據點。
6月3日 駐揚州日軍川井部隊配合駐邵伯日軍共500多人,侵犯昭關壩。日軍先以3架飛機轟炸,並以坦克、騎兵正面衝擊。中國守軍三四九旅六九七團英勇還擊;炸燬日軍坦克1輛,激戰1日,日軍傷亡150多人,退回邵伯。
6月 愛國青年蔡公傑等在郭村自發組織郭村青年抗日救亡團。有團員40多人,推選蔡公正為團長,蔡公傑為副團長兼總務部長。
7月 丹北抗日自衛總團二大隊進入江都縣。丹北抗日自衛總團二大隊隊長方鈞率部渡江進入江都縣三區新老洲,先在四方橋、頭橋、三橋等地活動,後又活動於李典、新壩、沙頭、黑橋等地,並在李典消滅了國民黨三區常備隊,控制了新老洲。
新老洲位於江都縣的西南部。在日軍嚴密控制長江的情況下,是蘇南與蘇北之間的一塊“江心跳板”,這個地區的開闢,為蘇南抗日武裝向蘇北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7月底 上海黨組織派劉志遠來江都縣指導“民抗”工作。“民抗”原是群眾自發的抗日組織,主要人員深感沒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不能更有效地打擊敵人,決定派畢蔭堂攜函去上海找黨,與黨領導的“華東武抗”組織接上關係,帶回黨的指示:把工作轉移到農村,爭取武裝抗日。“民抗”根據這一精神,將總部從揚州遷到宜陵,並開一理髮店作為地下聯絡點。上海地下黨組織派劉志遠來指導全面工作。至1940年6月因該組織的許多成員參加了新四軍。“民抗”遂解散。
9月 方鈞率部進入江都大橋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活動。不久,丹陽遊擊縱隊在丹陽縣訪仙橋改編為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簡稱“挺縱”),歸新四軍一支隊領導。管文蔚任司令,下轄4個支隊,方鈞的二大隊歸建為“挺縱”二支隊,方為二支隊隊長,副隊長曾明發,政治指導束君寬(二支隊未設政治處)。方部歸建後,一度曾擴充到6個支隊。
9月 攻打頑張少華保安九旅。盤踞在我縣江防要地三江營、河口一帶的國民黨江蘇省保安九旅,經常製造磨擦,阻我抗日。為了掃除我軍渡江北上的障礙,“挺縱”一、四支隊在郭猛率領下從揚中出發來我縣,配合二支隊攻打該部。經過一天時間的激戰,該旅殘部向泰興方向潰逃。戰鬥結束後,“挺縱”一、四支隊返防,二支隊仍留我縣活動。
10月 為了培養抗日骨幹和吸收廣大青年參加抗日運動,“挺縱”二支隊舉辦了長江邊區游擊隊政治訓練班(訓練班班部設在丹徒高橋王氏宗祠四方橋一帶),在大橋等地招收了葉德明、張振亞、金水白、戚璉瑚、譚兆煥等一批青年參加學習,二支隊隊長方鈞自任班主任,後由新四軍“挺縱”政治部薛漢陽任教育長並負責該班秘密黨支部工作。政訓班至12月底結束。
11月 “挺縱”政治部戰地服務團來我縣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為便於進行統戰工作,改名為“三民主義青年服務團”,並在大橋、花蕩、嘶馬等地設立分團。大橋分團負責人佘明仁、莫華儉;嘶馬分團負責人×××;花蕩分團負責人王秉華。該團出版抗日刊物《新地》。
12月6日 “挺縱”二支隊隊長方鈞在大橋鎮南郊小關帝廟門前檢閱江都河南地區的地方武裝。受檢閱的武裝稱第一大隊。大隊長佘祝三,臨時指揮毛恆佩。第一大隊下轄3個分隊,即:大橋附近的武裝為第一分隊,分隊長王仲清;曹王寺附近的武裝為第二分隊,分隊長馬永明;忠誠和謝橋的武裝為第三分隊,分隊長毛恆佩。檢閱後,全體列隊開進大橋鎮,以顯示抗日力量。
本年 駐仙女廟和邵伯鎮兩地的日軍,為保障邵仙公路的安全,在公路中段的大劉莊增設據點,派兵駐守。直到1939年3月10日日軍佔領昭關壩後才撤走。
1939年
年初 為了執行黨中央關於“向北發展”的方針,新四軍所屬“挺縱”三支隊270多人。在支隊長韋永義和政治處主任惠浴宇率領下,渡江來到江都開闢抗日根據地,在我縣大橋地區的三墩橋、花家蕩、焦家蕩、王家井、桑家莊、網子橋等地駐防,控制了大橋一帶沿江地區,為江南新四軍主力繼續北渡開闢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橋頭陣地。從此,我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更加英勇地抗擊日本侵略者。
1月 “挺縱”二支隊一部由支隊長方鈞率領去揚州西山活動,回防時路徑我縣張綱地區。正值駐仙女廟日軍到張綱鎮“掃蕩”。兩軍遭遇,展開戰鬥,擊傷日軍小隊長龜坂,敵我雙方均有傷亡。
2月 抗日軍政學校建立。為了培養抗日軍政幹部,“挺縱”在我縣網子橋創辦了抗日軍政學校。管文蔚任校長,薛漢陽任教育長,陳揚為政治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軍事教官宋弼堂,政治教官呂鎮中(兼)、徐進等。有學員近百人。我縣的吳仲邨(化名江濤)、丁衡(丁皓東)、毛芳甫、譚兆煥等參加了學習。吳仲邨、毛芳甫、譚兆煥還先後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江都早期入黨的一批黨員。
3月9日 駐揚州日軍小川聯隊分兩路進犯昭關壩。一路步兵100多人,騎兵80多人,從正面進攻。一路日偽軍260多人,返回到昭關壩守軍後面夾攻。中國守軍保安三旅胥金城團奮力反擊,打退日偽軍多次衝鋒,雙方傷亡很大。守軍因腹背受敵,後援難繼,被迫於10日上午轉移,昭關壩被日軍侵佔。
3月 為了爭取駐泰州的國民黨“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正、副指揮李明揚、李長江(以下稱“二李”)共同抗日。“挺縱”三支隊司令員韋永義、政治處副主任呂鎮中同赴泰州與二李談判,未獲結果。不日,韋、呂二人攜帶陳毅親筆信,給二李的作戰參謀(姓唐,陳毅同鄉),並透過季愷(二李參謀)和朱明亞(季、朱二人和我黨關係甚密,後參加中國共產黨)會見了李長江。經商談,二李同意新四軍在江都河南地區的吳家橋一帶進行抗日活動。
3月 中共江都縣工委成立。新四軍“挺縱”到達吳家橋後,“挺縱”三支隊政治處主任惠浴宇負責重建地方黨的工作,建立了蘇中第一個黨的基層組織——中共江都縣工作委員會,書記陳揚,屬三支隊政治處領導。
4月 “挺縱”三支隊來江都後,面臨著敵偽頑並立的複雜局面,東南局根據黨中央的戰略意圖,提出發展蘇北的建議。並命令挺縱部隊堅持鞏固大橋一帶陣地,待機而動。為了執行上級指示,新四軍挺進縱隊除開展武裝抗日鬥爭之外,還組織民運工作隊深入地方開展群眾工作,幫助地方恢復和建立黨組織,發展地方抗日武裝,並堅持做好統戰工作,爭取地方實力派,爭取二李,團結一切力量進行抗日。
5月24日 方鈞部被繳械。原“挺縱”2支隊隊長方鈞到江北後,便另立山頭,分裂革命隊伍,與“挺縱”斷絕聯絡,掛起了“長江九省遊擊總指揮部”的招牌,阻撓三支隊在大橋一帶開展工作,並與敵、頑勾勾搭搭,企圖叛變。為防止其投靠頑固派韓德勤,陳毅命令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主力一部配合“挺縱”一、三、四支隊對二支隊實行了武裝繳械,加強了三、四支隊的力量,繼而控制了嘶馬、大橋、新老洲一帶地區,使之與揚中連成一片,為我軍渡江、向北發展建立了穩固的立足點。是役,“挺縱”政治部主任龍樹林不幸犧牲,後由姬鵬飛(化名吉洛)接替其工作。
5月 陳毅在蘇北視察工作期間,要求立即建立中共蘇北工作委員會,指定惠浴宇為書記,委員有呂鎮中、金求真、俞銘璜、陳揚等人。
5月 為了發展我黨力量,建立黨的地方組織,中共江都縣工委組織工作組(有愛國青年和抗日軍政學校的部分學員參加)。在河南地區透過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秘密發展了近80名黨員。先後有重點地建立了花蕩、吳橋、高漢、潘莊、孫家莊、謝橋、楊灣、韓家莊、黃溝、宗家院、小卯莊、殷家溝、花市街等農村黨支部、黨小組和平民中學(設在周家樓)黨支部。
5月 新四軍“挺縱”政治部在吳家橋建立教導隊,從我縣和泰州等地招收了一批青年參加學習。由薛漢陽任隊長,毛芳甫為黨支部書記。有學員100餘人。5月,教導隊遷到揚中縣,於10月底結束。1940年2月,教導隊又招收了一批青年參加學習,由薛漢陽任隊長,蔣鶴林任副隊長,朱啟祥為教導員。郭村保衛戰時,全體參加作戰,副隊長蔣鶴林英勇犧牲。戰鬥後學員分配工作,教導隊亦告結束。
5月 淮北區黨委負責人方毅派陳柏年回江都開闢工作,籌組江都縣委。陳到達後,江都已在新四軍挺縱政治部領導下成立了中共江都縣工作委員會。陳遂參加工委工作,為工委委員。
5月 大橋青年抗日救亡團成立,團長謝祖德(張少堂),副團長莫華儉。
5月 陳毅在管文蔚、陳茂輝等同志的陪同下,渡江到我縣的大橋、吳橋一帶視察,“挺縱”司令部在焦家蕩召開了歡迎會。視察時間,陳毅還參加了“挺縱”三支隊八大隊成立一週年紀念大會,並在會上講了話。後又至大橋、吳家橋視察。在吳家橋邀請魯蘇皖邊區遊擊指揮部二縱隊司令顏秀五秘密商討合作抗日問題。不久又邀請地方開明人士袁希伯、何戟門等商討團結抗日的問題。
7月15日 陳毅同志又來江北視察,在我縣吳家橋對“挺縱”和地方幹部作形勢報告,主要內容講蘇芬戰爭問題。此時,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第二縱隊司令顏秀五聞訊後,單騎來吳橋與陳毅密談。密談中,陳毅根據顏秀五的要求,同意其為中共特別黨員,並指派惠浴宇與其單獨聯絡。
7月 中共蘇北臨時特委成立。根據上級指示,撤銷中共蘇北工委。同時,在我縣吳家橋進化鄉網子橋成立了中共蘇北臨時特委,惠浴宇為書記,金求真、呂鎮中、俞銘璜(負責宣傳工作)為委員。臨時特委成立後,對指導和推動我縣抗日工作的順利開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7月 大刀會夜襲仙女廟。錦西、丁溝一帶的大刀會成員1000多人,在一個炎熱的夜晚於馬橋集中,半夜時分男的背起大刀,女的挎著花籃,沿小路向仙女廟進發,繞過三元橋敵炮樓,由鎮西三擺渡過河,先進入鎮中的30多人,吹響了牛角號,直奔東街日軍炮樓,時日軍已撤離,大刀會撲空。接著,這30多人和後來的會員,又由東向西折回,行至鎮中,遭潛伏在三板橋巷子裡日軍的槍擊、刀刺,死43人,傷百餘人。
7月 中共蘇北臨時特委在我縣吳橋區進化鄉網子橋舉辦第1期黨員訓練班,由俞銘璜具體負責該班工作。學員來自江都、高郵、泰興、如皋、泰縣、揚中等縣和新四軍“挺縱”教導隊。學習期間按縣分班編號,互不打聽姓名。江都班學員編為1-10號,有王秉華、孫紹金、馬鎮伯、朱保坤等人。學習內容有統戰工作、大眾哲學、論持久戰和黨的建設。經常講課的有惠浴宇、俞銘璜。這期黨訓班於8月底結束,歷時2個月。
8月下旬 陳毅首次親赴泰州會見二李。在日、偽、頑並存的情況下,為了做好二李的統戰工作,達到“擊敵、聯李、孤韓”的目的,陳毅在“挺縱”司令員管文蔚和蘇北臨時特委書記惠浴宇陪同下,經我縣去泰州會見二李。二李設宴款待。事後,李明揚對其部下講:“這位陳司令員,一身正氣,似可信託。”
9月 中共江都縣委成立。為加強我縣黨的工作,根據上級指示,撤銷中共江都縣工委,同時成立了中共江都縣委員會,金求真為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馬義生任縣委副書記兼縣宣傳部長,陳柏年任民運部長,高桂榮任婦女部長。
9月 江北游擊隊成立。為更有效地打擊日軍,在江都縣委領導下,組建了人民武裝江北游擊隊。隊長張頤,指導員華春木,文化教員王弘。
9月 “挺縱”民運工作隊在我縣吳橋區網子橋舉辦婦女讀書會,共有400多名當地的農村青年婦女參加學習,受到革命教育後,不少人走上的抗日救國的道路。
9月 蘇北特委在我縣吳橋區網子橋、孫家墩等地舉辦江北政治訓練班,由俞銘璜、徐進、孫鋒等負責。
9月 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第三縱隊八支隊隊長陳玉生(地下黨員),奉正、副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令,率部1000餘人經我縣嘶馬、大橋一帶過江去江南蜀山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軍需處領取大量槍炮子彈。為安全計,李明揚還親筆寫信給陳毅,請陳玉生面呈,要求沿途予以幫助。八支隊到江南後,新四軍即派出一個連進行協助。
10月 中共蘇北特委成立。東南局為加強蘇北黨的工作,撤銷中共蘇北臨時特委。同時,在我縣吳家橋正式成立中共蘇北特委,指派韋一平為特委書記,惠浴宇為副書記,周愛民為組織部長,俞銘璜為宣傳部長,施月琴為婦女部長,林曉(後叛變)為青年部長。
10月 蘇北特委派俞銘璜到郭村組建黨的地方支部,蔡公傑為支部書記。此後,秘密發展了嚴紹文、湯池、嚴光、張鐸、高翔、孫蔚民、張文博、孫欣等入黨。同時,支部還利用青抗團的合法地位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10月 李明揚調第三縱隊第八支隊駐防我縣白塔河、謝家橋一帶。支隊長陳玉生是共產黨員,該部為中共掌握的武裝。
11月11日 新四軍二支隊四團由陶勇、盧勝率領,協助陳玉生部為二李運送子彈渡江北上,在我縣吳橋休整補充後,根據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命令,以“蘇皖支隊”名義,於11月底進入揚州、天長、儀徵、六合地區。
12月2日 陳毅第二次赴泰州會見二李。在惠浴宇、管文蔚、陳同生陪同下,陳毅第二次親赴泰州會見二李。泰州城內貼出了“歡迎四將軍光臨指導”的標語。此次會見,與二李就抗日和反頑問題作了秘密商談。二李還邀請陳毅給其教導總隊的數百名官兵進行訓話。
年底 大橋黨支部成立,支部書記謝祖德(張少堂),王玉負責宣傳工作,王質夫負責組織工作。黨員有謝慈、謝祖培等。
年底 中共魯南分局蘇皖區黨委蘇北特派員組派組織委員周邨來揚泰地區開闢工作,分工在江都的謝家橋一帶活動,與蘇北特委書記韋一平進行直接的組織聯絡。到1940年5月左右蘇北特派員組撤銷時,周的黨組織關係便轉至蘇北特委,同時參加了江都縣委,任委員。
年底 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經蘇北特委指示,縣委決定由大橋向西發展,派縣委書記金求真去四區曹王寺一帶,做開闢工作。金去後收集了民間槍支,組織了地方武裝,建立了一個30多人的曹王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縣建立總團後叫區分團),許大讓(許霖)任區團長;開展互助互濟運動,解決了春荒中群眾生活問題。方法是一方面發動群眾向地主借糧,一方面做上層的工作,要地主、士紳拿出一部分糧食接濟群眾;收編大刀會,將其編入民眾抗日自衛團;做地方民主人士的統戰工作,爭取愛國進步人士參加抗日;收編偽自衛團,開展群眾工作。當時重點開闢的地區是三區黑橋一帶,因為這個地區與江南的揚中、丹徒兩縣距離很近,是江北沿岸我軍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是我軍向北發展的江心跳板,又是籌集糧款,解決抗日活動經費來源的重要地區。
1940年
1月 新四軍挺進縱隊主力由葉飛、管文蔚率領,除二團在江南留守外,其餘全部渡江來到江都地區。在到達我縣吳家橋一帶後,部隊作了進一步整編。過江的部隊連同機關在內共有4000餘人。根據與二李的協議,我軍駐在仙女廟以東、塘頭以西和通揚運河以南這一方圓30華里左右的狹小範圍。周圍地區均為日、偽、頑所控制,情況錯綜複雜。
1月 縣委副書記馬義生布置年關借糧鬥爭。花家蕩支部書記王秉華等領導當地貧苦農民向地主借糧,經過鬥爭,解決了貧苦農民年關吃糧問題。
1月 “挺縱”副司令員葉飛在吳家橋吳雨軒家的西花園主持召開各界代表會議,成立蘇北憲政促進會,選舉了李冠之、李忠熙等人為委員。會議向重慶國民黨政府發出通電,要求開放黨禁,結束訓政,促進憲政,實行民主,團結抗日。
1月 縣委派楊文到新老洲工作,由秘密轉向公開活動。至三、四月份新老洲建立了區政權,籍令任抗委會主任,後為區長。
1月 “挺縱”政治部民運科長梁竹吉,具體負責江都河南的民運工作,組織了5個民運工作組分別到新老洲、大橋、嘶馬、謝橋、張網溝等地宣傳、發動、組織群眾。在我控制的地區普遍成立了農抗會,部分地區建立了青抗會、婦抗會,在大橋鎮成立工抗會,大橋小學成立了兒童團。
2月8日 時為大年初一,日偽軍400餘人,從仙女廟出發,襲擊大橋鎮。於拂曉進抵我“挺縱”一團三營伏擊地。在雪地裡,我軍對來犯之敵展開激烈反擊,打得日偽軍血染遍野,搶屍而逃。這一仗擊斃日偽軍數十人,繳獲“三八式”步槍20餘支,輕機槍1挺。使蘇北民心大悅,新四軍聲威大震。
2月14日 江都民眾抗日自衛委員會成立。蘇北特委負責人惠浴宇在我縣吳橋區進貨鄉網子橋張希臣家召開各界代表會議,成立江都民眾抗日自衛委員會(簡稱抗委會)惠浴宇任主任。各界代表和開明紳士劉伯言、王松槐、馬宅山等任副主任和委員。李遹任秘書,張頤任民政科長,肖朗任教育科長,楊辛任民運科長,孫更舵任財政科長,王若愚任副科長,周思德任調解委員會主任。縣抗委會是我縣各階層抗日力量所組成,具有民主政權性質。
2月14日 江都縣民眾抗日自衛總團成立。縣抗委會成立的同時即著手組建抗日武裝,以吳橋民眾抗日自衛團和江北遊擊認為基礎,成立了縣民眾抗日自衛總團,由張頤任總團長,謝有才、毛恆佩、王秀山、左敬滋任副總團長。各區3~5個鄉成立1個區分團,共有13個區分團。吳橋區分團,王秀山、江濤先後任團長,曹王區分團團長許大讓(許霖),中閘區分團團長王洪,謝橋區分團團長毛恆佩,高漢區分團團長徐和甫,大橋區分團團長左敬滋……
2月 在“挺縱”政治部直接領導下,從民運科、文工團以及三支隊政治處中抽出部分幹部在我縣河南地區建立了4個工作委員會:大橋鎮工委,徐志仁為書記;吳橋工委,楊辛為書記;謝橋工委,潘明仲為書記;新老洲工委,彭德清為書記。
2月 蘇北特委在吳橋舉辦第二期黨員訓練班。負責人是俞銘璜和徐進。參加受訓的學員來自江都、泰興、泰縣和高郵等縣,約30多人。江都學員有王秉華、謝祖德(張少堂)等人。
2月 周邨與蘇北特派員組的特派員孫偉光(孫毅)、在泰州透過李明揚創辦了蘇北中學(周、孫二人於1939年冬由淮北來蘇北)。該校設立在泰州城內,李明揚任董事長,孫偉光任校長,周邨任教導主任。後設分校於我縣的謝家橋,由周邨負責。分校學員有100多人,設有4個年級。分校建立了黨支部,殷鵬夫為支部書記。該校師生白天上課,晚上到附近農村協助地方組織農抗會、婦抗會,舉辦民校,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3月 陳毅第三次赴泰州會見二李。此前,陳毅曾有密信給二李,說明我方在湖西解決盛子瑾(二李部下)問題上處置失當。為了進一步穩定二李,在惠浴宇陪同下,陳毅第三次赴泰州與二李面談。晚間,當二李在秦家花園飯店設宴招待時,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忽然派其參謀長陸×前來,加之陳毅等進泰州時在西城門口曾被特務嚴渭渝發現,為提高警惕,防止意外,陳、惠二人認為此行已達目的,於當夜途步返回吳橋。
3月 縣委進行人事調整,邵澤甫(化名張雷平)為縣委書記,馬義生為組織部長,倪巽九為宣傳部部長,金求真為軍事部部長,高桂榮為婦女部部長,陳林為統戰部部長。
4月 江都縣常備大隊成立,王秉華任大隊長,周××任副大隊長。
4月 為建立抗日統一戰線,自1939年1月以來,我縣地方黨組織和“挺縱”民運工作隊在三區新老洲、四區曹王寺、大橋和五區吳橋等地積極開展上層人士和地方實力派的統戰工作。如民主人士袁希伯、劉伯言、王松槐、田莊如以及四區的國民黨曹王鄉鄉長馬宅山等,經過我黨的團結與爭取,都能擁護和支援抗日。
5月14日 “挺縱”葉飛率部西援天長縣半塔集,戰役後,在回防我大橋、吳橋地區時,日偽軍1000餘人從仙女廟、三江營、嘶馬出發,分三路對我偷襲,企圖切斷江北橋頭陣地與江南的通道。“挺縱”在焦家蕩、王松橋一帶與敵激戰一晝夜,因寡眾懸殊,我軍主動撤出了包圍圈,嘶馬、大橋兩鎮遂為敵佔領。為了配合“挺縱”進行反“掃蕩”,江都民眾抗日自衛總團一中隊,由謝有才率領,在嘶馬、大橋之間的三官殿伏擊日偽軍的運輸隊。與此同時,該團的二中隊也在三江營伏擊了來犯之敵。
這場反“掃蕩”戰鬥,共斃傷日偽軍100餘人,俘虜偽軍幾十人,繳獲各種武器近百件,子彈近萬發,軍用物資60余車,還有3匹大洋馬。這次戰鬥讓蘇北人民再次看到新四軍和人民武裝共同抗敵的神威。
5月17日 日偽軍大舉“掃蕩”吳家橋一帶,“挺縱”主力轉移到通揚運河以北的郭村地區進行休整。當時郭村是二李的地盤,我軍本來擬在日軍“掃蕩”結束後仍回通揚運河以南,但是根據當時情況,我軍如撤離郭村,不但面臨不少困難,而且也不符合堅持敵後抗戰的方針,於是便暫駐郭村,待機東進。
5月下旬 “挺縱”司令部和蘇北特委轉移郭村地區後,為了適應鬥爭形勢需要,決定成立郭村區委,由“挺縱”政治部民運科長梁竹吉兼區委書記,副書記由蔡公傑擔任,巫肇南為組織科長,許健人為宣傳科長,楊益君負責青年工作,湯池負責武裝工作。郭村區委當時隸屬蘇北特委直接領導。
區委成立後,進一步發動群眾,建立了工抗會、農抗會、婦抗會等抗日團體,組織了抗日武裝,壯大了抗日力量。
5月下旬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二李的統戰工作,遵照陳毅的指示,“挺縱”決定派朱克靖和陳同生二人赴泰州,將“挺縱”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式”步槍30支和彈藥、香菸、糖果、罐頭食品等戰利品分送給李明揚、李長江和李部第二縱隊顏秀五部,同時還挑選了一匹日本軍馬送給李長江。
5月 蘇北特委舉辦第三期黨員訓練班。中共蘇北特委隨“挺縱”主力轉移郭村後,在該地的徐家巷舉辦了第三期黨員訓練班,有四五十人。我縣參加學習的有嚴洛平、丁以書、王敏蓮(王敏)等人。
5月 六區野田鄉青年抗日救亡團成立,張鐸任團長,田蔭藪任副團長兼軍事委員。
6月初 在“挺縱”民運工作隊的幫助下,於郭村小學成立郭村兒童團。民主推選高年級學生杜文光(杜明甫)為團長,田鑑泉、陳永昌兩同學為副團長。兒童團的工作主要是領導學生開展宣傳、募捐、勞軍等抗日救亡活動。在此前,河南地區的花蕩、大橋等地已先後成立了兒童團組織。
6月24日 挺進縱隊派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和政治部保衛科長周山從郭村出發去泰州與二李談判,再次表示我軍內求團結、一致抗日的誠意。希望二李遵守諾言,與我軍繼續合作抗日。因二李已決定向我“挺縱”駐地郭村進攻,陳、週二人一進泰州,即被李部扣押,談判無法進行。
6月27日 鄭少儀夜送情報到郭村。打入李軍顏秀五部的女共產黨員李欣(鄭少儀)獲悉李軍將要進攻郭村的情報,連夜淌水渡河,繞過敵防地和崗哨,赴郭村向蘇北特委和“挺縱”司令部報告二李將要向郭村進攻的緊急情況。當夜“挺縱”作好戰鬥部署。
6月28日 郭村保衛戰發生。國民黨魯蘇皖遊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在頑固派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的陰謀策動下,糾集了13個團的兵力,向郭村“挺縱”部隊突然進攻。面對10倍於我的敵人,我軍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的支援下,奮起自衛,激戰至7月2日,我挺縱擊潰了李長江指揮的13個團的進攻,李軍潰退到塘頭一線。
7月3日 陳毅從新老洲趕至郭村親臨決策,為繼續爭取二李,下達了不進攻泰州的命令。我“挺縱”部隊遂乘勝東擊,攻下塘頭,直抵泰州城外九里溝麵粉廠。經過7晝夜的激戰,殲敵3個團,徹底粉碎了頑固派妄圖消滅我軍的陰謀。
郭村保衛戰是我軍開闢蘇北的關鍵一仗,這次戰鬥的勝利,不僅提高了江都和蘇北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時,也為我軍東進黃橋、進一步開闢蘇中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為了歌頌這次戰鬥的勝利,陳毅以絳夫為筆名,作了題為《保衛郭村》的歌詞。
7月5日 新四軍“挺縱”釋放在郭村戰鬥中俘獲的李部全部官兵700餘人,併發還部分繳獲槍支。同時,李明揚派副參謀長許少頓陪同被其扣押的我軍談判代表陳同生、周山返部,並作賠禮道歉。
7月7日 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塘頭成立,惠浴宇任縣長,下設秘書處和總務、民政、軍事、司法、財政、教育、審計等7個科。秘書處秘收張頤,民政科科長杜幹全,財政科科長孫更舵,總務科科長李勇(女),教育科科長孫蔚民,軍事科科長陳偉達,司法科科長周思德,審計科科長吳萍。這是蘇中地區的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了5個區公所,一區(郭村),區長蔡公傑,三區(新老洲),區長籍令,四區(曹王寺),區長金求真,五區(吳橋),區長譚庭槐,六區(宜陵),區長蔡公正。
7月8日 粟裕副司令員率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機關和第二團、新六團渡江北上,到達我縣塘頭,與“挺縱”會師。為了開創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遵照中共中央指示,7月中下旬,渡江北上的新四軍在我縣的塘頭鎮組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揮,劉炎、鍾期光分別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指揮部下轄3個縱隊,由挺進縱隊、第二團、新六團及蘇皖支隊改編而成。每個縱隊下屬3個團,共7000餘人。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葉飛,參謀長張藩,政治主任姬鵬飛;二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劉培善,參謀長杜屏,政治主任陳時夫;三縱隊司令員陶勇,副司令員陳玉生,政委劉先勝,參謀長張震東,政治主任盧勝。
7月 蘇北公學成立。蘇北特委為培養幹部,在我縣彭家莊創辦了“抗大”式的蘇北公學,當時在我縣招收了一批學員,參加學習的學員共有70多人。後該校隨軍東進,在黃橋繼續舉辦。
7月25日至8月17日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率所屬3個縱隊分3路先後撤離江都,東進黃橋。出發前陳毅在塘頭鎮召開了連以上幹部大會進行動員,指出:這次東進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必須爭取勝利,只有勝利了,整個蘇北的局面才能開啟。為了集中力量爭取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江都縣政府、縣民眾抗日自衛總團以及一、四、五、六區的區公所幹部和武裝人員1000餘人,由蘇北特委副書記兼江都縣縣長惠浴宇率領隨軍東進,留下以張雷平(邵澤甫)為書記的縣委領導班子,共有20多個幹部,10多個常備大隊隊員和新四軍傷病員20多人,在江都堅持原地鬥爭。當時,為適應鬥爭形勢,我縣、區黨組織除三區(新老洲不屬二李勢力範圍)有公開活動外,餘皆轉入地下,公開活動則以農抗會名義進行。
8月31日 我三鄉邊區農抗會主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傷病員休養所負責人朱保坤,因奸細告密,被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包圍搜捕,突圍未成,壯烈犧牲。
8月 我軍主力東進後,縣委在新老洲的夾江邊和佘家坂交通要道線發展了6~7個黨支部,並組建了一個小區隊,區隊長由區長籍令(石田)兼任。
9月 江都鋤奸隊成立。國民黨頑固派和地方反動勢力,趁我軍主力東進後,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我縣留下堅持鬥爭的黨政幹部,為了加強自衛,縣委在河南地區成立了江都鋤奸隊,丁皓東和傅學淵先後任鋤奸隊隊長,何子英、阮仲達先後任指導員。開始僅有10多人,後來逐步發展到100多人。吳橋等區有些鄉還建立了鋤奸小組。
9月 江都縣常備大隊成立。縣委在成立鋤奸隊的同時,派王秉華到新老洲組建縣常備大隊。將新老洲原區常備隊發展到60多人,編為第一連,將大橋地區過來的休養所傷病員和地方青年計60多人編為第二連。
秋 縣委編印了油印刊物《布林什維克》,該刊對指導鬥爭實踐和激勵黨員的鬥志都有一定影響,但是由於當時的鬥爭環境比較艱苦,僅辦了幾期即停刊。
10月 江都縣獨立營成立。以縣常備大隊為基礎,加上改編地方上一部分自衛團,成立江都縣獨立營。王秉華任營長,擁有兩個連,主要活動在我縣的河南地區。
11月上旬 日偽軍1000餘人由鎮江出動至我縣三區新老洲進行“掃蕩”,新老洲工委南洲工作組組長董勤(女)和民運隊員葉卜華(女)不幸被捕。由於鬥爭形勢變化,縣委轉移到白塔河以西的宜陵、花蕩、曹王寺等地活動。新老洲的工作轉入地下。
11月 恢復江都縣民眾抗日自衛委員會。經過前一階段堅持鬥爭,形勢有了好轉。為做好政權建設的準備工作,縣委決定恢復江都縣民眾抗日自衛委員會,張雷平兼主任,王秉華任秘書,司法科長王秉華,民政科長萬道生,財政科長王若愚。
12月 開始徵收抗日救國公糧。由於堅持敵後鬥爭,地方黨、政、軍供給發生困難,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縣抗委會召開根據地內的國民黨鄉、保長會議,作出徵收抗日救國公糧的決定,令其限期造好田畝清冊、完成公糧徵收任務。徵收標準為每畝二角錢。
對邊緣地區不能出席會議的,則由出席人員分頭傳達。會後,東至塘頭,西至曹王,南至花蕩,北至丁溝這一範圍內的國民黨鄉政權都能按期完成徵收任務。抗委會收到的公糧錢數字很大,除留下小部分作為自己給養外,其餘均送往黃橋前線供給我主力部隊。
冬 鋤奸隊襲擊河口偽稅所,打傷鹽匪出身的偽稅所所長王侉子,並迫使偽稅所定期向我方繳納稅收經費。
1941年
1月17日 我鋤奸隊數十人至七區李高橋活動,在該地召開會議張貼標語,宣傳抗日。駐宜陵的日軍獲得情報後,派兵前往圍剿,於第二天拂曉到達,同時國民黨保安三旅也派了兩個連到李高橋圍剿。我鋤奸隊因於當天夜裡及時轉移,結果日軍與頑三旅在大霧中發生混戰,雙方傷亡很大。戰鬥中,鎮上居民52人慘遭日軍殺害,房屋被毀殆盡。
2月 恢復江都縣政府。郭村保衛戰後,我縣政府組成人員已隨軍東進,在李長江投敵的情況下,為適應討李鬥爭的需要,經縣委決定恢復江都縣政府,由縣委書記張雷平兼任縣長。
2月 縣公安局成立。為了打擊漢奸敵特和地方壞分子的破壞活動,鞏固革命根據地的秩序,成立了縣公安局,由縣政府司法科長萬道生兼任局長。
春 江都獨立營先在河南地區的四區、五區進行活動,透過武裝鬥爭,恢復政權。不久,獨立營一連又進入河北地區活動,開展六區(麻村)、七區(丁夥)的工作,重建六區區公所,新建了七區區公所。在開闢七區時,懲辦了該區孫橋鄉的地痞流氓、吸毒犯陳志恆。
春 江都獨立營和鋤奸隊聯合攻打河南楊橋偽警察所,除偽警察所長越牆逃跑外,其餘10多名偽警察人員全部被俘。
5月 江都獨立團誕生。張弧梅、汪其祥奉命率新四軍第一師一旅三團一營兩個連自蘇中第三軍分割槽西進江都,與江都獨立營、鋤奸隊合編組成江都獨立團。團長汪其祥,政委張孤梅,此為第一個江都獨立團。江都獨立團對日偽軍主動出擊,連續攻克宜陵、丁溝、小紀的日偽軍據點,5月底戰勝偽軍夏鑠武部隊,順利進入樊川鎮。
7月 江高中心縣委、行署成立。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加強江都工作和開闢高郵、寶應地區,建立蘇中一分割槽,以溝通與淮南新四軍二師和淮北新四軍三師的聯絡。惠浴宇等奉命重返江都,成立江(都)高(郵)行署,惠浴宇為江高中心縣委書記、兼任江高行署主任和江都縣委書記、縣長。原江都縣委書記、縣長張雷平改任江高中心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和江都縣委副書記;金湘、巴一容為宣傳幹事;馬義生為民運部主任;陳柏年為交通站站長;汪其祥任行署軍事科長;王秉華任行署秘書兼任江都縣政府秘書。
隨同惠浴宇來我縣的新四軍一師三團團長謝有才率領的一個加強連與江都獨立團會合後,改建為江高獨立團,團長謝有才,政委張孤梅,參謀長陳長生。並設軍事委員會,以協調黨政軍重大活動。
江高中心縣委和江高行署成立後,加強了對江都四、五、六、七區的領導。此時,四區,區長陳林,區委書記李勇(林揚,女);五區,區長丁皓東,區委書記嚴洛平(程秀鸞,女);六區,區長馬鎮伯,區委書記鄭少儀(女);七區,副區長趙伯川,後由縣委派田一民為七區特派員兼區長,不久,建立區委,由李秀瓊(女)任書記。同時,開闢了原屬泰縣的十區(小紀),區長江濤(吳仲村),區委書記尤旭(後到)。還開闢了原屬高郵縣二區的漢留一帶,成立了高郵二區辦事處,主任金益成。為擴大根據地,積極開闢高、寶一帶,江都通揚運河以北及高郵三垛河以南地區,實際上由江高中心縣委直接領導,江都縣委、縣政府則著重領導通揚運河以南地區。
7月 縣交通站成立,陳柏年任交通站站長,克寧(女)為黨支部書記。縣以下設區站,分東西兩線進行工作,東線有楊橋、吳橋、麻村、樊南、紀北、漢留等6個區站;西線有曹王、丁夥、真武、龍奔等4個區站。為了加強縣區之間的聯絡,以後又以自然區劃分為中心建立若干中心站。交通站的活動在革命根據地內是公開和半公開的,在敵佔區是秘密的。其主要任務是,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採用各種隱蔽方式傳遞情報、檔案,護送抗日干部和進行通訊聯絡。從縣交通站成立到1945年7月改為縣交通局時,先後有陳柏年、趙莊、李成浩、徐汝榮、王光宇、焦葆成等擔任過站長。改為交通局後路雲(原名徐汝榮)、王東來先後任局長,王光宇任副局長。
8月 為了開展抗日教育,縣政府在河南和河北地區分別召開小學教師會議,建立了抗日民眾教育委員會,推選出原國民黨江都縣教育督學劉劍公為主任委員,劉未到職由張佩理(中共黨員)代理。
8月 江高獨立團在團長謝有才、政委張孤梅率領下,起初在我縣河南地區的謝家橋、七里長莊一帶活動,然後活動到河北地區的宜陵、麻村、小紀、樊川和三垛河以南地區。
當時敵偽軍的兵力分佈情況是:日軍,駐揚州1個旅團,司令部設在揚州城內,駐仙女廟1箇中隊,駐宜陵、邵伯各1個小隊。偽軍,在沿江一帶屬任援道系統,有汪偽軍綏靖三師熊育衡部;在縣境東部為偽軍第一集團軍李長江系統,有顏秀五部等;大橋、嘶馬駐偽軍1個多營,吳橋駐1個團(屬偽24師),團長李明華;塘頭、郭村、小紀、樊川等地駐偽93團,團長王劍齋(綽號王老虎),團部設在郭村。此前,在樊川、永安、真武、戚墅一線曾駐屯夏鑠武(綽號夏大麻子)的1個師。在敵偽據點密佈的情況下,江高獨立團緊緊依靠群眾,經常深入敵後進行穿插活動,開展武裝鬥爭。
9月上旬 江高獨立團於中秋節這天,襲擊永安鎮偽軍據點,在永安東北的公田、張家巷俘虜偽軍40餘人,繳獲步槍100多支。
9月 江高獨立團在開闢十區(小紀區)的過程中,對該區陸巷鄉國民黨鄉長王甫同的不思抗日、專事擾民的自衛隊採取軍事行動,予以繳械,為開闢小紀區的工作掃除了障礙。
9月 江高行署成立後,建立了正式稅收制度,開始在所控制地區徵收地方稅及公糧。稅收採取累進位制的辦法,這對貧下中農及小商販十分有利,故深受群眾歡迎。實行稅收制以後,由於抵制或取消了日、偽、頑的苛捐雜稅,因而既保障了日益擴大的革命隊伍的供給,又保護了抗日群眾的利益。
9月 搗毀喬墅鎮偽軍據點。偽軍一個營在喬墅鎮構築工事,建立據點,企圖割斷我丁夥、真武兩地的聯絡。江高獨立團在團長謝有才、政委張孤梅率領下,分兩路向偽軍據點進攻,殲敵大部,搗毀了據點,使偽軍佔據喬墅的企圖未能實現。此戰,江高獨立團營教導員黎平(黎彬)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10月5日 我江高獨立團攻打樊川偽軍據點,偽軍一個團全部潰逃。我軍活捉了幾個漢奸,繳獲了幾支步槍,並進駐樊川鎮5天,打擊了偽軍氣焰,進行了敵偽軍的統戰的工作。後因日軍自三垛進攻,我軍主動撤退。
10月7日 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下轄五十二團和五十四團)劃歸一師指揮,旅長江渭清,政委溫玉成,參謀長夏光。該旅奉命到江(都)高(郵)寶(應)地區,協同地方党進行根據地的開闢,當時以江都為基地,發展高郵,開闢寶應。
五十二團在團長陳挺、政委張英、參謀長韓雲、政治處主任彭衝率領下,經泰興縣於12月到達我縣吳家橋、網子橋一帶。該團的三營由營長林輝才率領活動在丁溝、楊莊、丁夥、真武等地,協助地方組織農抗會、婦抗會等群眾團體,發展區鄉人民武裝。
五十四團在旅長江渭清親自率領下,經我縣大橋、樊川等地進入高郵縣的湖東地區。
12月7日 日偽軍2000餘人,由五三大隊大隊長皆美率領,從樊川、宜陵出發,分別至小紀、丁溝等地反覆“掃蕩”5天,增設據點14處。
12月8日 日軍在太平洋對英美同時發動突然襲擊,英美對日宣戰。
12月14日 新四軍六師師長譚震林到江都召開會議,對部隊和地方幹部作形勢任務報告,指出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英美在太平洋地區牽制了日本人,對抗日戰爭極為有利,要求大力發動群眾,堅持抗戰,從而進一步鼓舞了我縣軍民的抗日鬥志。
12月上旬 新四軍六師師部率五十二團、警衛一團渡江進入我縣。江高獨立團奉命歸建為一旅三團,由謝有才率領去泰東與二團一起參加保衛三倉的戰鬥。歸建前大力擴充套件武裝,吸收了江都獨立營和其它地方武裝。
12月 為做好反“清鄉”準備,根據蘇中區黨委關於建立黨的雙重組織的決定,江都黨組織分為“公開”和“秘密”兩個系統(當時慣稱為“紅”、“灰”系統)。當鬥爭環境緊張,公開活動的縣、區黨組織需要遊擊活動或撤離時,便由秘密系統堅持原地鬥爭。當時領導秘密系統的縣負責人是金湘,區負責人有楊維生(朱人傑)、江文波、鄭少儀、程秀鸞(嚴洛平)、謝祖德(張少堂)、張家俊(鄭鐸)等。
冬 為培養骨幹,江高中心縣委在麻村地區舉辦了第一期幹部訓練班(又稱民運幹部訓練班),主要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意義、任務以及如何發動群眾等內容。參加學習的人員除黨員外,還有當地和外地的進步青年70~80人,分兩個隊,女隊指導員趙俊儀,男隊指導員陳一平,李勇為幹訓班黨支部書記,黃祖炎為幹訓班主任。
本年 江都縣稅務局成立。趙仲康任局長。下設河南、河北兩個分局。河北分局主任柯竹山,河南分局主任×××。各分局下設若干分所,具體進行稅收工作。
1942年
年初 江高行署特務連與駐宜陵鎮的日軍在河南地區顧家莊唐家塹一帶發生戰鬥。行署軍事科長汪其祥中彈受傷,特務連指導員孔漢林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1月13日 五十二團一營由團長陳挺率領,三營由政委張英、參謀長韓雲帶領,分南北兩路攻打真武廟偽軍據點,激戰3小時,全殲駐守該鎮偽警察大隊1個營,拔除了據點,擴大了我軍在七區的活動範圍。這是五十二團進入江都後第一次重要戰鬥,對敵威懾很大。
1月 新四軍五十二團一部攻打永安鎮偽軍據點,駐小紀鎮偽軍夏鑠武(綽號夏大麻子)部前往增援。我軍中途伏擊,殲敵100餘人。永安鎮偽軍被迫繳械投降。該鎮被我軍收復後,使江都、高郵兩縣的根據地連成一片。
2月15日 為進一步向高(郵)寶(應)地區發展,江高中心縣委、江高行署與江都縣委、縣政府分開活動。江高中心縣委從江都移住高郵縣三區漢留一帶。江都縣委全面管理江都工作,金湘為縣委書記,王秉華為縣長,李勇(女)為縣委組織部長,江文波為宣傳部長,縣政府秘書萬道生。縣政府由河南遷至河北。各區的負責人是,四區區長祝明夫,區委書記李秀珍(朱濤);五區區長丁皓東,區委書記楊維生(朱人傑);六區區長馬鎮伯,區委書記嚴洛平;七區區長趙伯川,區委書記李秀瓊;八區區長張理,區委書記林之鳴;十區區長江濤兼區委書記。
3月下旬 新四軍主力五十二團,於鹽城整訓結束回到江都,在戚墅廟搗毀了畢春茂匪巢。畢春茂的土匪武裝有200~300人,活動在淥洋湖一帶,並投靠偽軍夏鑠武,魚肉四鄉百姓,民憤極大。這次戰鬥打擊了這股反動勢力,從此我革命武裝的活動範圍擴大至淥洋湖地區。
3月 撤銷江高中心縣委和江高行署,在漢留區夏舍成立一地委和一專署,轄江都、高郵、寶應三縣,惠浴宇為地委書記兼專員。同時成立一分割槽,軍分割槽司令劉先勝。
3月 由於日偽“清鄉”計劃破產,江都黨組織“公開”的和“秘密”的兩個系統進行合併。仍保留敵佔區、邊區和重要交通點及中心區的重要集鎮、重要村莊的秘密組織,由縣委秘工部領導,直至解放後才完全合併。
春夏間 我縣楊橋、吳橋、曹王、謝橋、丁夥、麻村、真武等區,為了打擊日偽,開展抗日工作,發展和鞏固根據地政權,在新四軍主力的幫助下,先建立民兵組織,後建立區大隊(亦稱遊擊連)。同年年底,楊橋與吳橋兩區的區大隊合併,改稱楊吳大隊。
5月 縣委擴大會在河南地區召開,各區區委書記參加了會議。會議日程3天,縣委書記張雷平傳達了蘇中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對實行夏收、減租及開展群眾運動等工作做了部署。會後各地先後發動農村僱工和手工業工人開展增加工資的鬥爭。並根據蘇中區關於成立蘇中農民組織的決定,各鄉成立了農抗會。這是江都抗日民主政權恢復以後的第一次較大的群眾運動。以後又成立了工抗會、婦抗會、僧抗會。根據《蘇中土地租佃條例》進行了減租減息鬥爭。
至1942年9月,河南地區有農抗會34個,會員3911人。
上半年 為了適應反“清鄉”鬥爭的需要,縣秘密交通站建立,王雲任站長。秘密交通工作分東線和北線各兩條線路進行。東線的兩條線路是:一條至泰縣,一條至泰興縣;北線的兩條線路是:一條從磚橋過河經永安、八字橋至高郵縣,一條從張倪莊過河經麻村、小紀至高郵縣。同時有10個秘密聯絡點分佈在全縣各地,形成了一個秘密交通網。這10個秘密聯絡點是:卜家灣(吳橋)、高漢莊、墳園(高漢)、五莊(謝橋)、李高橋(丁溝)、軍王莊(富民)、金家巷(楊莊)、三截跳(丁夥)、向家莊(磚橋)、牌樓莊(喬墅)、西夏莊(邵伯湖西)。
9月24日 趁日偽軍過中秋節之際,五十二團一部化裝成日軍,由“日本士兵反戰聯盟”成員李炳帶路,闖入宜陵鎮日軍小隊部,斃日軍小隊長1名和日軍士兵數名,繳獲機槍1挺,步槍20餘支,彈藥若干。
9月 江都第一次分縣。為適應鬥爭需要,便於開展工作,江都開始分縣。以揚泰運河為界,河北為江都縣,河南為邗東縣。江都縣,金湘為縣委書記,萬道生任縣長,縣委組織部長李勇,宣傳部長江文波,秘書邱路。江都縣開始以地名為區名,下轄富民、紀北、丁夥、麻村、真武、樊南6個區。1943年3月增加仙北辦事處、仙北工委,轄9個鄉,積極向邊緣地區發展,擴大革命根據地。
邗東縣,王秉華任縣長兼縣委書記和組織部長,章健(女)任宣傳部副部長兼吳橋區委書記,縣政府秘書吳奇人。不久胡榮佳任邗東縣委書記,姚從義任縣委組織部長。縣政府下轄曹王、吳橋、謝橋、楊橋4個區。
10月 為便於獨立活動,以高郵縣的二、三區成立了樊北行署和樊北工委。行署主任劉克白,工委書記施月琴。11月,江都十區(小紀一帶)劃歸樊北行署管轄。
11月底 江都獨立團和邗東警衛團分別組成。以新四軍五十二團的七、八兩個連編為江都獨立團。以旅部特務連與江都通揚運河以南的地方武裝合編,組建成邗東警衛團。江都獨立團團長林輝才,政委由楊逸麟兼,參謀長戴克林,政治處主任賀國華。邗東警衛團團長、政委由王秉華兼任,柴如圭任參謀長,江波任政治處主任。邗東警衛團實有武裝兩個連。
12月31日 江都獨立團一部渡江襲擊丹北縣的高橋偽軍據點。該處駐有張少華偽軍一部。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將其全部殲滅。繳獲輕機槍3挺,擲彈筒1個,手提式輕機槍4支、9支、手槍3支、步槍30餘支,炮彈1箱,子彈2000餘發,軍用品若干;俘虜偽連長1名、排長4名、士兵100餘名,我軍也有傷亡。
12月31日 王必成率二旅四團和教導隊及興化、鹽城警衛團各兩個連,經我縣渡江南下。隨行的有蘇中黨校和抗大九分校的教職員工。
冬初 偽軍李明華率部從吳橋出動,到殷家溝騷擾。新四軍主力某連在高興莊予以伏擊,打垮敵一個連,俘偽副營長和連長各一人。
冬 為了做好反“掃蕩”的準備,中共江都縣委增設城工部,並在敵佔區和根據地的交通要道上先後設立了秘密交通站,負責傳遞情報,護送黨政軍幹部出入敵封鎖線。同時,全縣軍民還進行了改造地形的工作,拆毀了敵人可以作為據點的廟宇和揚清公路上的公路橋,並在日軍汽艇能夠通航的河道上築壩,打水下暗樁,以阻止敵人通行。
冬 偽軍到小袁莊、焦家蕩搶劫。邗東縣政府軍事科長何進東率部予以阻擊,斃敵司號長1名,俘敵10餘名,繳獲步槍10餘支。我軍無一傷亡。
冬 為了解決根據地的學校師資問題,邗東縣委決定舉辦一期師資訓練班。縣長王秉華兼師訓班主任,教育科長孫梓林任副主任,教員有周常裕、馬大鹿、吳奇人、賈魯。王茂林負責總務工作。在戰爭環境中,師訓班經常隨縣政府流動於段家壩、朱美蕩、桑家莊、孫何莊一帶。學員經過3個月訓練,勝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奔赴工作崗位,成為抗日根據地教育戰線上的一支新生力量。
冬 江都、邗東兩縣分別成立財經局。歸新華(原名張繼陽)任江都縣財經局局長;王若愚任邗東縣財經局局長。財經局成立後,加強了對貨管、稅務和財政等項工作。
冬 偽軍分3路到丁夥地區的十三莊“掃蕩”,我縣團組織突圍戰鬥。警衛連指導員李××率部與敵奮戰時英勇犧牲。
冬 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到1943年,抗日民主政府進行了開闢邊區的工作,不斷擴大了根據地的範圍。當時,曹王區曾擴大到揚州市郊的杭集鄉與萬福橋附近;楊橋區擴大到泰興縣的口岸附近;吳橋區擴大到泰州市附近的九里溝;麻村區擴大到泰州東北的港口以西和郭村以東的廣大地區,成立了郭東辦事處,李文瑾(楊祖彤)任辦事處主任。
1943年
2月 自去冬以來,為阻撓日偽汽艇對我突襲,江都縣(河北)共築攔河壩、封鎖壩8條:仙女廟——丁夥大河2條;宜陵——丁溝大河1條;樊川——淥洋湖2條;真武廟——楊家莊鹽邵河段2條;荇絲湖南口1條。(紀北區已劃歸樊北行署,該區築封鎖壩10多條)有效地遇制了日偽軍的“掃蕩”。
3月 楊吳大隊在口(岸)泰(州)內河航線上的鳳凰窠伏擊日軍商船。繳獲裝有香菸、白糖、布匹等大量軍用物資的商船7條。
3月 為了開闢芒稻河仙(女)邵(伯)段兩岸的工作,成立了仙北辦事處。何正(胡春華)任辦事處主任,林之英(章健)負責黨群的工作。辦事處下轄9個鄉,在周墅、雙溝、水西等鄉先後建立了鄉政府和黨支部。水西鄉鄉長杜桂林,支部書記(對外稱指導員)杜文宇。
1942年冬至1943年春 根據蘇中區黨委的指示,江邗兩縣開展了以冬防、冬學、冬耕為主要內容的“三冬”運動。
冬防就是廣泛地組織訓練民兵和自衛隊,擴大人民武裝組織,提高軍政素質;冬學就是運用識字的形式,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冬耕就是立足於發展生產,使根據地的經濟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
同年冬天,利用冬耕生產空隙,訓練民兵,進行掃盲,把農村廣大男女青壯年組織起來學習政治、文化,“明理識字”,加強冬防,鞏固根據地的治安,開展群眾性的抗日鬥爭。為培訓骨幹,江都縣在真武區談家套開辦了一期“三冬”訓練班,由李蓮、甘群負責,學習物件是各鄉的小學教師、塾師和社會知識青年,共80多人。
春 軍分割槽召開落實情報工作會議,決定成立分割槽情報總站和各縣分站。總站站長由分割槽偵察科長沈保民兼任。江都分站站長談煜,副站長劉子清;邗東中心站站長張肇圻。
春 為吸收社會青年參加抗日與培養抗日干部,縣政府在吳橋區進化鄉的三橋村創辦了“江都縣簡易師範學校”,校長先後有吳奇人、肖峰。趙俊儀(史峰)、郭毓章(女)先後為黨支部書記。最初有學生30多人。
春 新四軍十八旅兵工廠化學組長、共產黨員朱永鈺(女),在我縣武堅校陳鄉試製地雷時,因發生爆炸事故光榮犧牲,同時犧牲的還有史定貴。
春 開展大參軍運動。為了擴大抗日武裝,鞏固和發展抗日民主根據地,全縣開展了大參軍運動,各界青年踴躍參加新四軍。各地湧現許多“媽媽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事蹟,這次共動員2500名青年參加了縣、區地方武裝和主力部隊。為了指導運動,縣委創辦了《江都參軍導報》,該報為八開版,由縣委秘書林子平主編,參軍運動結束後停刊,共出10多期。
春 全縣開展合作社運動,規模較大的有高漢、石橋、楊灣、雁蕩四鄉合作社,社址設在楊灣鄉的李家橋。該社設有理事會,成員有陳柏年、喬步洲、蔣伯先、韓煥文、李康侯、吳伯春,陳柏年任理事長。股金合1600多擔豆子。合作社針對當時物價不斷上漲,人民生活困難的情況,主要經營糧食、油類兼及其他物資。這對保障供給,穩定市場物價和提高抗幣信譽起了一定作用。
4月 江、邗兩縣合併為江都縣。為了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黨、政、軍實行一元化領導的決定,以適應新的對敵鬥爭形勢的需要,將江都、邗東兩縣合併,仍叫江都縣。楊逸麟為縣委書記,張敬人為副書記(後到),劉克剛為組織部長,金湘為宣傳部長兼紀北區委書記,陳懷白為縣委秘書,徐汝榮為交通站長。王秉華任縣長,萬道生任副縣長,杭韋任縣政府秘書。此時,江都縣共轄曹王、楊橋、謝橋、麻村、丁夥、真武、樊南以及從樊北行署劃歸江都的紀北等9個區。
4月 江都獨立團成立。江、邗兩縣合併後,將原邗東警衛團(兩連武裝)和主力部隊一個營合併,新建了江都獨立團(群眾稱為林團),此為第二個江都獨立團。團長林輝才,政委由縣委書記楊逸麟兼任。參謀長戴克林,政治處主任賀國華。江都獨立團建立後,發展為6個戰鬥連隊,成立了一、三兩個營。一營除原有的一、二連外,由楊(橋)吳(橋)大隊上升為三連;三營除原有七、八連外,由真(武)紀(北)大隊上升為九連。另有一個警通連,並增設了療養所和修械所。
4月 紀北區武裝委員會成立。紀北區委為了武裝群眾,抗擊日軍,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鬥爭,將分散在地主手裡的30多條槍收集起來,組成了一個100多人的區武裝大隊,並建立了區武裝委員會。區武裝大隊的成立,不僅對該區所轄範圍內的敵偽活動,進行了限制和打擊,同時也為其他地方發展抗日武裝提供了經驗。
5月4日 周季芳在真武鎮作紀念“五四”青年節報告。4月蘇中區黨委組織部長周季芳來我縣檢查與指導工作,於5月4日向該地廣大青年作紀念“五四”青年節報告,號召青年們獻身祖國,積極投入到抗日鬥爭的洪流中去。
5月10日 為配合四區反“掃蕩”,江都獨立團襲擊仙女廟出動之敵,斃傷偽軍70餘人,俘6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20餘支。14日下午,獨立團一部向老虎橋搜尋時,又擊潰偽軍百餘人。
5月30日 江都縣第一屆參政會在真武區南徐莊召開。出席代表200人左右,時間7天。大會對如何實施“二五”減租和減息的政策、夏季公糧徵收以及如何執行依靠工農群眾、聯合開明地主共同抗日等工作,作了討論和部署。會議期間還選舉了萬道生為參議長,民主人士張受白、王怡蓀、馬宅山等為副參議長,趙伯川為秘書,楊谷等7人為駐會委員。在各界民主人士參政的基礎上,實行了“三三制”(即縣政府領導成員中共黨員代表、工農代表、民主人士代表各佔三分之一),進一步健全和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
6月 日寇在我謝橋、曹王一帶大肆實行燒、殺、搶的“三光”政策,地方群眾遭難深重,花家蕩瓦房莊王秉華縣長家的房屋財物也被全部燒光。謝橋、曹王二區當即成立救濟會,江都縣政府撥出小麥10000斤作急賑。救濟會決定,每戶發放急賑糧300斤,以後再作第二次救濟。專署為支援王秉華堅持鬥爭的革命精神,除給予少量救濟外,還加以慰勉。
夏 縣委擴大會在真武區南徐莊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各區區委書記、區長以及縣政府科局負責人。會議進一步貫徹上級關於整風的指示和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對敵鬥爭。縣委書記楊逸麟主持會議,蘇中區黨委組織部長周季芳到會作了講話。
夏 實行新鄉制。為了改造鄉、村基層政權,根據上級指示,分別在樊南區的聚永鄉、吳橋區的高漢鄉和謝橋區的忠信鄉進行試點。在取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於1944年在全縣範圍內第一次由上而下選舉了鄉、村長,建立新政權。在這以前雖已建立了縣、區兩級民主政權,但鄉、村政權鄉、保長大都是舊人員,不少基層政權仍為國民黨和地主、豪紳所把持。透過新鄉制運動,發動群眾民主選舉鄉長,將共產黨員、抗日積極分子和貧下中農骨幹選進鄉村政權機構,並將鄉公所改為鄉政府,保改為村,對鄉村基層政權進行了徹底改造,從而建立了我黨領導下的基層民主政權,為開展抗日鬥爭和加強根據地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月20日 發生吉孔戰鬥。駐刁家鋪偽第一集團軍所屬沈士元部的一個教導營到我縣河南地區的高漢莊、孔家莊、劉官莊一帶騷擾。吳橋區隊和四鄉民兵基幹隊配合江都獨立團一部,在吉家莊、孔家莊一帶聯合阻擊。經半小時戰鬥,殲滅偽軍300餘人,俘偽軍排長以下40餘人。繳獲六0炮一門,擲彈筒8只,機槍9挺,步槍70餘支,7支,子彈10餘箱。我軍犧牲民兵1人,傷5人。這一仗以少勝多,是江都民兵武裝取得的一次大勝利。軍分割槽曾總結經驗,要求江、高、寶地區進一步建立與發展民兵組織。同時三分割槽的《江潮報》還刊登了《吉孔戰歌》,對這次戰鬥進行宣傳和頌揚。
8月13日 江都獨立團二連、七連、八連由團長林輝才、參謀長戴克林及政治處主任賀國華率領,在吳橋、曹王區隊和民兵基幹隊配合下,向盤踞在吳橋的偽軍據點進攻。當晚攻佔吳橋小學偽軍據點,次日攻佔都天廟偽軍據點,全殲兩據點偽軍一個營。第三天擊潰盤踞在李二房之敵。經過3天激戰,守敵大部被殲,我軍攻克了吳家橋,繳獲了一批武器和軍用物資。此戰,江都獨立團傷亡30餘人。
9月初 收復丁溝鎮。根據軍分割槽司令部關於收復丁溝鎮的命令,經江都獨立團副團長葉克守、政治處主任孫德芳、敵工科長謝鎮軍等領導詳細研究和具體部署,由敵工科陳泉、偵察科參謀張林帶領6名偵察員和敵工科通訊員張鼎順等,身佩短槍,化裝進入丁溝鎮偽軍據點。透過關係,找到駐守該鎮的偽第九軍(顏秀五部)特務營加強連連長王××,將其帶到一家小茶館裡吃早點。席間,勸其以抗日為重,放下武器。偽連長開始不肯投降,經再三教育和我武裝威逼之下,被迫就範,遂將我方同志帶進營房,集合全連官兵解除了武裝。此舉,由於很好地利用了敵工工作的關係和該鎮商會中一些開明人士的協助,一槍未發,成功地收復了丁溝鎮。同日下午,民兵和部分部隊進駐該鎮,與群眾一道,平毀了日偽軍所築的碉堡。
9月7日 發生西草子戰鬥。偽軍王劍齋(王老虎)一部,從郭村、塘頭、小紀集中偽二十四師特務營一部,配合偽九十三團一部,共約一個團的兵力,向丁溝方向進犯,企圖重佔丁溝鎮。江都獨立團獲悉情報後,派八連在北草子誘敵。當偽軍進抵西草子時,受到獨立團埋伏在該地的二連、七連、九連的夾擊,激戰6小時,活捉偽連長以下官兵160餘人,斃傷偽軍80多名,繳獲機槍4挺,擲彈筒4個,步槍160多支,子彈3000餘發。戰鬥中,二連連長鄧華犧牲。為紀念烈士,後將北草鄉命名為鄧華鄉。
9月17日 江都獨立團在地方民兵配合下,突襲宗村偽軍據點,全部解決了偽軍擴充隊,俘偽軍連長以下官兵30餘人,繳長短槍20餘支,並搗毀其全部工事。
9月 縣民兵總隊成立。代理縣長江濤兼總隊長(縣長王秉華去蘇中學習),何進東任總隊長。
秋 為貫徹黨中央《關於繼續開展整風運動的決定》、江都開展了“整頓三風”運動為配合運動。縣委創辦了《整風》雜誌,由縣委宣傳幹事羅小平主編,發至縣級機關以及區政府和連隊。該刊共出20多期。同年冬,因整風運動結束而停刊。
秋 蔡小妹互助成立。縣委書記金湘在王家壩西邊的蔡小官莊親自領導當地僱農建立了我縣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時稱蔡小妹互助組(有時稱變工組或伴工組)。
秋 駐吳橋據點偽軍出動100多人,到高興莊搶糧。吳橋區隊在區長卞松山指揮下予以伏擊,共斃傷和俘虜偽軍70餘人,繳獲長短槍70餘支。
秋 江都獨立團對通揚運河沿線的王家河偽軍據點進行了襲擊。由於敵情變化,我縣團傷亡較大。戰後偽軍由王家河撤至周家樓。
秋 謝橋區撤銷。原轄民和、農林、忠信、坤平、忠誠、西湖、大陳、三墩、仁壽、磚橋等10個鄉和大橋鎮劃歸於曹王區管轄;謝橋、進化、白塔、楊墅4個鄉劃歸吳橋區管轄;三義、迎山、慈雲3個鄉劃歸楊橋區管轄。
10月7日 大陸鄉鄉長、共產黨員談錦西,因奸細告密被捕。敵人將他押至泰州施以種種酷刑,但他堅貞不屈,頑強鬥爭。10月14日,敵人將他押至宜陵鎮殺害。為了紀念談錦西烈士,後將大陸鄉改稱錦西鄉。
11月 吳橋區農抗會主任史昌勳(共產黨員)為了開闢大王、二壽兩個邊區鄉的工作,在那裡發動群眾,建立農抗會,他率領12個鄉的農抗會長打進邊區,在曹家莊遭偽軍包圍,當時史昌勳、王錦文、姜佑周不幸被捕,於12月1日英勇就義。
下半年 《江都導報》出版。整風運動後,為了進一步推進各項工作,縣委決定創辦《江都導報》指導全縣工作。該報為八開油印版,開始發行到縣、區級機關部門,後發行到鄉,3~5日一期。縣委秘書張正(魏寧)、杜明甫先後擔任主編。還調配邱楓、陳木蘭任專職記者。各部門、各區鄉都建立了通訊組織,發展了通訊員。該刊直到1945年夏因地委出版的《人民報》擴大發行而停刊。共出100多期。
下半年 縣成立貿易管理局,朱人傑任局長,各區設貿易管理所,區以下設貿易分所。如丁夥區貿易管理所所長劉長山(琴克),丁夥區下設馬橋、丁夥、喬墅、金家巷4個貿易分所。貿易管理局的建立,加強了根據地的貿易管理工作和對敵佔區的經濟鬥爭。
初冬 縣農代會在真武區塘子頭召開。會議期間透過選舉產生了縣農抗會,縣委副書記張敬人兼農抗會長。薛德生、劉潤元任副會長。這是我根據地的第一個縣級抗日群眾團體。此前,各區鄉已普遍建立了區、鄉村農民抗日協會。
冬 吳橋區隊一部在民兵負責人黃少年率領下,於東堡伏擊從泰州到大橋搶掠的9名偽軍,俘敵全部。日後,又伏擊駐雁蕩據點的偽軍1個連,俘敵一部,繳獲步槍8支。區隊無傷亡。
同年 江都獨立團八連在大橋、嘶馬之間的沙窪打了一次伏擊戰,俘敵10餘人。
同年 江都社會教育工作團成立。甘群(教育科長)任團長,凌雨軒(教育科督學)負責具體工作。
1944年
1月16日 縣委召開了宣教會議,討論時事、整風、黨報通訊等工作。會上,介紹了縣委機關和麻村區在整風中開展坦白運動的經驗,規定了會後各區開展坦白運動的辦法,還著重討論了黨報工作。縣委書記楊逸麟在會議總結中指出,要響應粟裕同志動員全黨辦報的號召,做好《蘇中報》、《前哨報》的通訊、發行工作。
1月18日 江都獨立團一部,擊退從大橋奔襲我曹王區公所的日偽軍120餘人,日軍死傷近10人,曹王區公所安全轉移。
1月19日 丁夥民兵10餘人,在宜陵附近以排槍擊毀日軍汽艇1只,日軍傷亡6人。
1月20日 江都獨立團一部,伏擊敵海軍陸戰隊數十人,斃傷日軍10餘人,敵向邵伯潰逃。
1月 為貫徹地委關於“春節前後開展大規模擁軍與擁政愛民運動”的指示,我縣各地積極開展獻金勞軍和“擁政愛民”活動。真武區許多開明士紳自動獻金勞軍,曹王區兩次發糧,解決了大多數抗屬的年關及春荒困難。
2月中旬 為貫徹地委關於“厲行節約”的指示,我縣級黨、政、軍機關發起開荒200畝運動。播種黃豆、瓜果、蔬菜,此後獲得豐收,改善了機關、部隊的生活。
2月 我縣代表出席了地委召開的擴大會議,回縣後傳達了地委提出的1944年的5項任務:一、加強軍事建設,充實主力兵團,健全地方團與游擊隊,大量訓練人民武裝,更好地發動群眾性的游擊戰爭。二、廣泛開展生產運動,徹底貫徹“二五”減租。三、加強根據地政權建設,執行蘇中行政會議10大任務的決定,繼續改造基層政權,開展國民教育與社會教育。四、發動廣泛性的群眾反特、反奸鬥爭,清除一切破壞分子,鞏固根據地內的革命秩序。五、加強黨的建設。
3月5日 根據上級指令,江都獨立團抽出七、八兩個連,由團長林輝才和參謀長戴克林率領去寶應縣參加蘇中地區的車橋戰役。
3月 開展大參軍運動。為了壯大主力部隊和組織擴大地方基幹隊,我縣開展了參軍運動。民兵英雄萬國林在動員大會上表示要動員200人參軍。從3月至5月,全縣共動員2800人參加區、縣地方武裝和主力部隊。
春 駐樊川鎮偽軍李長江部九十四團五連勾結地方反動武裝下鄉收租、收稅、搶掠、勒索。我縣團在高郵縣團的配合下,於樊川至富民的大路上伏擊該部,繳獲機槍數挺,步槍100多支,偽團長率部逃回樊川。我縣團又在真紀大隊的配合下,於樊川之南的瓜樓莊對其進行襲擊,俘敵70~80人。敵遭傷亡後逃往小紀。
4月20日 楊橋區西萬鄉民兵大隊長欒承儀在東嶽廟與偽軍遭遇,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為紀念烈士,經縣參政會決定,將其家鄉改稱承儀鄉。
4月 江都縣在中心鄉和黃思鄉進行新鄉制試點工作。縣委負責人金湘親臨指導。中心鄉選舉李發榮為鄉長,黃思鄉選舉虞蘭英為鄉長。
4月 紀北區區委書記符洪率領該區民兵攻下吳堡偽軍據點,全殲盤踞該地之敵。
5月2日 駐郭村、塘頭的偽軍二十四師集結九十三、九十五兩個團,共1000餘人,至麻村區騷擾。江都獨立團某連在四鄉民兵配合下,英勇阻擊,全殲偽軍2個連,偽師長王劍齋(綽號王老虎)狼狽逃跑。這次戰鬥共繳獲機槍2挺,小炮2門,3支,步槍50餘支,炮彈2箱,榴彈百餘枚,刺刀10多把,俘敵80餘人,並救出被綁架的群眾數10人。我軍亦有傷亡。
5月10~15日 麻村區共進、共和、共同3鄉275名長工分別成立了工抗會。已訂好主僱合同書的有興豐、中村、賈興、北阜 、出喬、共進、共同、七和、韓塘、玉帶、朱套等11個鄉,共計800餘份。共和鄉工抗會還作出了增加工資的決議,以每石增加5鬥為標準,最低工資大米1石。
5月17日 真武區召開工抗會成立大會。121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通過了工抗會的工作計劃、會員公約、增加工資標準、會議制度以及會費等6大決議案,並選舉孔寶根為會長,潘勤、華一明、於家大、郭鳳林、黃憲南、李道華等6人為理事。
5月末 縣委書記楊逸麟去軍部學習,由副書記張敬人代理書記職務。此時,姚從義為組織部長,劉玉振為副部長;縣委副書記金湘兼宣傳部長,王蘊石(女)為副部長,許路(女)任秘書。11月,趙則三接任縣委書記。
6月15日 我縣第二屆參政會在樊南王家壩開幕。出席代表113名,時間7天。會議著重研究瞭如何進一步貫徹減租減息、夏徵、參軍問題。提出“開展捐獻一個銅板四兩廢鐵運動”的倡議,並對代表們提出的158條提案分別作了處理。蘇中區黨委秘工部長徐平羽和地區財經處長郭健到會作重要講話。大會選舉萬道生為議長,張敬人、張受白2人為副議長。撤銷了前副議長王怡蓀(因通敵)的職務,取消了參政員(因已任為偽區長職)王啟仁的議員資格。授予劉廣慶為“民兵英雄”、謝慈為“革命媽媽”的光榮稱號。為發揚前參政員史昌勳、欒承儀英勇獻身的精神,會議決定將其家鄉分別命名為昌勳鄉、承儀鄉,並救濟慰問了他們的家屬。會上,不少知名人士積極發言,擁護我黨的方針政策。大會於6月23日閉幕。透過會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抗日統一戰線。
6月 根據分割槽統一部署,我縣自3月從來,全面開展了查田查糧運動。在查糧中,發現鄉、村幹部的作弊方式達20餘種,如拌雜、摻水、賺價、一證數用等。保管戶作弊方式有10餘種,如吃用、盜賣公糧等。針對這一情況,分別採取了抽查、重新過秤和發動群眾評議等方法,與貪汙者進行鬥爭。在查田中,全縣共查出瞞報的田畝121520多畝。
夏 吳橋、曹王等區分別成立教抗會。下設組織、宣傳、學習等委員,負責指導各鄉教抗會工作。吳橋區教抗會由史禹平、張崇順(張應天)、朱維之、王茂林、李瀛等組成,會長史禹平;曹王區教抗會由毛太和、秦春鸝、景厚義、丁寶璐等組成,會長毛太和。楊橋區成立文抗會,負責人戴更生。
7月 為了發展生產,我縣仙北地區大力興修水利,疏通了東到周墅廟、西至鹽運河7.5里長的汪家涵河道,建了5座涵洞,築了一條2丈寬的土壩,使500多農戶的4000多畝耕地得益。
7月 縣參政員、女共產黨員謝慈在三週莊一帶積極宣傳抗日和動員群眾籌集慰勞品時,於大霍莊王家壩將腿跌斷,感染破傷風,醫治無效,不幸犧牲,時年57歲。
7月 吳橋區武裝民兵舉行萬人示威大遊行。為了顯示抗日力量的日益強大,打擊敵偽的反動氣焰,吳橋區各鄉基幹民兵和楊吳大隊聯合舉行了一次萬人武裝示威大遊行。當遊行隊伍行經泰州城下時,盤踞該地的偽軍龜縮在城內,不敢出動。這次遊行不僅鼓舞了群眾的抗日鬥志、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同時也促進了邊區工作的開展。
8月3日 真武區協成合作社在楊莊正式成立。徐錫章、徐龍章分別擔任正、副理事長,孟邁生任監事長。合作社共有325個社員,5085元(抗幣)股金。
8月9日 為打通揚(州)泰(州)公路中段的南北交通,我縣團一部在麻村區遊擊連的配合下,深夜於揚泰公路上的張倪莊附近襲擊日軍汽艇和軍用卡車,擊毀敵汽艇一艘、卡車兩輛,斃敵5人,傷8人。戰鬥中我遊擊連排長韓銀壯烈犧牲。為紀念烈士,將其家鄉命名為韓銀鄉。揚泰公路是敵人的重要交通線,平時戒備很嚴,被其稱為“模範公路”,遭我這次襲擊後,敵氣焰稍斂。
8月末 為貫徹蘇中教育會議關於“實行新學制”和“辦理鄉學”等問題的決議,我縣開始實行新學制,舉辦鄉學、縣學。姚從義任縣學校長,符堅任副校長,潘蘭天為支部書記。新學制的內容是將教育物件由兒童擴至成人,在辦學形式上採取以鄉建校,按自然村莊設班教學。鄉學、縣學的任務是組織根據地的幹部、群眾開展政治和文化學習,並結合進行練武、整訓民兵和培訓幹部。
8月 萬國林奇襲二道橋日偽據點獲勝。丁夥區隊長萬國林率民兵9人,夜襲位於揚(州)仙(仙女廟)公路中段、敵交通要道上的二道橋據點,斃敵排長以下6名,繳輕機槍1挺,步槍8支,手榴彈10餘枚,子彈400多發,我無一傷亡。創造了全分割槽民兵繳機槍的範例。分割槽根據萬國林歷次戰功和表現,授予他“民兵英雄”的光榮稱號。
9月10日 縣財政局召開各區會計會議,貫徹分割槽“關於秋征工作的指示”,佈置秋征工作,要求在工作中為準備反攻,提高徵收標準,並糾正夏徵時忽視統計工作的缺點,同時動員開展獻糧優撫工作。
9月13日 江都獨立團在團長林輝才率領下,於樊川附近進攻偽軍二十四師九十六團,全殲其3個連,俘敵連長以下120多人,斃敵100多人。繳獲八二炮1門,輕重機槍15挺。22日,偽軍出動第九軍(原偽軍第一集團軍改編,顏秀五任軍長)特務營2個連,九十四團1個連,九十三、九十五團2個連,共8個連,配合日軍70餘人,從小紀出發,向我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江都獨立團在錢家莊一帶進行阻擊,經過激戰,敵偽潰退。此戰,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小炮4門,炮彈25發,步槍38支,槍彈2100餘發;俘偽軍51人,斃傷偽軍10餘人。
9月14日 吳橋區召開秋徵動員大會,參加大會的有幹部、士紳500多人,會上區長做了秋征和獻糧的動員,各鄉幹部決心在搞好秋征工作的同時,動員群眾積極獻糧,優撫軍屬。會後全區共獻出各種粗糧8510斤。至9月底,擁軍獻糧運動已在全縣普遍開展,僅吳橋、楊橋、樊南3個區就獻糧10400餘斤。
9月 縣文化教育工作團(“文工團”)成立。全團共有40多人。分歌詠、業務(編導)、教育、總務4個小組。婁彬、周明莉先後任團長。周明莉、王敏頤先後為指導員。歌詠組長張之枚,業務(編導)組長戴堪,教育組長顏成璧,總務組長顏尚文。該團主要以演戲、說唱和張貼標語等形式配合中心任務,進行抗日宣傳。1945年抗戰勝利時奉命撤銷,全團成員另行分配工作。
9月 為響應上級號召,支援抗戰,我縣各地開展了捐獻銅鐵運動,為我軍軍工生產提供了部分原料。
秋 江都縣利民公司成立,朱人傑任經理,郭鐵任副經理。下設河南、河北兩個分公司。河北分公司負責人朱卓;河南分公司負責人丁××。利民公司在縣貿易局領導下,專管出售公糧和收購軍用物資。
10月4日 日軍兵長渡邊偕妻向我軍投誠。日軍南部旅團山本大隊駐仙女廟八二二部隊兵長渡邊,是日本本州青森縣弘前市人,21歲入伍,他因見日本當局發動的侵華戰爭是非正義的,加之我經常向仙女廟、宜陵、邵伯等日偽軍據點散發日文版反戰傳單,使其受到教育,遂在該部調往南洋作戰的途中,毅然到我縣根據地投誠,當即被護送至縣獨立團,受到我軍熱情接待。
10月5日 為準備反攻,我軍擴大對敵攻勢。從清晨2時起,一日三戰,先後收復了我縣小紀東南的筍垛、野殷2據點,俘偽官兵90餘人。在此次戰鬥中,李明揚部公開援救敵偽進攻我軍,我軍予以還擊,俘李部官兵30餘人。
9月21日至10月8日 我軍組織討伐陳泰運稅警團戰役。國民黨稅警團陳泰運部,盤踞在與我縣鄰近的東(臺)、興(化)、泰(縣)三角地區,數年內,一貫假借抗戰之名,進行反人民活動與日偽勾結,不斷對我軍進行攻擊,對人民進行壓榨,並大批訓練特工,肆行破壞抗日民主根據地。因此,我蘇中主力部隊一部在一分割槽和我縣團的配合下予以討伐,戰鬥於9月21日晚從東、興、泰三角地區開始。10月3日至8日,我軍挺進至樊川以東的興泰官河兩側,並攻克吳家堡、北漢莊、吉家莊和祝家莊等據點。徹底打垮了敵人,擴大了邊區,建立了吳堡、吉彭、吉汊等鄉抗日民主政權。
10月19日 江都獨立團在蘇中主力五十二團的配合下,襲擊樊川鎮偽軍據點,攻下碉堡8座,兵營1座,敵固守待援。22日,駐小紀偽軍數百人趕來增援,與我軍激烈巷戰,樊川固守之敵趁機逃竄,我軍佔領了該鎮。25日,我軍民4000多人舉行祝捷大會,會上獎勵了此役中的戰鬥模範徐鳳元、王成林、耿廣發、沈濤、朱德奎和姚玉泉,併為戰鬥中光榮犧牲的徐方義、劉志寬等烈士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10月29日 為準備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教育工作,縣政府召開部分小學教師、塾師、知識青年以及簡師學生會議,研究鄉學問題。為進一步開展鄉學工作,成立了鄉學研究委員會。
10月 丁夥區隊在仙邵公路襲擊敵汽車。偽軍九十四團團副帶領日軍到邵伯請兵增援。邵伯區隊9個民兵接連發起9次衝鋒,將敵擊退。活捉團副以下偽軍7人,傷敵3人,燒燬汽車2輛;繳獲手槍1支,偽幣23000多元。
11月10日 駐仙女廟日偽軍分三路進犯丁家莊,我遊擊連伏擊其一路,戰鬥30分鐘,擊退了來犯之敵。這次戰鬥中敵軍傷60餘人,我軍傷1人。
11月15日 駐邵伯日軍石川中隊和偽軍邵軍山部共500餘人到真武、楊莊搶動。江都獨立團八連和真紀大隊在林輝才團長指揮下,分兩路夾擊,奮戰4小時將敵擊退,奪回12船被劫物資,繳獲鋼炮1門,機槍5挺,敵傷亡40餘人。在這次戰鬥中,江都獨立團偵察排長任國海和八連機槍手羅志厚等19人光榮犧牲。17日,一分割槽釋出嘉獎令,表彰真紀大隊及江都獨立團8連。楊莊人民立碑紀念。
11月27至31日 因戰略需要,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率師部及三旅和地方幹部300餘人離開蘇中,分東西兩路經我縣渡江南下。政治部主任鍾期光和三旅旅長陶勇、政委劉先勝共同率領東路部隊在我縣的曹王寺集中出發,經佘家坂到三江營,乘擺渡船到新老洲的頭橋,再向荷花池渡江到丹北縣王家三嘴登岸;西路部隊是從三江營乘借用的客輪直達王家三嘴,與東路部隊會合後經辛豐大橋,跨越京滬鐵路南下。此次戰略行動,史稱“粟師南下”。
11月 江都獨立縣團一部在區隊的配合下伏擊邵伯出擾的日偽軍100餘人,戰鬥1小時,斃敵10餘人,我軍主動轉移。
12月24日 江都獨立縣獨立團一部和區隊在小涵子伏擊仙女廟至宜陵的偽軍二十四師九十四團,擊沉汽艇1艘,斃傷偽軍20餘名,俘偽連長以下24人。丁夥區民兵英雄萬國林第二次繳到機槍。次日,縣獨立團又進襲離泰州城僅3裡的殷家莊偽軍據點,全殲敵1箇中隊。之後,縣獨立團又襲擾九里溝守機場的偽軍,繳左輪槍3支。
12月 江都獨立團七連在團長林輝才率領下,襲擊宜陵日軍據點,繳獲機槍1挺。事後日軍至丁夥大廟進行報復性“掃蕩”,我七連戰士英勇阻擊。該連連長彭展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12月 日軍一箇中隊和偽軍一個團到紀北區“掃蕩”,該區區隊在區委副書記符洪指揮下,採用“麻雀戰術”擊退了來犯之敵。
12月 我縣中心區各學校廣大師生,響應縣參政會獻銅獻鐵的號召,積極開展宣傳,踴躍捐獻廢銅鐵,推動了捐獻運動的廣泛開展。
年底 據統計,江都獨立團7至12月戰績:作戰36次,俘敵192人,斃傷敵軍131人,獲輕機槍5挺,步槍176支,短槍10支。
蔣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