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推崇佛教的皇帝. 他一心向佛,不僅僅停留在口頭宣傳上,而是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民眾作表率。前後四次拋棄人人羨慕的皇位,偷偷溜出皇宮捨身佛寺,去做一個吃齋唸佛的苦僧。

在他的提倡之下,南梁集中全國的資源興建廟宇。最多的時候,共有二千八百四十六座寺廟,遍佈城鄉,出家者八萬二千七百人,而當時梁朝的全國總人口不過七百五十萬人。梁武帝又將我佛仁慈惠及家養牲畜,下令祭祖供奉不得宰殺豬羊,改用饅頭代替。絲綢錦帛上的圖案,禁止使用仙人和鳥獸,以免裁剪時有失仁愛。據說,和尚吃素也是他第一個提倡的。

梁朝如此不遺餘力的用官方宣傳機器傳播佛法,宣揚仁慈,宣傳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從宣傳效果上看,卻不盡人意。全國並沒有成為人人向佛、個個從善的美好世界。上上下下反而腐朽墜落,毫無廉恥。候景反叛,帶著八百殘兵敗將渡過長江,以卵擊石,居然勢如破竹,梁朝所謂的繁華瞬間崩塌,京城飽受兵火蹂躪,士民離散,梁朝從此走向沒落。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被拋棄在寒舍裡,無人憐憫,悽慘的餓死。

心中不惦記民眾的疾苦,不用實際行動改善民生,卻用佛教虛渺的來世幸福忽悠社會,無論梁武帝如何作秀,必將成為不接地氣的說教。而嘴上宣傳與實際行為相錯位,朝廷花費了巨大的宣傳成本,也只能打造烏煙瘴氣的虛假敬佛,最終卻扭曲了各個階層的廉恥觀,道德墮落沒有止境。梁武帝以及其官方多年的無原則操作,最後僅僅矇蔽了自已,激化了內部矛盾,埋下了全面崩潰的隱患,最終造成了災難性後果。

梁武帝可謂是燒三柱香放七個屁的典型人物。且看他敬佛之餘是如何亂施朝綱的,可謂毀人三觀。

腐敗是民生的大敵,他卻對官員腐敗極度容忍,還推波助瀾,帶頭公然向官員索賄。史書記載:衍所部刺史郡守初至官者,皆責其上禮獻,多者便雲稱職。所貢微少,言其弱惰。瞧到沒有,不能狠心聚斂錢財的官員,在他梁武帝的眼裡屬於弱官懶政。從他第二次偷偷溜去同泰寺做和尚,官員們開始湊錢為他贖身,開首就花了一億錢,第三次做和尚他乾脆把皇宮和國土都捐給寺廟,官員們只得又湊了兩億錢為他贖身贖皇宮,最後一次則花了一億錢,梁武帝做了四次和尚,前後共花了四億錢。官員們當然不會掏自已的腰包,最終是老百姓做冤大頭,勒緊褲袋交稅繳費。有一次,梁武帝懷疑臨川王宏私藏鎧甲,親自帶領禁兵突擊檢查,嚇得臨川王魂飛膽喪。開啟幾十間庫房,卻見到裡面藏錢三億餘萬以及大量布帛。梁武帝不但沒有指責臨川王宏貪汙受賄,反而高興地說:“兄弟,你的日子過的不錯呀。”在梁武帝言傳身教之下,梁朝官員貪贓枉法成為風尚。

與他對權貴極度寬容相反,梁武帝對待平民百姓卻是另一副面孔,兇殘嚴酷,一人犯法,全家做苦工,甚至變著法子折騰普通民眾。一次,他把屁股一拍,突發奇想,下令在鍾離附近的淮河上修建一座攔河大壩,平原出大湖,使淮河之水倒灌上游的北魏壽陽城。不談此事是否人道,就談這個工程量,即使用今天的機械化作業,也是一項重大工程。在酷吏的皮鞭下,二十萬民工,自帶工具乾糧,晝夜擔土填河建壩,以至於肩膀磨破腐爛生蛆,臭不可聞,死亡累累。在梁武帝看來,只要能打擊敵人,取得勝利,平民百姓死去多少隻是數字。而按他宣揚的佛教說法,累死的民工是投胎轉世享樂去了。忙活了三年,耗費了無數生命和錢財,天監十五年大壩終於建成。誰知秋天淮河進入汛期,洪峰來臨,天崩地裂一聲巨響,大壩被洪水沖塌,震動三百里。壩上駐守的軍營和沿淮下游的兩岸居民糟了秧,共有十幾萬人被衝進大海里,魏國壽陽卻沒有損失一絲一毫。

在梁武帝看來,對社會不同階層採用不同方法予以治理,才能實現長治久安。對權貴官員等實力派階層,嚴治必亂,適合用收買的辦法。給他們高官厚祿,縱容他們貪贓枉法,使權貴官員們對他感恩戴德,從而真心擁護他。對於底層升斗小民,無權無勢,則哄騙他們等待佛教宣揚的來世幸福,讓他們相信今生受苦受罪,是前世作惡得到的報應,先天註定無法改變,從而逆來順受,甘心忍受官府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而無反抗之心。梁武帝的遊戲設計是完美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個以謊言和腐敗為基礎建立的王朝,必然脆弱不堪。多行不義必自斃,候景叛亂成功,不是因為他多麼強大,他僅僅是最後一根壓垮駱駝的稻草。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靖康之恥有多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