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裡面有一個特別好玩的事件,這個事件叫做“太宗縱囚”。
這個事件出自《資治通鑑》,裡面是這樣記載的:
“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翻譯成我們聽的懂的話也就是,有那麼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心血來潮,決定皮一下,所以把監獄裡的死囚全部給放走了,讓他們回鄉見見自己的家人,外加吃好喝好,改明秋天自己回來受刑。
當時朝堂上的官員們都震驚了,直呼太宗陛下真的是一個有想法的人,放了死囚不說,還讓死囚秋天自己回來領取死刑,怪不得說太宗陛下遠超秦皇漢武呢?這種事秦皇漢武肯定做不到!
李世民知道啊!這些臣子都在諷刺他,他們認為這些死囚肯定不會回來,但是李世民很自信,他們認為這些死囚是不可能不回來的。
結果第二年秋天你猜怎麼著?這些囚犯全部都回來了,一個也沒有逃跑,排著隊等著領取死刑。此後唐太宗李世民大手一揮,不止沒有砍他們的頭,反而把全部罪行都給赦免了!
這個事件看起來非常讓人感動啊!讓後世讀史書的人看到了歷史的溫度,而當時滿朝文武大臣也感嘆說:咱們太宗皇帝是君子之治,仁政讓死囚都為之感動!
你看看,這些囚犯,明明已經是死囚了,回來就是個死,明明有機會逃跑卻不逃,這就是太宗皇帝的人格魅力。
但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李世民釋放死囚這個事件非常不符合常理性,因為既然是死囚,那麼肯定是犯了重罪的,這樣的人心底裡是有劣根性的,不是簡單一個事兒就能夠被感動得連劣根性都消滅得一乾二淨了。
所謂君子在死亡面前亦很難不恐懼,何況這些罪犯都是小人中的小人,怎麼會如此聽話秋天迴歸呢?而回歸人數還一個不差,全員迴歸,這就是個很大的漏洞啊!因為就算有那種小人中的君子可以做到安然赴死,但一個群體全部都直接從小人的人格中快速轉變成君子,這未免就有點欺負後世看客們的智商了!
如果這個事件中是這樣,有的人回來的,有的沒有回來,那麼這個事件的說服力就會高很多!
所以,這個事件很明顯就是李世民暗箱操作搞得一場個人秀。說起來,李世民這位皇帝也是夠反智的,明明文治武功歷代皇帝中的頂尖者,但偏偏喜歡篡改歷史,他太在乎形象了,做夢都想讓史官把他之間乾的不好的事情給刪掉,為此還被史官懟了好幾次!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極力維護自己仁君形象的人格,進而導致了這場縱囚事件的個人秀!
這個事件的起因是什麼呢?
起因是貞觀六年死囚太多了,從縱囚事件李世民放死囚的人數上可以看到,死囚高達390人。
但是我們在看《資治通鑑》上記載,在貞觀四年的時候,斬殺死囚不過29人。那麼為何短短兩年之後死囚會暴增上百倍有餘呢?
這裡得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張蘊古,張蘊古當時是大理丞,是個六品官銜的大理寺主官,專門負責分管中央各部門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複審的官員。
當時有一個叫做李好德的人因為滿嘴噴糞,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所以被人舉報進了大牢。
而張蘊古在審理後發現,這個李好德有點神經質,所以胡說八道也正常,按照唐朝的律法很難定罪,於是就上報給了李世民赦免了李好德。
可是偏偏很不巧,張蘊古是個圍棋愛好者,而李好德對於圍棋也頗有研究,兩人沒事兒就在一塊下棋切磋。
可因為這件事被有關部門發現上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便認為兩人之間有私下交情,張蘊古肯定在之前的審理中徇了私情,直接就把張蘊古抓起來給砍了。
張蘊古死得非常可惜啊!為官清廉,且非常有正義感,不過是因為喜歡下圍棋,結果就遭了殃!
不過李世民這邊因為殺了張蘊古惹上了大麻煩,因為張蘊古被殺事件給大理寺的審判官們留下了陰影,此後不管大小的案件一概從嚴,這導致貞觀五年到貞觀六年的死刑犯數量大幅度上升。
李世民這下著急了,死刑犯數量的上升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社會的犯罪率很高,社會犯罪率高不將意味著這皇帝當的差嗎?
所以李世民趕緊出來給大理寺的審判官們使眼色,你們弄得太過火了,穩著點,別瞎折騰!
但是因為張蘊古事件的前車之鑑,大理寺的官員們也非常謹慎啊!因為弄不好自己就要丟掉腦袋,所以也不管李世民如何使眼色,大理寺的審案過程依舊非常嚴苛!
所以到了李世民縱囚那一年,唐朝監獄的死囚已經高達了390人,李世民眼看這發展下去還了得,於是想出了這個縱囚計劃。
這個計劃肯定是李世民先給死囚們承諾了,先放你們回家,然後你們再回來,我再赦免你們。但是如果你們不回來,你知道的,我要是傷了面子,那麼你跑到天涯海角我都要把你們追回來!
囚犯有皇帝的許諾自然秋天盡數而歸,畢竟回來就等著赦免,相當於走個過場。
而這個赦免囚犯的事件,也是李世民變相給大理寺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你們真的太過分了,過分到我都不得不花費心機幫你們釋放死囚了,你們要是再這麼搞下去,我就要生氣了!
而這便是《資治通鑑》裡面李世民縱囚事件背後隱藏的真相,此後唐朝的死囚數量又回到了貞觀四年之前的時候了。不得不說,資治通鑑套書裡真的是充滿了智慧和為人處世之道,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自然不肯承認殺了張蘊古引起的不良反應,但事情總是要想辦法解決,既然一條路走不通,那就走第二條路!
很多人之所以獲得非常艱難,就是因為做事只認準一條路,但這條路斷了整個人就絕望了,但事實上,人生的路何止一條可以走,只要你願意,在第一條路的旁邊還有第二條路,甚至在第二條路的旁邊還有第三條路!
只要人生願意去思考,那麼路始終會有的!
這其實就是讀歷史的意義,歷史那些名人的智慧和他們的處世之道都是可以借鑑和模仿的。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套歷史書:《文白對照十八史略》!
這是一套明朝時期非常暢銷的歷史書籍,不二覺得,如果你是一名歷史愛好者,那麼書架上還沒有這套書的話,那麼一定要購買一套。
這套《文白對照十八史略》是簡明敘述中國歷史的啟蒙書。
作者曾先之經歷了南宋滅亡至元朝建立,最終選擇隱世不出,以“草根”學者的視角,採擷《史記》《五代史記》等正史記載的史實,以時間為軸,以帝王為主線,全景再現從上古至南宋末年的歷史變遷和王權興衰。
和其他官修史書不同的是,作者不單記述孤立的歷史事件,同時梳理了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釐清了歷史人物關係。
作者化繁為簡,將十八部中國正史凝練於一書,堪稱“極簡中國史”,因此至明清大為暢銷,更東傳日本,並且在日本產生了長久而特殊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這套書不止內容好,價格也非常好,原價198元,現在折扣價只需要118元,並且是從@中國畫報出版社 直接發貨,完全不用擔心盜版和質量的問題。現在點下面的橫條便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