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大秦賦》熱播,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話題備受關注。

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法家的代表人物,為了自己能名垂青史,為了獲得功名,順意秦王意思,要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征服六國,統一六國。

而當時的宰相呂不韋的政治意見與秦王不一樣。呂不韋也希望可以統一六國,但他希望緩緩圖之,意思就是不緊不慢地蠶食六國。

大家也知道秦國用武力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秦王朝。但這個強大的王朝僅僅只持續了12年就分崩離析,被後來的漢高祖劉邦撿了便宜。

歷史證明:秦王、李斯這一套治國方略是錯誤的。如果正確秦朝也不致於二世而亡。

秦國的嚴刑酷法令六國百姓聞風喪膽。亡命之徒只能拼死一撥。如陳勝、吳廣者就是走投無路之際舉兵起義的。

這一點呂不韋早就預想到了,但秦王急於求成,希望儘快洗清少年在趙國受盡的恥辱,希望掃平天下,一統山河。

但欲速則不達,最終弄巧成拙。法家那一套治國方略在戰爭時比較高效,到了和平時期根本不行。

秦國雖然強大,但遠沒有楚國富裕安定。楚國國王雖然昏庸,朝廷制度也腐敗,但楚國民間經濟發達,文化藝術繁榮。故而楚國的亂是亂在王室,民間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在秦國滅六國時,最不服秦國的就是楚國人,反抗最激烈的也是楚國。楚國人說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就是:楚國哪怕只有三戶人家,也要滅了秦國。

呂不韋畢竟年紀大,也穩重,而且還是姜子牙的後人,他非常懂治國之道,在相位的十幾年,使得秦國兵強馬壯、國力強盛。且他的見識也非凡,非常清楚法家那套政治方略玩不轉,故而他組織編寫以儒道為主,容納雜家、法家、陰陽為輔《呂氏春秋》。

呂不韋希望秦王能明白呂氏春秋的意義,他在《呂氏春秋》中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只是大王的天下。”可秦王把天下當成自己的。

可見呂不韋的境界更高,他把天下當公器,治國以“民”為中心。這樣自然民心穩定,長治久安。

公子扶蘇的政治方略與呂不韋是相同的,他們都贊成以“仁”治國,以禮治國,以“無為”治國。且天生善良仁孝,在秦國深得人心。是非常傑出的王朝繼承人。

可惜,秦王老的時候昏庸無道,看不見公子扶蘇的好。一心求長生不老,不管帝國的將來,也不為公子扶蘇的將來做打算。

例如,重用支援扶蘇公子的政治力量,楚系以及呂不韋的弟子門人,孔子的學生門人等。

這樣可以為自己百年之後,政治權力順利移交至扶蘇。而不是被小兒子胡亥篡權,以至於毒殺死所有的兄弟姐妹,直接斷了秦王苦心留下的一點血脈。到胡亥死後,連個像樣的繼承人都沒有了!

也都不用等六國來報仇,就自己家把自家人都殺光了。悲哉!

野蠻的國家可以用武力征服先進的國家,但是征服不了人心的——人心依然在楚國。

30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是大明名將,一生百餘戰,尤善以少勝多,如今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