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至今,除了悠久的文化,更留下了建立無數豐功偉業的帝王將相。不論是千古帝王還是亂世名將與治世能臣,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如漢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都是婦孺皆知。而魏徵、管仲、范仲淹、王安石、于謙等文臣名垂千古。如白起、韓信、關羽、衛青、岳飛、李靖等武將也都如雷貫耳。
然而皇帝誰人傳唱漢光武,文臣誰人傳唱謝安,武將馬芳豐功偉績又有幾人知?歷朝歷代,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征伐無不將星閃爍,有人名垂千古,有人無人問津,而大明馬芳就是後者。馬芳一生百餘戰,尤善以少勝多,滿門忠烈卻被埋沒在漠北黃沙下默默無聞。
自土木堡之變後,于謙治世使大明百年無事。雖然蒙古對明朝虎視眈眈時有進犯,不過礙於實力有限往往以邊境侵擾為主。但在1555年,蒙古俺答汗竟在明朝毫無防備下如入無人之境直抵京師。說是毫無防備也不準確,但在明朝太平局勢下軍力疲軟,蒙古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卻是真實。嘉靖無奈之下緊急召喚各地駐軍護衛京師,雖然俺答汗大軍撤退,但不損兵將的情況下沿途劫掠必不可少。原本以為30萬大軍可以滿載而歸,卻在沿途經過懷柔時經歷了噩夢。
在蒙古大軍撤退時,遇到了兩千明朝士兵,30萬大軍自然不將千人兵馬放在眼中,原以為互不進犯相安無事。但是意外來得太快,兩千人部隊整裝待發逼向蒙古大軍。此時一位蒙古將軍將明軍的挑釁行為看在眼中,親帥近萬騎兵試圖圍擊。令人意外的是兩三輪衝擊過後卻發現蒙古將軍倒在馬下,而陣型整齊的明軍所傷無幾,蒙古大軍中一片譁然。明軍趁勢乘勝追擊,不僅前來圍擊的騎兵潰散,整裝的蒙古大軍竟也被衝散而逃,而這兩千士兵的領軍就是馬芳。
馬芳與俺答汗十分有緣,在馬芳年輕時曾被俘虜蒙古,而俺答汗因為其勇猛護衛曾將其安排到身邊做親兵,只是馬芳心中仍存大明才在後期逃回。在回到明朝時他就遇到了人生的貴人——周尚文。當時的周尚文任大同總兵,僅是將其收入帳下,而慢慢提拔也是因為馬芳的卓越表現。馬芳在周尚文帳下竟從士兵做到都督再到宣府總兵,當然這都是後話。
在護衛京師的戰役過後,嘉靖曾經言語上表揚過“勇不過馬芳”,而1561年,更是升任馬芳為宣府副總兵。不久之後,俺答汗出兵山西,雖然俺答汗的目的不是自己的防區,但馬芳仍是帶奇兵圍擊,竟又創下以少勝多七戰七捷的壯舉。馬芳率領明軍萬餘,而對陣俺答汗卻率兵十萬餘眾,馬芳身先士卒且針對蒙軍指定對策,最終俺答汗支撐不住撤退,明軍大捷,而戰後,馬芳迎來了一個響徹蒙古的外號——“馬太師(馬瘋子)”。
1566年,俺答汗長子親帥十萬精兵進軍明朝萬全。此戰之前以少勝多,不管多大僥倖在其中都可以作為反駁馬芳功績的言論,但是此戰馬芳的對立陣營完全是精銳。馬芳於萬全北方馬連堡遇敵,好戲上演。最初的明軍參謀大多進言避其鋒芒,畢竟十萬精銳蒙古兵戰力非同一般,以一當十絕非兒戲。但是馬芳就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命士兵在堡壘上升起“馬”字帥旗,第二是搶修堡壘。這兩大壯舉徹底迷惑了蒙軍,畏於威名,蒙軍除了搖旗吶喊竟不敢上前,直到第二日上午,馬芳竟下令全軍出擊,使得十萬精銳如驚弓之鳥竟連退二十里,被前來圍救的明軍兜底,合圍之下十萬精銳竟潰散而逃。隨後又經幾戰,蒙軍元氣大傷,無奈下籤訂“隆慶和議”。
《明史》直言馬芳一生:“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足可見馬芳一生功績卓越,馬芳在歸隱後已是年過60的老人,而於1581年辭世,享年64歲。馬芳一生身經百戰,受傷無數,但從未對戰場有過絲毫畏懼,他的後人亦是如此。雖然馬芳解甲歸田,但代替他繼續征戰的兩個兒子與五個孫子也從未後退,都為保衛明土付出生命。“滿門忠烈”俱被埋沒於黃沙之下,雖然馬芳功績已很少被後人提起,但是他所做的絕不會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