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山西有個男子名叫王樹勳,此人做過書生,當過道士與和尚,又還俗成了知府,一生經歷極為豐富,堪稱清朝唯一,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聊他的故事。
王樹勳在乾隆末年參加科舉考試失敗,一氣之下在京城的道觀木蘭院出家做了道士,後來他覺得做道士沒有意思,於是跑到憫忠寺,剃去頭髮做了和尚。
憫忠寺的香火很旺,很多達官顯貴都來這裡上香禮佛,王樹勳在這裡認識了很多貴人,也撈了不少香火錢,成了一個有身價有人脈的和尚。
有了錢和人脈之後,王樹勳就想當官,於是他暗自蓄髮,之後託關係花錢買了一個湖北同知的官位,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官員。
在湖北同知的位子上,王樹勳很會來事,不斷地花錢打點疏通各種關係,兩年之後就被提拔成了襄陽知府,成了四品官。
![](http://timg.juduo.cc/2020/12/7ad43b77578f4c70aee16d63a06150c4.jpg)
做了知府之後,王樹勳開始大肆撈錢,真正做到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境界 ,把做同知時花出去的銀子,成倍地撈了回來。
嘉慶二十年,王樹勳被召入京城述職。當時朝中有一清官,名叫石承藻,此人官居御史之職,向來和貪官勢不兩立。他得知了王樹勳貪贓枉法的事情之後,蒐集證據,向嘉慶皇帝參了王樹勳一本。
嘉慶皇帝命人將王樹勳關入刑部大牢審訊,結果確有其事,嘉慶帝大怒,下旨將王樹勳遂發配到黑龍江充軍。嘉慶還特別吩咐,在將王樹勳充軍發配之前,讓他先在刑部衙門前戴著枷鎖示眾兩個月,以儆效尤。
嘉慶震怒後,王樹勳朝中的朋友們自顧不暇,誰也不敢為他說話求情。就這樣原本志得意滿的王樹勳,從堂堂太守,淪為了刑部的階下囚,受盡了文武百官的恥笑,最後被髮配到了黑龍江充軍,給披甲人為奴。
當時大興有個舉人,名叫舒鐵雲,他很有才華,特意將王樹勳的一生寫成了一首長詩,名字叫做《和尚太守謠》。
由於這首詩很長,所以就不抄寫全文了,只把詩歌的前四句分享給大家:“棄民為僧如禿鶖,棄僧為官如沐猴,宦成黃鶴樓邊住,事敗黑龍江上去。”可謂極盡諷刺之能事,不過王樹勳之所以有此下場,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