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宋徽宗》,本書共約52萬字。我會用6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
上期,我們講述了徽宗的後宮生活,知道了徽宗成為歷史上子嗣最多的皇帝的原因。
本期,我們將瞭解一個國家——遼國,歷史上的遼國究竟是怎樣的?遼宋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01
遼國的統治者是契丹人,他們是遊牧民族,起源於興安嶺山脈東側。唐朝滅亡後,契丹人趁華北局勢混亂,將勢力範圍擴大到了一些有漢人居住的地區。
947年,契丹統治者率領軍隊一直攻打到開封,佔領了皇宮,並宣佈建立遼國。雖然遼太宗有長久經營中國的意圖,但因中原人民的頑強反抗,三個月後,遼太宗被迫引領軍隊北返,同時也帶走了儘可能多的財富。
宋朝的開國皇帝一直都想將契丹人趕出中國的北方。979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攻打遼國的南都燕京(今北京),但被遼國騎兵打敗。宋太宗匆匆逃離戰場,甚至沒來得及通知手下的大將。透過這次戰役,契丹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裝備。
986年,宋太宗第二次北伐,他派遣的三路大軍同時從不同地點向遼軍進攻,但這三支軍隊全被遼軍打敗了。
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中原,宋遼軍隊在位於開封東北部150公里的澶淵交戰。
當時宋朝的第三位皇帝真宗,先是作勢反擊,然後很快就開始與遼軍談判,希望停止軍事對抗。
宋朝提議,每年給遼國十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匹絹,這對契丹人而言,是一個天文數字,於是遼國欣然接受。
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宋、遼之間儘管也發生過沖突,但透過澶淵之盟建立的基本框架為雙方關係確定了基調。
宋朝用歲貢的方式,解決了與遼國的爭端,但宋朝的西北邊境也不安定。1038年,党項人建立的西夏成立了,公然與宋朝對抗。
西夏的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陝西北部地區,佔地兩萬餘里。
最終,宋朝也以向西夏輸送歲貢的方式解決了爭端。
儘管主戰的民族統一主義者認為這些盟約很屈辱,但主和的妥協派卻理由充分地指出,這樣做的成本遠小於戰爭的成本。
在宋朝前三位皇帝在位時期,軍隊規模迅速擴張,從最初的37萬人,飆升到近百萬人,軍隊花費佔國家全部稅收的四分之三。僅河北一帶,每年花費在軍事防禦上的開支,就達到了對遼國歲貢的四十倍。
相比之下,與遼國維持和平的總開支,也不過佔國家年度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如果以現代的觀點來看,輸送給遼國和西夏的歲貢,顯然沒有對宋朝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雖然後來在1042年,宋朝給遼國的歲貢有所增加,但也並沒有使遼國的黃金儲備相應增加。因為宋對遼的出口額遠遠超過了進口額。這意味著,宋朝向遼國輸送的銀兩,又回到了宋朝。
現代,有些人認為宋朝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應該歸功於用金錢換取和平的務實決策。然而在當時,人們似乎很自然地認為,宋朝給遼國和西夏的歲貢損害了自身的利益。
02
1067年,宋神宗登基後,下決心要解決財政與軍費問題,他拒絕了司馬光的觀點,即漢人從本質和生活習慣上都無法與天生好戰的蠻夷抗衡。不過,他接受了王安石提出的謹慎觀點,即在開始軍事行動前必須先充實國家的物資儲備。
1081年,宋神宗已經做好了開戰準備。他調集了十多年來籌備的資源,發起了十一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宋神宗企圖擊敗西夏並奪回西部的領土。但是,最後宋軍因給養問題失利,無功而返。
1097年至1099年間,宋哲宗開始著手繼承先父神宗的遺志,在西北地區加強防禦,併發起了多次戰役。
1098年十月,西夏對這些挑釁行為做出了迴應,調集十萬大軍去奪回丟失的一座城池。在這次戰役中,宋軍打敗了西夏的軍隊,並俘獲了他們的統帥。西夏派使者前往開封求和。
1099年七月,宋軍渡過黃河,與吐蕃人開戰。吐蕃是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
在戰役中,宋軍順利攻取邈川(今青海樂都縣)。九月,又佔領青唐。青唐就是今天青海省的西寧市區,唐代叫鄯城。安史之亂後,吐蕃從唐軍手中奪取了鄯城,並將其改名為青唐城。
宋朝收復青唐後,把青唐改為鄯州,把邈川改為湟州。
1100年2月,宋哲宗駕崩,宋朝軍隊放棄鄯州和湟州,離開了此地。
在宋徽宗統治的前二十年,儘管他沒有像父親宋神宗那樣收復失地的雄心,但在成本和危險看似可以控制的前提下,他也不拒絕那些可以加強宋朝邊境地區勢力的建議。
1102年,蔡京被任命為宰相後,青唐戰役被再次提上了議程。
1104年年底,宋朝再次打敗青唐城的吐蕃主力,攻佔了青唐城,滅亡了這個相傳六代的西北地方政權。
收取青唐後,北宋王朝的版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充。
在度過了幾年的和平時光後,1114年,宋朝和西夏重新開始敵對。兩國發生了十幾次戰爭,雙方各有勝負。
根據現代學者李華瑞的分析,宋朝是勝者,1119年六月,西夏向宋朝求和,從而使宋朝在這個地區的擴張告一段落。
03
1115年,北方的勢力均衡發生了變化。這一訊息,來自一位準備投靠宋朝的遼國官員,他說女真人反叛,給遼國造成了混亂,他建議宋朝利用這一時機攻打遼國。
宋朝原本一直沒有擔憂過女真族。這個民族居住在遼國東部的松花江沿岸,經濟以漁獵、畜牧和少量農耕為主。遼國宣稱對該地的女真族和其他契丹族有統治權。
到了十一世紀中晚期,完顏部落逐漸統一了女真部落,並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開始反抗遼國的統治。
1115年,女真人宣佈建立自己的國家,國號為“金”,公開脫離了遼國的統治。
這份建議到達宋朝朝廷後,宋徽宗命令蔡京和童貫進行評估。十天後,蔡京和童貫向徽宗回覆,建議秘密安排那位投降的遼國降臣去遼國打探實情。
那位遼國降臣被徽宗賜予國姓,改名為趙良嗣。趙良嗣家族幾代人都在遼國做官。因此,他可以向宋朝提供遼國政府和燕京地區的詳盡情報。
趙良嗣秘密越過邊境,打探到遼國宮廷內發生了混亂事件,以及女真人在阿骨打的領導下已經成功襲擊了多個州縣。
趙良嗣返回宋朝後,徽宗在延慶殿召見了他。
童貫與趙良嗣的看法相同,他也主張趁遼國虛弱時大舉進攻,但徽宗沒有被他說服。
徽宗派宦官譚稹前往東北地區,調查那裡的軍隊情況,並評估軍隊是否做好了打仗的準備。
譚稹調查後發現實際情況不容樂觀。當地一些守將說遼軍仍然很強。
徽宗又命真定(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知府提供一份更詳細的報告,此人列出了不支援戰爭的論點:首先,東北地區缺乏足夠的糧草支援戰爭,那裡的儲備經過一年的戰爭就會消耗殆盡;其次,士兵們已經過於適應和平,沒有得到充分的軍事訓練。
受到這份報告的影響,1116年八月,徽宗頒佈了一份詔書,命令駐守北部邊境的統帥不要挑起任何軍事爭端。
1117年,邊境地區和山東的地方官們,開始上奏遼軍被金國打敗的傳聞。
徽宗讓蔡京和童貫就此進行商議,並命人前去遼東,名義上去買馬,但實際上是試圖與阿骨打進行接觸。
1118年四月,使團從開封出發,1119年正月回到開封,並帶來了金國使節。
金國使節帶給宋朝一份正式提議,提議的內容是:如果雙方聯合抗遼,宋和金可以將各自奪取的領土據為己有。
此後,宋朝和金國又進行了多次類似的商討,最後促成了盟約。
1120年三月,徽宗派趙良嗣前往金國,他讓趙良嗣爭取與阿骨打就聯合抗擊遼國和宋朝收回燕京之事達成協議。
趙良嗣拜見了阿骨打之後,阿骨打帶著他參加了攻打遼國上京的戰役。用了一上午,金軍統帥就已經佔領了上京的城牆。
趙良嗣為金軍的戰鬥力所折服。或許正因如此,當阿骨打提出,如果宋參加抗遼奪回燕京,並每年向金輸送三十萬匹絹和二十萬兩銀子,燕京就可以歸還給宋時,趙良嗣同意了。
趙良嗣還趁機提到了遼國的西京(今大同),以及燕京附近的平州、灤州,希望可以一併收回。對此,阿骨打的迴應似乎是宋可以收回西京,但對平、灤沒有做出任何表示。
1120年九月,趙良嗣回到開封,徽宗對趙良嗣的出使成果表示非常滿意。
同時,根據當時與金國的協議,童貫開始集結軍隊進攻燕京。
大宋與金國合作抗遼,是不是一次明智之舉呢?金國是值得信賴的盟友嗎?
請繼續關注下期內容。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所有內容,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