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黃袍加身”,我們就會想到陳橋驛兵變時的趙匡胤,一夜之間,升級為皇帝,建立了大宋,取代了後周。但歷史是很有意思的,經典也總是會反覆出現,早在趙匡胤之前就已經有個人被“黃袍加身”了,他所建立的朝代也並不陌生,正是趙匡胤推翻的後周,他就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今天講一下他的傳奇故事。
陳橋驛兵變 彩畫
一、生於戰亂,童年悲慘自安史之亂起,唐朝開始由盛轉衰,到了晚唐,各地藩鎮割據,中國又回到了分裂戰亂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原地區的朝代更迭頻繁,一般都是擁兵自重的皇帝親信大將發動政變,推翻前朝自己當皇帝,然後被自己扶起的另一個大將推翻,由此週而復始,惡性迴圈,皇位成了展示政治野心的“舞臺”,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臺”。
五代十國地圖
五代十國的每個朝代壽命都很短,從幾年到幾十年之間,這樣的缺點就是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再加上靠篡權登基的皇帝往往都是一介武夫,治理國家方面沒有經驗,只圖個人享受,因此內外戰亂頻發,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按照“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經歷幾十年的大亂,中國的大一統成為時代新命題。
五代後周太祖郭威畫像
主人公郭威就是在這個亂世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的父親郭簡(順州刺史)在他幾歲時被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所殺,他的母親在逃難的路上死去,幼年的悲慘遭遇讓他深刻感受到了人間險惡和百姓艱辛。後來,在姨母韓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
二、應徵入伍,後漢功臣郭威十八歲時,趕上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兵買馬,他便去應招。李繼韜見郭威身材魁梧,膽大勇猛,便讓他做了“牙兵”(藩帥的親兵)。史書記載,在他剛入伍時發生了一件事,郭威得知市集上有個屠戶常年欺凌弱小,蠻橫跋扈,為人們所痛恨。一天郭威在街上閒逛,找到那家肉鋪便將那個屠戶一頓大罵,故意激他。屠戶知道郭威是當兵的不好惹,先開始便忍著,最後忍不住了便扯開衣服用手指著肚子說:“有本事你就捅一刀”。結果郭威直接一刀捅進了屠戶的肚子,屠戶當場死了,郭威也被抓進了大牢。李繼韜得知此事後很欣賞郭威的勇氣,便不再追究他的罪過。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像《水滸傳》中魯智深拳打惡霸鎮關西的一幕,據說,郭威還是魯智深的原型。
崑劇中的魯智深形象
公元923年,李繼韜歸順後唐,因圖謀叛變,被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所殺,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成為皇帝親軍“從馬直”中的一員。 後來後唐大將石敬瑭聯合契丹滅掉了後唐建立後晉,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並認小十幾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後來契丹進犯京師,俘虜了後晉少帝石重貴(石敬瑭的養子)北去,後晉滅亡。在這段期間,郭威經過多年征戰,逐步成長為一員大將。
古畫中的契丹人形象
公元947年,在眾人的擁立下,劉知遠在山西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因擁立有功,受到了劉知遠的重用,一路高升,官至統帥大軍的檢校司徒。劉知遠臨終前,召郭威、史弘肇、王章、蘇逢吉等等人託孤,擁立劉知遠之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
五代 後漢太祖劉知遠畫像
劉承祐剛繼位,各地割據勢力蠢蠢欲動,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舉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討伐,逐一擊敗,使風雨飄搖的後漢轉危為安。後來,郭威北伐大敗契丹,功進封鄴城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北方大部分均在其掌控之下。
三、功高壓主、黃袍加身在五代十國這樣的背景下,每個皇帝都擔心有兵有權的大將將自己推翻另立新朝。劉承祐自繼位後,一直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心存猜忌防備,一心想借機除掉他們。公元950年,劉承祐下令馬軍指揮使郭崇和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設計誅殺郭威、王殷等人。但李弘義卻偷偷派人將此事告知了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被逼無路,便將計就計,偽造詔書,宣稱劉承祐命令郭威誅殺軍中各將軍,導致軍隊譁變,一致推舉郭威為首領,打起“清君側”的旗幟起兵討伐。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禦。同時,又將郭威在都城中的所有家人推上刑場,連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沒放過。(《新五代史》記載:“嬰孺無免者”)
後來後漢軍在“七里坡之戰”大敗,後漢隱帝劉承祐在出逃途中被親信大臣郭允明所殺,郭允明也自殺了。郭威帶兵攻入京城,覲見李太后,讓太后臨朝聽政,並假意擁立劉氏宗室劉贇為帝,劉贇回到開封后被郭威廢黜軟禁起來。後來劉贇父親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被軟禁的劉贇便被郭威派人毒死了。
五代後周太祖郭威畫像
隨後,契丹南下侵擾,郭威率軍北上抗擊。大軍經過澶州(今河南濮陽)時,軍隊發生兵變,在眾大將的一致請求下,郭威黃袍加身。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正式稱帝,建立“大周”,史稱後周。
四、勤儉治國,傳位侄子經歷過底層的苦難生活,郭威深知百姓疾苦。登上帝位後,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民生方面,一是他將全國無主荒地賜予農民耕墾,並減免農民稅負;二是廢除了唐末沿襲下來的“營田務”(唐末以後在中原地區設定的由戶部直接管理的農業生產機構,所屬的農民負擔很重);三是廢除後晉後漢的嚴刑峻法。這些措施有效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降低了社會矛盾,為恢復國家經濟起到重要作用。在文化方面,一是他重用有才德的文臣,一改後梁以來軍人當權的醜惡形象;二是重視禮教,提倡儒學。這些措施為後周穩定奠定了思想基礎。
除了安撫百姓外,郭威還以身作則,體恤民情,帶頭節儉,下詔禁止各地進貢,並讓人把宮中珍貴寶物當眾打碎,說:“凡為帝王,安用此!”
周世宗柴榮畫像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侄子(郭威的結髮妻子聖穆皇后柴氏的侄子)柴榮,並囑咐柴榮說:“我死後,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派人守陵,建造陵墓不要用木材只用青磚,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歷史證明郭威沒有看錯人,柴榮成為大名鼎鼎的周世宗,有"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的美譽,在柴榮的治理下,後周日益強盛,有了一統中原的實力,這也為宋的建立奠下了基礎。
五、歷史重演,政權交替郭威死後的第六年(公元960年),歷史相似的一幕又發生在趙匡胤的身上。同樣是在北伐契丹的途中,在一個叫做陳橋驛的地方,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了大宋。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