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衰敗是從中期的安史之亂開始的,強盛一時的唐帝國在巔峰之時轟然倒塌,此後雖然唐朝平定了叛亂,中後期也出現了有為之君,但是藩鎮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唐王朝只能在掙扎中走向敗亡,而至於說到大唐的掘墓人,黃巢絕對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其領導的起義,讓唐王朝連最後掙扎一下的機會都沒有了。
而說到黃巢起義,就不得不說在其之前發生的,一場由800戍卒引起的大亂,唐王朝為平定這次叛亂,動用了十幾萬大軍,耗時一年多才結束這次叛亂。
但是在這次動亂,造成唐王朝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數十萬人的傷亡,財產損失不可估量,加上後續的天災,直接導致了後續的王仙芝起義、黃巢起義。這次叛亂也就是唐鹹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爆發的龐勳起義。
這次動亂的起義也是很特殊,首先是唐朝末期,南方的南詔國對唐王朝的南疆威脅逐漸增大,當時在位的唐懿宗決心對南詔國施壓,以確保帝國南疆的穩定。所以說調集兵力,增加南部一線部隊的兵力,是必然的。
《舊唐書.崔彥曾傳》六年,南蠻寇五管,陷交趾,詔徐州節度使孟球召募二千人赴援,分八百人戍桂州。舊三年一代,至是戍卒求代。尹戡以軍帑匱乏,難以發兵,且留舊戍一年。其戍卒家人飛書桂林。
當時唐王朝在徐、泗地區(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募集了2000餘人,前往駐守西南地區,其中有800人被分配,駐守桂州,也就是今天的桂林,原本說好的是,駐守三年,就讓這800戍卒回家。
思鄉心切,相信這四個字,是在外打拼多年之人的一個共同情感,徐州和桂林直線距離可是1100多公里,實際行軍距離必然要更多,在古代交通環境下了,留守桂州的戍卒自然是期盼著回家的時候。
但是就像無間道里面的臺詞一樣,三年之後又三年啊,戍卒們不幹了,當時的徐泗觀察使崔彥曾一再食言,引起了這800戍卒的不滿,因此龐勳起義就此有了苗頭。
800戍卒在幾領頭人的帶領下,殺死軍官,推舉龐勳為首領,就大搖大擺地北還了,此時唐王朝的態度就很有意思了,事情發生之初,朝堂必然是大怒的,這叫“擅還本鎮”,是重罪啊,而且不要忘了,這800人北上的時候,可是沿途劫掠,搜刮錢糧,抓捕壯丁,這已經是和叛軍無異了。
只是在軍事上早已疲軟的唐王朝,朝廷自然是沒有能力及時調軍去征討龐勳所部的,就龐勳率領的這支部隊,如果面對的是正值強盛事情的唐王朝,可能都無需朝廷動手,地方就直接擺平了,可是對於唐末的亂局則不然,唐懿宗只能選擇以安撫為主,更何況當時南詔國的軍事威脅尚在,不宜在發生內亂。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七》朝廷聞之,八月,遣高品張敬思赦其罪,部送歸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簡單來說,就是唐王朝的策略是安撫,赦免了桂州戍卒擅自北還的罪責,龐勳帶著這支部隊也就不用搶掠了,各地能給些錢糧的也就都能給些錢糧,只要龐勳不惹事,大家都可以相安無事嘛。
只不過在龐勳帶人回去的途中,發生了一件事,直接促使了龐勳帶人起義,讓唐王朝陷入了動盪的一年多時間。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七》龐勳等至湖南,監軍以計誘之,使悉輸其甲兵。山南東道節度使崔鉉嚴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東下。
《舊唐書.崔鉉傳》鉉時為荊南節度,聞徐州軍至湖南,盡率州兵,點募丁壯,分扼江、湘要害,欲盡擒之。徐寇聞之,逾嶺自江西、淮右北渡,朝議壯之。
在龐勳所部北歸的時候,山南東道節度使崔鉉整頓軍備,嚴防死守,龐勳只能繞道而行,而恰恰是這件事,讓龐勳堅定了起義的決心。
這裡歷史記載就有些出入了,本來朝廷已經赦免了戍卒的罪責,但是崔鉉顯然是不想讓這支部隊有劫掠自己地盤的任何機會,所以沒有打算讓其進入到山南東道管轄範圍。
可是當時有人制定了在山南東道就地解散這支部隊的計劃,可是由於崔鉉的個人命令,計劃泡湯了,龐勳帶著人繞道而還,此事之後,崔鉉也並未受到懲處,《舊唐書》說朝廷是有稱讚崔鉉意味的。
不管怎麼說,崔鉉是不希望自己的地盤上發生戰亂的,結果就是龐勳帶著人回到了徐、泗地區,並且發動起義,畢竟龐勳等人擅自北還,這是重罪,誰都擔心朝廷會不會秋後算賬,同時崔鉉的嚴防態勢,更是給眾人心裡埋下了不好的感覺。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只要龐勳稍加煽動,跟隨的他的戍卒就願意繼續打下去,由此唐鹹通九年(868年)七月,龐勳等至泗州(治臨淮,今江蘇盱眙西北)發動起義,持續一年多的動亂開始了。
為了撲滅龐勳的起義,整個淮南地區陷入戰火之中,當時更是發生蝗災,“是歲,江、淮蝗食稼,大旱”,天災加人禍,其慘烈程度想必不用多言。
《舊唐書.懿宗本紀》龐勳據徐州,倉庫素無貯蓄,乃令群兇四出,於揚、楚、盧、壽、滁、和、兗、海、沂、密、曹、濮等州界剽牛馬輓運糧糗,以夜繼晝。
在龐勳佔據徐州後,為了擴大軍力,鞏固勢力,抵擋唐王朝的反撲,他派人四處劫掠周邊州郡,掠奪牲畜錢糧,戰火對周邊地區的摧殘是很嚴重的。
唐王朝調集重兵對龐勳實施圍攻,持續了一年多的戰爭,隨著龐勳之死最終平定,可是結果呢?“首尾週歲,十餘郡生靈,受其酷毒,至是盡平”。
江淮之地本是維繫唐王朝的經濟重地,供給著錢糧之需,而龐勳之亂,徹底切斷了江淮之地給予唐王朝的錢糧供給,戰爭打了一年多,對唐王朝的經濟打擊是極其嚴重的,這也為後來的王仙芝、黃巢起義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龐勳起義對於唐王朝來說,算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是敲響了唐王朝覆滅的喪鐘,在唐王朝苦苦掙扎尋求生機之時,任何一件起初並不嚴重的事件,都可以快速成為危機唐王朝國本的事件,唐懿宗亦是無可奈何啊。
參考資料《舊唐書.懿宗本紀》《舊唐書.崔彥曾傳》《舊唐書.崔鉉傳》《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