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希臘文化在印度半島產生深遠的影響,受影響最大的兩個區域是當時印度十六雄國中的摩揭陀國和健陀羅國。在他們的範圍內,開始建造具有希臘風格的佛教造像,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之前,印度的佛教是沒有造像的。

在公元前325年的時候,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平原撤軍,但是他仍然保留了一部分軍事力量在這裡。他走後不久,病死在了巴比倫,也有人說他是被毒死的具體咋回事說法不一。

他死後,因為沒有繼承人,巨大的帝國成為一盤散沙,手下的幾個大將軍各自為政,有點像我們中國近代軍閥割據的狀態。

在印度本地的摩揭陀國的月護王,他的名字叫做旃(zhan)陀羅及多孔雀,他率領本地人起義,驅逐了馬其頓人的軍隊,建立了孔雀王朝。孔雀是他們家族的姓氏,據說是因為他們家族飼養孔雀的緣故。

孔雀王朝創始人旃陀羅及多的孫子,就是印度歷史上最著名的阿育王,阿育王在他即位初期是一個非常殘暴的君主,據說他曾經在一次戰爭中殺了十萬人,後來,在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的影響下信奉了佛教。

2001年,印度拍攝了一部電影《阿育王》是由沙魯克罕主演的,女主是曾經在《三殺大鬧寶萊塢》裡和阿米爾罕搭檔的女主的扮演者。影片中對於阿育王如何走上權力巔峰又如何放下屠刀一心向佛做了演義化的處理。其實,歷史和演義究竟哪一個是真正的事實早已經無法確認,只是看後人自己如何解讀而已。不管阿育王是為了什麼信奉的佛教,在他的統治時期,統一了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疆土範圍拓展到今天的阿富汗和孟加拉國。

2004年的時候,因為工作原因,我曾經在孟加拉國派駐過一段時間,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裡,我也盡我所能的在孟加拉國溜達了一下。因為當時交通狀況和治安狀況的原因,我只能在首都達卡附近活動。

儘管如此,也算是收穫良多。在距離達卡市中心一個小時左右車程的叫做"索娜爾岡"的地方,我發現了一處佔地廣闊的宮殿建築,在2004年的時候是一個博物館。我在孟加拉參觀過兩三個古代宮殿和陵墓遺址,即便當時我並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的研究過古代印度的歷史,但是,也能看出來,整個建築的風格是融合了希臘建築,波斯建築,包括埃及的浮雕和印度本地的一些藝術風格。

請注意上圖中木門兩側牆壁上的馬賽克圖案。這與我在三星堆博物館裡看到的青銅樹的設計非常相似。索娜爾岡的宮殿的建造年代要遠遠晚於三星堆遺址,所以,這種裝飾風格的設計圖樣究竟是誰影響了誰還真不好說。我只能說,文明的流淌並不是單向進行的,而是會有回溯,這是一種互動式的影響。

當時我還沒有數碼相機,所以,很多照片都因為搬家流失掉了,但是,當時所見仍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宮殿的木製的大門上雕刻著精美繁複的孔雀圖案,還有就是在博物館中展出的一些浮雕殘片上具有非常典型的埃及浮雕風格的生死渡船的圖案,再有,就是宮殿門前巨大的水塘和帶有歐洲特色的手握兵器的騎士的塑像。這些都告訴我說,這裡曾經受到過多方面的建築文化的影響。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那些在門口,視窗,廊柱上方精美複雜的雕刻其實是受到了波斯建築的影響,因為,古代波斯地區的人們非常喜歡將墳墓建造在高高的崖壁上,並在入口處裝飾精美的雕刻,這樣的設計對後來羅馬和印度乃至東南亞的一些地方的建築裝飾藝術都有了深遠的影響。在東南亞比較典型的是吳哥窟中女神廟的雕刻,那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雕刻。

有關索娜爾岡的建築遺蹟吳哥窟的遺蹟咱們可以以後繼續深入探討。

在阿育王統治時期,佛教在印度空前繁盛,他為了推廣佛教,在國家各地修建後世著名的阿育王柱,在這些石柱上雕刻上一些勸人向善的法令和箴言。我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帕坦古城和巴德崗古城裡都見過這樣的柱狀建築,當時並不是知道這是著名的阿育王柱。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眼熟?雖然最終的功能樣式都有所變化,但是,和我們中國的華表是不是很像?

尼泊爾巴德崗古城的四方街廣場(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注意那個上方坐了國王雕塑的石柱。

阿育王禁止無意義的殺生,為平民建立醫院,為旅客建立休息的場所,對貧民施捨。並且親自朝拜佛陀的勝蹟,建立了許多的佛塔,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時期,共建立的八萬四千多座佛塔。

古代印度的塔的樣子和我們今天在國內看到的大多數的塔的樣子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首先塔在印度是從墳墓發展來的,早期的塔的樣子和我們現在某些地方的墳墓的樣子比較像。就是一個佔有一定面積的缽形的建築。所謂的缽,其實就是碗一樣的容器,古代的僧人們用來盛取食物的器具。

桑奇大塔據說並不是一時修建的,而是從公元前兩百年就開始修建,到了阿育王時期達到了最大的規模和最興盛的樣子。這裡面據說存放著佛骨舍利。

早期的塔的建築材料或者用土,或者用磚。後來塔的功能和形狀也在變化,我在尼泊爾看到的塔基本上處於原始的印度塔和中國的塔的過渡階段,要麼是矮胖的藏式白塔,要麼是稜角不是很分明的像是玉米一樣的石塔。

在中國,大家能夠看到的塔的主流樣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類似北海公園的白塔的那種藏式白塔,另外一種是大雁塔那樣的。而大雁塔那樣的帶飛簷並且多角的塔在中國佔比比較大。其用途除了旅遊觀光之外,在很多的寺廟裡,仍然在塔的內部陳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佛像,或者是存放著家裡故去的人的骨灰以作紀念。這也算是保留了塔最原始的一部分功能。

我見過的比較特殊的塔,是位於新疆吐魯番境內的,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蘇公塔,這個塔的建造風格受到了穆斯林建築的影響,塔身是圓柱形,其建設的初衷是為了感謝皇帝的恩德,而其內部則是一個巨大的清真寺。

阿育王即位第十七年,在華氏城,也就是孔雀王朝的都城舉行了第三次的佛教結集,使佛教成為印度全國性的宗教的。他還向周邊國家派出許多傳教團,使佛教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錫蘭,也就是今天的斯里蘭卡進行傳教。使斯里蘭卡至今都是南傳佛教的中心。也是在這一時期,佛教開始向東進入阿富汗地區,以及當時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國西部地區。

按照時間來說,佛教從公元前六百年到五百年間產生到公元前三百年左右阿育王時期開始興盛,併成為世界性宗教,用了兩三百年的時間。而阿育王時期,中國正處於戰國時期。那個時候,中原政治勢力的版圖最遠也就是到達今天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而新疆所在的西域地區,則是在由兩河流域遷徙到這裡的吐火羅人的各個部落所建立的國家的統治之下。

我們從頭整理一下時間軸,公元前八千年左右兩河流域的歐貝德人的祖先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他們的後人建立了歐貝德文明,有了宗教,神廟和城市的雛形。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時候因為氣候變化,歐貝德人南遷,到達蘇美爾地區,建立了蘇美爾城邦。從性質上來說,歐貝德文明和蘇美文明都屬於農耕文明。此時,在印度半島,哈拉帕文明興起。而在中國,此時存在的政治勢力是華夏族,東夷族,蜀山氏以及三苗族的前輩們各自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或者發展經濟貿易,或者征戰四方。(這一時期屬於中原的上古神話時期,所以,時間點上不是特別精確。)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時候,阿卡德人從歐洲遷徙到兩河流域,佔據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在公元前的2334年建立了阿卡德帝國。而同樣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居於中國四川地區的蜀山氏,在岷江上游建立了聚落,為後來的古蜀國的興起奠定基礎。而按照中國的史料記載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黃帝分別於阪泉之戰和逐鹿之戰中戰勝了炎帝和蚩尤,取得了華夏族的絕對統治權。炎黃子孫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公元前兩千年左右,講吐火羅語的庫提人從伊朗高原南下到達兩河流域,趁著阿卡德帝國後繼無人的時候,對這裡進行了一百多年的統治,然後被從敘利亞遷徙過來的亞莫利人奪取了兩河流域的統治權。亞莫利人建立了名垂千古的巴比倫王國。而在差不多同時期的公元前2070年代左右,大禹將權力轉交給自己的兒子終結了中國歷史上的禪讓制,開啟了中華民族四千多年的家天下的歷史時期。夏朝開始。

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原本生活在兩河流域北部的亞述人興起,他們推翻了亞莫利人的統治,同時驅逐了遊牧民族出身的庫提人,使得庫提人向東方遷徙,最終定居在蔥嶺-也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和中國的新疆地區。與此同時,印度半島的哈拉帕文明開始因為來自北方的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消亡,而中原地區,此時處於商朝中期。

這一系列的因為權力鬥爭而導致的遷徙,以及和平時期的貿易往來,使得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半島和中原地區的人們有機會溝通交流。因此促進了文化,建築,科技,藝術乃至生產力的發展。一寫就剎不住閘,感覺還有很多話沒講透,沒關係,下次繼續。

總的來說,上古時期的人們雖然交通技術與條件都不如今天的我們,但是,他們萬里迢迢隔山隔海的交流從沒有停止過。(待續)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何其倏忽,秦國六百年,秦朝十五年,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