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韋莊的一首《臺城》,訴說著晚唐的無可奈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千年後的晚清同樣是奈何無可。

餘秋雨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將晚清帝師王國維的死歸結為死於一種文化,真的不無道理。

在一種文化行將覆滅之際,那種大廈將傾,狂瀾既倒的壓抑與無助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真實反映吧。

就像莫斯科上空迴盪的哀樂預示著前蘇聯的末日一樣,

晚清,這座封建文化最後的一道堡壘已經風雨飄搖,支撐這座堡壘的風雲人物,豪傑精英正在一個接一個的離開:

曾國藩1872年3月20日病逝於南京,

左宗棠1885年9月5日病逝於福州,

李鴻章1901年11月7日病逝於北京,

張之洞1909年10月 4日病逝於北京,

……

0 1曾國藩,中國士大夫的終極人格

曾國藩,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

身為一個漢族官員,在滿清統治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時,他挺身而出,組建湘軍對抗太天平天國,雖然屢戰屢敗,但卻屢敗屢戰,真有種拼了性命也要保下大清江山社稷的感覺。

這位被後世稱為完人的湖南聖賢,深諳官場規則,精通識人用人之道,在晚清的政治舞臺上左右逢源,青雲直上,不僅官做得大,而且桃李滿天下。

後人這樣評價道: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的風雲人物,中國本土最具勇敢堅毅的改革家,中國歷史上最具完善人格計程車大夫,中國傳統文化最具理想的化身,曾國潘的離世,象徵著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

0 2左宗棠,大清帝國的萬里長城

左宗棠的一生,最輝煌的是收復六分之一的國土。

這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家之福。

大將籌邊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是左宗棠的好友浙江巡撫楊昌浚看到新疆建省後的繁榮情景時寫的一首稱誦他的詩。

而《清史稿》載:“宗棠有霸才。”

是啊,同為漢族官員,他早年助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初露鋒芒;中年率軍西征新疆,收復伊犁,大展身手;晚年興辦工廠,大搞洋務,遊刃有餘。

左宗棠的一生可謂戰功赫赫,事功煌煌。

尤其是在大清國運日下積貧積弱之時,左宗棠仍能挺身而出,置個人生死安危於不顧,奮起抵抗外侮,出兵西北,收復伊犁,以個人之力修補華夏萬里長城,真可謂蓋世豪傑,民族英雄。

所以左宗棠死後,大清朝再無威猛之人,帝國的萬里長城也將隨之崩塌。

0 3李鴻章,唯一能與列強爭長短的人

李鴻章一生代表清廷簽下了30多個條約,多數為不平等條約。

拋開李鴻章的功過是非暫且不論,他應該是繼曾國藩之後晚晴政壇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沒落的大清帝國所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的一生可謂充滿傳奇色彩。

他初在曾國藩帳下做幕僚,又在曾的幫助下組建淮軍,聯合湘軍共同圍剿太平天國,可後來湘軍幾乎被裁撤殆盡,而淮軍卻日益壯大;後來他還在出使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差點身亡,逃過一劫的他之後又出訪歐美,頗受禮遇。

作為淮軍統帥和建立者,他對現代工業和軍事見解獨到。

他認為大清帝國最大的威脅來自海上,於是後期開始大辦洋務,籌建現代海軍。

李鴻章對自己的評價是大清帝國這座房屋的裱糊匠,雖然竭盡精力為大清裝門面,卻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誰都知道紙糊的東西經不起風吹雨打。

0 4張之洞,文弱書生的強悍一面

張之洞,一個文弱探花,一個強悍香帥。

中國讀書人的心中都有個出將入相的夢想。

張之洞躋身行伍,坐鎮兩廣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會不會在法國人的堅船利炮威嚇下,兩股戰戰急於先走。

可讓人意外的是,就是這個書生,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鎮南關一戰功成。

作為一個文人,他尤其關注中國教育,並與袁世凱一起奏請廢除科舉,興辦學校;作為一個洋務派,他興辦的漢陽鐵廠製造出了大清王朝的掘墓利器——漢陽造鋼槍。

張之洞這個四朝老臣,臨死之時還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撫民眾。

攝政王載灃揚揚得意道:“不怕,有兵在。”

張之洞從此再無一語有關國計民生的大計獻於攝政王大人之前。

當天,張之洞便在哀嘆“國運盡矣”聲中去世。

……

嗚呼,股肱已死,鴻儒既忘,國運盡矣。

大清,這個最後的封建王朝,就像一個轟然倒塌的大廈,再無人能撐得起了。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末老照片,新娘在公婆面前羞羞答答,留守太監提著蒲扇一身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