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因強調信仰者應忠於上帝,因此基督教遭到羅馬統治者反對

羅馬帝國時期對於宗教信仰方面,實際上一直呈現出比較寬容的態度表現,這是因為在共和國和帝國前期,國內所流行的宗教信仰,對國家統治集團並沒有造成致命衝擊。

與此同時,羅馬公民對於宗教的信仰,也僅僅是停留在神話傳說和迷信祭祀方面,這種狹隘的宗教信仰,並沒有對統治集團當時的統治局面造成威脅,因此宗教寬容自由的風氣,成為這一時期羅馬社會的主要特徵之一。

不過隨著基督教的傳入,這使得羅馬帝國及其以前,原有的宗教信仰形勢出現了劇烈變化。原因就在於此前的那種神話傳說、神人同形同姓論已經趨於瓦解。

並不是說此時羅馬社會的人文意識已經泯滅,而是基督教那種內在的巨大影響力和感染力,特別是關於救世主力量的鼓吹,使得羅馬皇帝已經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統治壓力。

因為羅馬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自然要控制著世俗社會和神學世界的所有權利,否則這種皇帝寶座就是不穩定的。

基督教勢力主張救世主信仰,將拯救人類於水火之中的重任交予了上帝,並且主張每個人應該虔誠信仰上帝,而不是忠於令他們長期飽受戰亂和剝削的現實世界統治者。

這種思想很明顯就是,動搖了羅馬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崇高地位,因此必然會遭受羅馬統治集團的強烈抵制。

基督教快速發展,很快成為羅馬的國教

一輪接一輪的宗教屠殺,令大批基督教信徒喪命於此,但是這種強力屠殺卻激起了基督教,在基層社會中的生命力,屠殺的越多,反而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基督教所宣傳的宗教思想是正確的。

這些信徒越來越相信上帝是存在,越來越相信自己虔誠的信仰,是可以改變自己當前苦難的生活的,因此基督教在遭遇發展黑暗期的階段中,群眾基礎卻一直在與日俱增。

久而久之,基督教的影響力已經開始突破基層社會,逐漸向官員和貴族勢力中滲透,越來越大的帝國核心集團成員,開始轉變為了基督教徒。

這種情況令羅馬皇帝已經深刻意識到,透過強力和屠殺政策,抵制基督教的傳播方法,已經不可能再會生效了,為了緩解帝國內部尖銳的宗教矛盾,時任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佈《米蘭敕令》,宣佈了基督教在帝國內部傳播具有合法性。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提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在日後分裂的東、西羅馬帝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基督教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宗教思想基礎,起初基督教同樣有著輝煌的發展過程。

但是隨著拜占庭帝國的危機頻現,特別是伊斯蘭勢力的入侵,使得基督教的統治地位出現了搖擺,最為顯著的就是在拜占庭伊蘇里亞王朝時期,里奧三世發動的聖像破壞運動。

聖像破壞運動,是拜占庭帝國發展歷史中的一件大事,這並不僅僅是針對教會,發動的一場破壞和壓制行動,在這件事情的背後,其實有著非常深刻的歷史原因。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為神權與世俗權力的鬥爭,在伊蘇里亞王朝建立之初,就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依靠軍事力量崛起,併成為帝國皇帝的里奧三世,為了能夠加強君主專制,便對跋扈已久的教會勢力發動了進攻。

經歷諸多坎坷,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的確,在基督教傳入羅馬帝國的初期階段,其發展情形並不順暢,甚至遭到了官員和貴族勢力的全方面抵制。

而當人們都以為基督教,就此會在羅馬帝國銷聲匿跡之時,此時的基督教卻又奇蹟般地,爆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因為其在羅馬帝國的基層社會中的基層民眾,有著廣泛的信仰基礎。也就是說,基督教雖然遭遇到了上層勢力的抵制。

但是基層社會中的滋生蔓延,卻是令統治者也無能為力,為此羅馬帝國統治集團,還發動了大規模的屠殺基督教徒運動。

而隨著基督教影響勢力的擴大,並且最終在公元395年是演變成為了羅馬國教,這令整個帝國的宗教信仰,實際上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拜占庭帝國時期教會勢力的瘋狂擴張,實際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王權,而依靠軍事力量上位的里奧三世,必然不會就這樣長期讓教會與自己並立。

再加上前線戰事吃緊,財政壓力不斷加大,這就更加堅定了里奧三世打壓教會勢力,發動一場空前宗教運動的想法。

聖像破壞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而透過此次運動,教會勢力開始有所收斂,王權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因此這對於當時帝國的發展來說,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23民國臨城大劫案:抓了39個洋人,一個洋人贖金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