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69年前的今天,1950年10月25日,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突然向“聯合國軍”發起致命攻擊,這是志願軍祕密赴北韓後的首戰,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以後這一天——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為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小兵特釋出本文!

向志願軍烈士致敬!

向毛主席致敬!

向毛岸英同志致敬!

向今天依然在捍衛紅色江山,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英雄們致敬!

69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為祖國、為履行國際主義義務、為世界和平進行的正義戰爭。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壯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拐點,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敢於在資本主義列強面前說“不”的一戰,是毛澤東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之後,真正站穩腳跟、挺起胸膛、找回自信與尊嚴的一戰。正是這一仗,為中國爭取了幾十年的和平建設環境,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走上世界民族之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偉大祖國的重新崛起獻上了一份厚重的奠基禮。

然而,長年來總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從不同立場歪曲詆譭抗美援朝戰爭,將我方從決策到戰爭整個過程中值得總結經驗教訓的地方加以指責,從敵方資料庫蒐集到的資料作“真相”為美國辯護。說什麼美國並“不想和中國打一場大戰”,“戰爭對中國並不是迫在眉睫”,戰爭雖然“鞏固了新政權,但客觀的外國史家都認為戰爭的消極影響要多得多”等等,不一而足。將各種說法歸結起來,就是抗美援朝這場戰爭該不該打、能不能打嬴、嬴了沒有、嬴得值不值得四個問題。

本文就圍繞這四個問題談談認識,供批評指正。

第一,抗美援朝戰爭,究竟該不該打?

抗美援朝這一決策之難下,不僅難在新中國成立剛一年,舊中國遺留下來滿目瘡痍、民窮財盡的爛攤子急待收拾,也難在中蘇朝三國之間關係處理上。

北韓南北分治的根子,在於美蘇兩強拿別國主權搞交易的雅爾塔協定,而南北北韓的統一,則是北韓半島人民的共同願望。因此,不論是李承晚的“北進統一”,還是金日成的南進戰略,都是北韓人民自己的事情,當然也都離不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背景因素。

面對美國對北韓內政問題的橫加干涉,特別是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已經對中國東北造成了巨大威脅,毛主席不得不做出出兵北韓的決策。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他深知中國介入北韓所面臨的困難,但從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上考慮,他決不能讓美國軍隊屯兵鴨綠江邊,也不能失去北韓這個屏障。諳熟中國歷史的毛澤東,自然地會聯想到公元前100年時的漢武帝尚且明白這個道理,難道我毛澤東還不明白嗎?正如他對周世釗說的,要說建設重要,我可以講一百條一千條理由,但不能敵住六個字:不能置之不理。

這首歌回答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出兵:《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

眾所周知,任何國家都希望有一個和睦友好的鄰邦,如果是敵對的鄰國,也希望有一個緩衝區,以確保自己國家的安全。這裡涉及如何認識“國家安全觀”的問題上,存在著積極創造條件和消極應對的兩種態度,也是決策層與毛澤東認識差距所在。事實是,除了殖民時代的帝國主義可以遠涉重洋去發動侵略戰爭外,古今中外的戰爭都是在處理友鄰關係上引發的。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以後,在資本主義包圍下如何處理好鄰國關係,直接影響著現實的和長遠的安危問題。

毛澤東從國內革命戰爭取得勝利後,就把中國的問題和世界聯絡起來,從國際戰略高度思考鄰國問題和國家安全的高度作出抗美援朝決策的。有的人認為,抗美援朝本該是蘇聯承擔的國際主義義務,由我們來承擔,吃了大虧,還“使中國無限期延緩了臺灣統一”。這是一種偏見。誠然,北韓戰爭沒有達成最初的戰略目的,這與朝蘇領導人對當時形勢判斷有關,認為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不會直接出兵或來不及出兵就解決了(毛澤東在7-9月間,有三次要總參提醒朝方注意後方未聽進去,也如此)。這是事後看到不足之處,但與中國作出抗美援朝的決策無關。同時要指出,儘管北韓戰爭沒有達到初衷目的,但中朝兩支軍隊粉碎了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支援李承晚“北進統一”計劃,卻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這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鐵證。

還值得指出:中國臺灣問題雖然因抗美援朝戰爭延緩了當年的部署,但隨著不公開的援越抗美戰爭的節節勝利,讓美國總統尼克松為擺脫越戰泥潭而有求於毛澤東,就以承認“一箇中國”為主要條件,叩門求見毛澤東,從而打開了中美關係,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條件。只是毛澤東沒有親自解決和平統一臺灣而先逝了,這使得毛澤東在臨終前感嘆“一生兩件事”的不足。

第二,抗美援朝這一仗,“能不能”打贏?

毛澤東和黨中央對抗美援朝的決策之難下,不在“該不該”支援的問題,而在於“能不能”打嬴的疑慮。其焦點就在於我軍裝備太差,同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相比較,懸殊太大,打嬴了固然好,打不好就會惹禍燒身。

毛主席在十月二日起草給斯大林一日覆電稿的第五點說:“根據我們所知的材料,美國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內,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徑的各種炮一千五百門,而我們的一個軍(三個師)只有這樣的炮三十六門。敵有制空權,而我們開始訓練的一批空軍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飛機可以用於作戰。因此,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全文參《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539-541頁)。

這份電報表明,敵我裝備上的懸殊也是毛澤東擔心的主要問題。向斯大林提此問題,就在要求裝備援助。八日,周恩來、林b去同斯大林談判,就是帶著有條件的出兵與不出兵兩種意見去的,如出兵必須有蘇聯空軍支援。斯大林說空軍要待二個至二個半月以後,並將這一意見由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電告毛澤東,還要毛澤東做好在東北接納北韓流wang政府的準備。毛澤東接電後,覺得斯大林說變就變,可以對我不講信用,但我毛澤東不能對金日成不講信義。十二日,召開政zhi局會議決定,即使蘇聯不出空軍,在美軍越三八線情況下仍然出兵。並於十三日電告周恩來轉斯大林:“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令人奇怪的是這些曲折發展過程,也被歪曲為毛澤東顧慮重重、猶豫不決的依據。

自從斯大林和金日成要求中國出兵抗美援朝以後,黨內外議論紛紛,黨內領導層多數有顧慮,擔心與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打仗。有的民zhu人士諫言:“不能和美國打仗,千萬不要引火燒身。”認為北方同美國打仗,會給蔣介石在南方反gong大陸機會。大家對打出去會是什麼結果:打勝、打平還是打敗?憂心重重。其實,毛澤東何嘗不曾考慮打敗的結果呢?正如後來他對金日成說的,打過鴨綠江去後,無非是被美國人趕回鴨綠江西來,這樣為我們再打過去有了理由。我們還可以聯合組織游擊隊同他幹,讓他們佔領鴨綠江東也不放心。這段話告訴我們:

一、毛澤東主張出兵援朝是作了全面考慮的;

二、中國要發展強大,遲早都離不開同美國較量的;

三、與其讓美國進來在東北打,不如出去在北韓打。

這就是毛澤東比一般人考慮得更深、更全、更遠之處。

毛澤東從來認為,戰爭的勝負不僅是經濟力和軍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與人心的對比。我們進行“抗美援朝”是美國戰火燒到家門口被逼應戰的正義之戰,因而能激起全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激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億萬人民同仇敵愾,這是美國不可能有的優勢。杜魯門派兵遠涉重洋到北韓來“保衛”美國,美國人民能信服嗎?儘管國會成員說三道四,新聞記者評頭品足,根本不會有統一認識和一致行動,前方打仗,後方反戰,就成必然。

在中國,由於共產黨代表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只要中央作出決定,毛澤東主席一號召,全國上下一致行動,為著共同目標,勇往向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美國有原子彈,但不是獨家有,蘇聯也有,核訛詐不了我們,只能打常規戰爭。就憑我們軍隊的政治素質,憑著我們以弱勝強的戰略戰術,美國的“一長”(指鋼鐵多、飛機大炮的優勢)“三短”(戰線太長、後方太遠、不義之戰)就會在交戰中顯示高低。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次雙方國力軍力極不對稱的戰爭,一方是剛從貧窮落後中建立的新國家,一方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前者“能不能”對後者說“不”,這不僅是國家級的難題,也是世界級的難題。毛澤東是解讀回答得最完整的一位偉人。

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但也是被神化了的人。

那麼,他“神”在哪裡?

一、毛澤東有一個善於學習的愛好。

二、毛澤東有比人更為豐富多彩的社會閱歷和實際經驗。

三、毛澤東有一個思維創新的頭腦。

四、毛澤東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為了革命,一家出了六位烈士,抗美援朝率先將自己的兒子送上前線。他胸懷世界,用人處事大公無私,能容天下能人,絕不同流合汙,哪怕得罪過許多人,卻沒有一個私敵。

這四條相互聯絡、互為作用,造就毛澤東從一個普通知識分子成就為集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謀略家於一身,併兼有詩人、書法家的一位全面領xiu人物。正是基於這四個特點,不僅能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反映他的雄才大略,並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和實踐中回答了“能不能”的問題為世界所折服。

第三,抗美援朝戰爭,究竟有沒有打贏、打勝?

怎樣看抗美援朝戰爭勝負的問題,先要弄清北韓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兩個相似又有區別的概念。

北韓戰爭也稱“韓戰”。北韓與南韓都是北韓半島歷史上使用過的國名國號,叫南北北韓也好,或南北韓也好,名稱不同,實質一樣。北韓戰爭本是南北方圍繞各自目標進行統一的內戰,由於先有美國的干預侵略,隨有中國志願軍的參戰,這就形成朝中兩軍為一方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為一方的區域性性的國際戰爭。

這樣,從國際角度看,由於北韓戰爭最終在戰爭發起的地方簽訂了停戰協定,所以,戰爭結果而論,北方沒有達成南進統一的戰略目的,南韓也沒有完成“北進統一”的任務,雙方打了平手。但如果從雙方參戰國的數字比較,是二比十六的平局。

但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任務來講,雖然沒有把美軍趕出北韓半島,但支援北韓的結果是既保衛了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與主權,也保衛了祖國的安全,雙重任務完滿完成,打出了國威與軍威,這是無可置疑的一次偉大勝利,是世界公認的鐵案。

……

第四,抗美援朝戰爭,究竟贏得值不值?

講了“嬴沒嬴”之後,本來就沒有必要再講“值不值”了。不,這裡要回答的是“嬴”得“值不值”的問題。

有個別人會說,這場戰爭即使打嬴了,也是得不償失,不值得。他們會問:一是“中國都做對了嗎?中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中國人是不是應該對這場過去的戰爭有新的思考?”

我們知道,當帝國主義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中國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奮起抵抗,一是退卻忍讓,沒有第三條可選擇。我們選擇了抵抗,歷史已作了結論,證明中國的選擇是正確的。不論有些人從哪個角落找到所謂“客觀的外國史家”如何評論抗美援朝這場戰爭,但我們接觸到的外國人對中國參戰多是充分肯定的,而更多的美國人卻在嘆息自己的失敗。

那麼,按照某些人的反思去選擇,採取忍讓為國,對北韓戰事不予理睬,將會怎樣呢?後果不堪設想:

一是中國少了東北的安全屏障,友好的鄰邦北韓在美帝魔爪下覆亡,不顧友邦安危、實際是在孤立自己;

二是沒有安全的邊境就沒有安全的建設環境,美軍一旦佔領北韓,中國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就完全在美軍控制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談不上和平建設;

三是中國將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勢力的一個大舞臺,中國只能在夾縫中搖擺,在美蘇爭霸中依附於哪一方都會受到另一方攻擊,就連獨立的地位也沒有。

更為嚴重的是在美蘇爭霸的條件下,都在培養親己勢力,買辦、地方勢力隨之而起,最終將中國引向四分五裂的危險境地。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而未中斷的中華文明將毀於一旦。這絕非危言聳聽:一個國家與民族,不知自強是沒有出息的。而抗美援朝這一戰,真是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選擇了以鬥爭謀自強的關鍵性一仗。是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的第一仗。

抗美援朝這一仗值不值,也不能單純從戰爭本身看,還要環顧對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覺醒等全方位的影響作用。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正是新中國成立後醫治國內戰爭創傷、恢復經濟的三年期間。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僅沒有影響我們的經濟恢復工作,反而加快了這一恢復工作的程序,全國人民被極大的愛國熱情調動起來,紛紛以無別的熱情投入到國家的經濟工作中去。

在外交方面,中國並沒有因為同“聯合國軍”交戰而受到孤立,而是由於戰爭的勝利,打出了國威與軍威,國際朋友越來越多。建國之初,只有16個國家同中國建交,到戰爭結束後的1955年發展到23個。到了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參加“聯合國軍”與我作戰的國家也轉而同中國建交,作為西方大國之一的法國就率先於1964年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總而言之,抗美援朝戰爭這一仗要不要打?打得怎樣?值不值得?既要看戰爭當時的結局,也要看事後產生的影響;既要看有形的戰績,更要看無形的、對國家民族在發展中所起的歷史作用。

60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正是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原來對我黨抱有成見的斯大林,隨著戰爭的節節勝利,立即轉變對中共和毛澤東的看法。蘇聯在中國東北中長鐵路和旅大港就提前收回來了。

美國不服在北韓被一個“東亞病夫”的落後國家打敗,又在越南取代法國地位,扶植吳廷豔政權鎮壓胡志明的革命力量。當美國空軍對北方狂轟亂炸時,毛澤東發出一句話:不準美軍越過17度線。美國軍隊乖乖地聽命服從了。

北韓戰爭爆發,毛主席霸氣迴應,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

正是由於中國抗美反霸鬥爭的節節勝利,大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並把中國和毛澤東視為第三世界的旗手。七十年代開始,就因為北有抗美援朝的勝利,南有援越抗美的勝利推進,毛澤東把美蘇兩霸玩於股掌之中。曾幾何時,中國作為列強追逐的獵物,卻不費一槍一彈從美蘇兩霸夾縫中崛起,使世界形成中美蘇為三角的大格局。

這就是當年從毛澤東作出抗美援朝決策到他老人家逝世前後中國崛起的形勢變化。難道對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的影響作用,還有什麼值得質疑嗎?(張亦民)

紅色小兵整理

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千古奇女子,吹一手好笙,演奏《來鳳之曲》引來龍鳳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