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我國,養鳥歷史最早能追溯到商朝,商朝貴族性喜奢華,極愛蒐羅奇珍異獸賞玩,不過他們養鳥,多是觀賞之用。真正以養鳥為樂,最早有記載的,當屬唐太宗李世民。

01唐太宗養鳥趣事

太宗喜歡鷂、雄鷹等,還專門設立了官署——鷂坊,來飼養鷂鳥。據說有一隻鷂,不但性情溫馴,還能在手上起舞,深得太宗喜愛。魏徵得知此事後,認為太宗是玩物喪志,於是上言勸諫,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魏徵求見太宗商討國事,正好撞見太宗逗鳥。太宗一見魏徵來了,擔心這位毒舌諫官又要嘮叨不停,急忙把鷂藏在懷裡。但魏徵早就看見了,他故意東拉西扯地拖延時間,太宗不敢當面發作,只好忍耐聽著,希望老魏早點結束。好不容易等魏徵走了,太宗拿出鷂鳥一看,鷂鳥已經活活被悶死了。這也成就了魏徵勸諫的佳話。

02明憲宗逗鳥古畫

在國家博物館裡,藏著一幅《憲宗調禽圖軸》古畫。御花園中,一個太監雙手舉著紅色鳥籠,內有一隻黑色小鳥,看明憲宗的神態動作,明顯是在逗鳥賞玩。

明憲宗朱見深是個昏聵腐敗的皇帝,寵信貴妃萬貞兒 ,致使後宮參政,宦官當權,國運衰敗。另外,民間收藏家手中還有一幅古畫《御花園賞玩圖》,描繪憲宗在御花園鬥蟋蟀、鬥鵪鶉,養鳥養貓、彈琴下棋的悠閒生活。

03清八旗子弟引領的養鳥潮流

“貝勒爺手裡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這是清朝時期的一首童謠。

在清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身穿綾羅綢緞的王公貴族,大拇指上戴個通體碧綠或白色的玉扳指,手裡捏兩個核桃,然後提個鳥籠,滿大街晃悠,身後還跟著幾個跟班。看似一副紈絝子弟的模樣,但養鳥潮流就這樣被八旗子弟引領起來。

04市井衚衕裡的鳥籠

老舍的《茶館》裡,松二爺和常四爺一上場,倆人手裡各提著個鳥籠子,身材瘦小的松二爺提的是黃鳥籠子,人高馬大的常二爺提的是畫眉籠子。

八期子弟引領的養鳥潮流,後來逐漸走進京城的市井衚衕和犄角旮旯。旗人養鳥提籠有個講究,即文百靈,武畫眉。習文的人,提百靈籠,當武差的人提畫眉籠。

05鳥籠傳承的傳統文化

從唐朝到清朝,歷經漫長的歲月,養鳥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不但鳥的種類、玩法越來越講究,養鳥器具也越來越精緻,隨著鳥籠工藝的提升和革新,鳥籠慢慢地成了一種可觀賞的文玩。

鳥籠基本組成件有板頂、籠架、籠條、籠門、籠鉤、籠圏、底圈、籠底等。配件由盛糞板、曬槓、鳥食罐、水缸、玉扳指、馬尾絃線等組成。對於愛鳥人來講,鳥籠是至寶,有的人窮其一生就為獲得一隻心儀鳥籠。

鳥籠看似簡單,但每個組成部件,都是一件獨具匠心的工藝品。如今,人們欣賞的不單單是鳥籠的工藝性,還有融入其中的那種難捨難分的傳統文化。目前,鳥籠也被列入了非遺專案。

3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兩件事岳飛走上朝廷對立面,“岳飛特賜死”,他被抄沒了多少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