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後,美兩國選擇三八線分割朝鮮,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三八線”,就沒有朝鮮戰爭,也就沒有後來的中國抗美援朝,那麼,“三八線”怎麼會有如此強大的魔力?

“三八線”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與中日甲午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甲午戰爭

1894年7月,日本侵略朝鮮,威脅東北,那可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呀,清王朝肯定不能不管呀,於是就找日本人談判,中日之談了幾次,沒談成,沒辦法,那就只能打了。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爆發了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清王朝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第一條就是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從此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朝鮮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

沙皇俄國一看,清王朝連小小的日本都打不過,乘機向東亞方向擴張。1895年4月17日(即《馬關條約》簽字當天),俄羅斯政府夥同德、法兩國,對日本施加壓力,演出了一場“三國干涉還遼”的鬧劇。1896年,以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有功,沙俄誘騙清廷簽下《中俄密約》,攫取了包括東三省鐵路修築和經營權、戰時港口使用權在內的諸多利益。

三八線

日本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一時無力進行新的戰爭,北方俄國的崛起也讓日本深感不安,沙俄也沒有做好與日本開戰的準備,1896年,沙俄提出以北緯38°線劃分朝鮮半島,日本人只好同意,這樣三八線就首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直至1904年3月日俄戰爭爆發,1905年沙俄戰敗,朝鮮半島全境才被納入日本的管轄,並在1910年被徹底的吞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不久,還出現一件事,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鮮半島的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部分:“三八線”以北的日軍歸關東軍指揮,“三八線”以南的日軍則由日軍大本營直轄。這樣,“三八線”在實質上為後來蘇聯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對日本關東軍作戰,而美國在朝鮮半島南部和日本列島與日軍大本營直轄部隊作戰提供了客觀依據。

“三八線”第二次登上歷史舞臺是由兩位美國上校在30分鐘內確定的。

鮮血染紅三八線

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與羅斯福私下會晤,他們會晤是為了什麼呢?當時,美國從太平洋上的島嶼,採用蛙跳戰術,一路打到日本的本土,戰事慘烈,傷亡很大,羅斯福不想再到朝鮮和中國的東北去打日本人,這個任務只能交給蘇聯人去完成。對這一點雙方心照不宣,很快達成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有,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及朝鮮,消滅日本人,美國保證不干涉戰後蘇聯在遠東的利益,對戰後的朝鮮先採取國際託管的方式進行管理,直到朝鮮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府,當時雙方對朝鮮都不太上心,這一協議的內容到波茨坦會議時都沒有變動過。蘇聯在遠東的利益之一是蒙古就獨立了,蔣介石政府曾經抗議過,但美蘇兩國說,抗議無效,這就是大國的流氓之處。

蘇聯按計劃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對日本宣戰。8月10日,向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發動進攻,蘇軍迅速向南,美軍設想的日本人頑強抵抗和激烈衝突沒有發生,蘇軍進攻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美國人的預計,很可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這時候,美國軍隊也發動了針對日本本土的對日戰爭,大部分美軍仍然在琉球與日軍決戰,即使是沖繩近在咫尺的美軍,也離朝鮮半島超過600公里,不能迅速進入。

在整個朝鮮半島都將被蘇聯獨佔的形勢下,美國又獲得了日本即將投降的訊息,這真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美國召開緊急會議,迅速商討對策。陸軍部助理部長約翰·麥克洛伊便請拉斯克和政策組負責人查爾斯·博尼斯蒂爾上校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們搞出“一條儘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界線。

三八線態勢圖

由於時間緊迫,只留了30分鐘給兩位上校。最初,博尼斯蒂爾曾設想按朝鮮的實際行政區劃來劃分受降界線,但身邊卻沒有資料。當他對著朝鮮半島的地圖苦思冥想之際,突然發現北緯38度線正好從半島中部穿過,而且漢城及附近的集中營都在“三八線”以南——於是,他決定用“三八線”作為受降區域分界線……

8月1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了這一建議。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後,杜魯門立即透過密電把三八線的建議傳達給蘇軍總司令斯大林。次日,斯大林同意了美國的提議。由此三八線再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三八線”人為地割裂了朝鮮半島,在後面的戰爭中被鮮血染紅

三八線分割朝鮮

“三八線”是美蘇兩大強國在政治、軍事博弈中人為劃出來的分界線,戰後,蘇聯在北方扶持了金日成政府,美國在南方扶持了李承晚政府,三八線成了美蘇兩陣營對峙的最前沿,從三八線劃定之日起,三八線附近就戰事不斷,最終爆發朝鮮戰爭,先是金日成將李承晚幾乎趕下海,接著美軍幾乎將金日成趕過鴨綠江,中國被迫出兵,將美軍又趕回三八線,三年多的朝鮮戰爭,中美軍隊加上朝鮮軍隊,幾百萬人,捉對廝殺,死傷無數,鮮血染紅了三八線。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錦衣之下:明代的錦衣衛和六扇門有什麼區別,瘦馬又有什麼淵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