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有可能會引起公憤。
大家就當作一個小品,且聽我先說一下論據。

乾隆與和珅的故事,家喻戶曉。
尤其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把乾隆、和珅、紀曉嵐三個人的故事,描述的有聲有色。
和珅是史上第一貪官,但他卻非常能辦事,乾隆也非常重用。
他有一次和珅受命發糧賑災。

傳統的做法,就是一級一級自上而下發糧食,然後開粥篷,讓災民排隊免費領粥。
但和珅卻幹了兩件荒唐事兒:
①往米粥裡摻沙子②給官員們發回扣。紀曉嵐知道了,立刻向乾隆報告:和珅喪心病狂、貪贓枉法。

結果乾隆呵呵一笑,不予置評。
為什麼?紀曉嵐想不通,最後還是和珅親自解答了他的疑惑。
“我的紀大人,不摻沙子的粥,人人都來搶,你分得清誰是災民嗎?各地官員都活不下去,誰來負責賑災?您親自去嗎?
紀曉嵐無奈的搖了搖頭。

堅持正義,做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好人,有時是簡單的。
但為了結果變通,做一個不被人理解,但卻能拯救更多災民的壞人,其實很難。
和珅為人處世通透,他看得懂,算得準人心險惡,但最難得的是他已經放下了自我,洗掉了心理潔癖,只要事情辦好,只要能救更多人,只要主子懂我就夠了。
這份通透裡帶著實用主義。
現在你就懂了,為什麼乾隆明知道和珅是貪官,卻還把他放到那麼重要的位置了吧?
乾隆號稱”十全老人“,想必智商和情商不亞於紀曉嵐。

治理偌大的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會用人。
重用劉墉、紀曉嵐,因為他們是好人,能人,是讀書人的表率,但有些事他們不會做,不屑於做。
這就需要會猜乾隆心意的和珅。
年輕人的眼裡,容不下沙子。
乾隆用好人,也用壞人,只要能幫他延續盛世,只要能讓百姓富足,他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是人人都能做帝王,如果你是乾隆,你會容得下和珅嗎?
— end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