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七雄,秦是對別的國家最大的威脅,怎樣對付秦,成了那裡各國最頭疼的問題。當時,在各國進行遊說的人,稱為縱橫家。縱就是合縱,橫就是連橫。合縱就是從北到南的各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連橫就是從西邊的秦到東方各國,由秦各個擊破。

主張合縱的,是蘇秦。推行連橫的,是張儀。這裡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先來看蘇秦是如何讓六國合縱的。

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在此之前,洛陽人蘇秦與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學成之後,他們遊歷各國。

關於合縱連橫的連環畫

最初,蘇秦向秦惠王提出兼併天下的辦法,秦惠王不予採納,蘇秦又到燕國,向燕文公遊說:

燕之所以沒有受到外國軍隊的侵犯,是靠趙國在南方形成了一道屏障。秦要來攻燕,相距千里,不易成功,但趙國要來攻燕,只有一百多里,非常容易。燕國如果擔憂秦的侵犯,而不擔心趙的進攻,這樣考慮問題,就是最大的失誤。願大王與南面的趙國結成親睦關係,這樣燕國就不會有災難。

燕文公聽從了這個建議,並送給蘇秦一些車馬,讓他到趙國去遊說。

蘇秦到了趙國,對趙肅侯說:當今之世,華山以東的國家以趙國最強,秦國最害怕的就是趙國。但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出兵,卻是因為害怕韓、魏二國在後面趁機攻秦。秦要是攻韓與魏,沒有高山大河的障礙,一點點地蠶食二國的領土,就是逼迫二國的都城。這樣,韓、魏二國就抵擋不住秦的攻勢,一定會向秦國稱臣。秦國除掉了韓、魏的障礙,則下一步就會向趙國進攻。

從地圖上看,六國的領土,比秦國大五倍,六國的軍隊,比秦國大十倍。因此,六國如果聯合起來,合力向西攻秦,秦必會被攻下。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各國的領土給秦國,這樣就會使秦變得最為富強。他們沒有想到,用連橫的辦法來對付秦國,希望透過割地討好秦國,這是最差的辦法。

我為大王考慮,不如讓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這是與連橫正相反的合縱,讓各國的將相到趙國的洹水河畔會面,大家結成盟國,約定:秦攻一國,其他五國都出兵救援,如果不出兵,其他五國都來討伐他。

如果六國合縱,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秦國的軍隊一定不敢出函谷關而來禍害華山以東的國家了。

趙肅侯聽了此計,非常高興,厚待蘇秦,賞給許多財物,讓他到六國遊說,聯合對付秦國。

正好這時秦國派大將犀首率軍攻魏,將魏軍打得大敗,俘虜了魏將龍賈,佔領了魏國的雕陰,又準備繼續向東進軍。

蘇秦怕秦軍進到趙國而使六國不敢結成盟國,但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前往秦國,他想到一個辦法,激怒張儀,讓張儀前去秦國。

張儀是魏國人,以前與蘇秦一起跟鬼谷先生學縱橫術(即合縱連橫的方法與技巧),蘇秦知道自己不如張儀學得好。但張儀遊說諸國,也沒人賞識他,受困於楚國,於是蘇秦把他叫到趙國,對他進行羞辱。

張儀認為各國中只有秦國能對趙國形成威脅,於是他就逃到秦國。但他沒有想到這是蘇秦的計謀,即有意激怒張儀,而讓張儀投靠秦國。

張儀前往秦國時,蘇秦又偷偷派一個人作為舍人跟隨張儀,帶上許多金幣和各種物資,加以資助。張儀到了秦國,見了秦王,獻上連橫之計,秦王非常高興,就讓張儀擔任客卿,即外國人在秦國任卿相。

這裡那個舍人向張儀告辭,說:蘇秦擔心秦國攻趙,使合縱的盟約失敗,他認為只有你能得到秦王的信任,而掌握秦國的大權,所以故意羞辱激怒你,並讓我帶來許多金幣與各種物資,幫助你來秦國。這都是蘇秦的計謀。

張儀說:哎呀!這是我落入人家的計謀還不知道,可見我不如蘇秦。請你替我向蘇秦道謝,在蘇秦施行合縱之計時,我哪裡敢說什麼呢!

在這種情況下,蘇秦放心了,於是他去遊說韓國的宣惠王,說:

韓國土地方圓九百餘里,軍隊有數十萬,天下的強弓勁弩利劍,都由韓國出產。韓國士兵弓箭射得元,瞬間就是百發,還不停止。以韓國士兵的勇敢,加上他們身披堅甲,又有勁弩,帶著利劍,一人當百,也不足以形容。大王向秦國示弱,秦國必定會索取宜陽、成皋等地。今年答應了秦的要求,明年他又會來索取土地。要給他也沒有土地了,不給他,則前功盡棄,其後的災禍也免不了。

況且大王的土地總有一天會耗盡,而秦的要求卻沒有完,用韓國有限的土地應付秦國無窮的要求,這就是所謂的用自己的財產土地結下無窮的怨禍,不用開戰,就使國家削弱了。老百姓說:寧為雞口,不做牛後。大王如此賢明,又有如此強大的兵力,卻落個牛後的名聲,我也替大王羞愧。

韓宣惠王聽從了蘇秦的建議,不向秦示弱。

蘇秦又到魏國遊說魏襄王,他說:

大王的領土方圓千里,從數字上看並不太大,但田野中的房屋的數量則很多,竟至於沒有地方可以放牧割草。魏國的人民之多,車馬之多,難以計數,日夜行走不斷,車馬聲隆隆不絕,就像有一支大軍。

我估計大王的國家不小於楚國,聽說大王計程車兵有武士二十萬,蒼頭兵二十萬,奮擊兵二十萬,還有各種支援軍隊的人員十萬,戰車有六百輛,馬有五千匹。有著這樣強大的兵力,卻聽信了一些人的勸說,要向秦國稱臣。我國的君主趙王讓我來為大王謀劃,與六國結盟,只要大王頒下詔令,事情就辦成了。

魏襄王也聽從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來到齊國,向齊威王獻上計策,他說:

齊國四面都有險要的關塞,領土方圓二千多里,士兵數十萬,糧食堆積如山。齊國的軍隊非常出色,各支部隊,進攻如刀鋒箭矢,作戰如雷霆,佈陣如風雨。如果要徵兵作戰,齊國本土的人口就足夠了,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徵召。

我聽說,齊國的臨菑有七萬戶,一戶有三個男子,就在臨菑徵召士兵,不用徵召遠方的縣中,就能徵召士兵二十一萬。臨菑一地,富裕殷實,市民都喜歡鬥雞、養狗、賭棋、踢球,可知臨菑城的居民是多麼富裕。臨菑的大街上,車輛多得都挪不出空來,人與人擁擠得肩挨肩,衣襟連起來就如同帳幕,人們的汗水揮起來就如同下大雨。

韓、魏二國之所以害怕秦國,是因為他們與秦國接壤,出兵作戰,也是實力相當,一旦開戰,不用十天,就決出了勝負。韓、魏就算戰勝了秦國,也會兵力損失過多,之後也守不住四方的邊境。如果戰敗了,則國家就危險了,很快就會亡國。

所以,韓、魏把與秦國開戰看得非常重,而只好選擇臣服,以免馬上亡國。

現在秦國要來攻齊,就不會是這樣。一是因為齊國的領土是韓、魏的二倍,秦軍要來攻齊,就必須經過原來衛國的陽晉狹道和亢父險隘,在這些地方,秦國軍隊的車輛和騎兵都不能並排通行。一百人在此守著天險,一千人也不能透過。秦國就是想深入齊國來作戰,也會擔心後方有韓、魏的襲擾之兵。所以,秦國對齊國只能採取虛張聲勢的辦法,而並不敢真正進軍。這證明秦國不能危害齊國。

齊國對此如果看不清楚,卻要對秦臣服,這就是齊國大臣的失誤了。現在按我的辦法,就會既沒有臣服於秦的名聲,又有強大國家的實力,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思考我的建議。

齊威王相信了蘇秦的分析,答應與六國結盟。

蘇秦又來到楚國,對楚威王說:

楚是天下的強國,土地方圓六千餘里,士兵有上百萬,戰車有一千輛,騎兵上萬,糧食可吃十年,這是稱霸天下的資本。

秦最害怕的就是楚國,楚國強,秦就弱,秦國強,楚就弱。兩國是勢不兩立的天敵。

所以為大王考慮,最好的方法是與其他各國結盟,以此孤立秦國。我請求大王命秦以來的六國在每個季節來向楚進貢,聽從大王的詔令。讓他們把國家的命運交由楚國保護,各國都訓練軍隊,準備武器,由大王統一指揮。

如果六國結盟,實行合縱之計,各國都會順從於楚國,而六國不結盟,就會讓秦國形成連橫的態勢,那樣的話,楚只能向秦國割地稱臣。

這兩個方案差別太大了,大王採取哪一種方案呢?

楚威王也同意了蘇秦的方案,與各國聯合對抗秦國。

這樣,蘇秦說服了趙、韓、魏、齊、楚等國,成為六國的國相,並擔任了六國合縱的總指揮,然後他向趙王彙報,各國給他的車輛輜重可與國王相比。

蘇秦利用六國畏懼秦國的心理,分別指出他們單獨與秦對抗的弊端,說服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這是站在六國立場上的正確策略。後來張儀等到蘇秦失勢,才出來到各國遊說,從秦國的立場推行連橫的策略,破壞了蘇秦建立的合縱聯盟,最後秦滅六國,統一了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鬼谷子的兩個學生,就主導了戰國七雄的不同命運。

戰國七雄的示意圖

河南洛陽太平莊的蘇秦墓碑

3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光緒及帝黨與後黨交鋒,三勝一負,咄咄逼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