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大家都知道圓明園是英法聯軍於1860年鴉片戰爭時放火燒的,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帶人放火的,卻是一箇中國人,他是誰呢?他就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
這一對父子,一個愛國,一個賣國。哪兒出了問題呢?教育,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最初知道龔自珍,是因為讀到了他的《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是龔自珍所創作的一組詩(總共315首)的總稱,因為寫於1839年己亥年(道光十九年)而得名,這組詩是龔自珍一生思想的精華,高格、大氣,讀來讓人難忘,蕩氣迴腸。
最為出名的幾首是:
其一: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其二: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三:秋心如海復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一川星斗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己亥雜詩》書法
龔自珍(1792年-1841年)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詩人和社會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生於官宦之家,爺爺做過清朝軍機大臣(軍機處行走),父親做過巡撫大臣,他自己也是進士出身,為內閣中書。
但他所處的時代,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統治腐朽,外國入侵不斷,民不聊生。
龔自珍一生愛國熱情洋溢,他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但他的主張卻得不到清朝朝廷的認同。
失望之餘不屑於與腐敗的官場為伍,他毅然於48歲正值壯年時辭官南歸,居住在崑山羽琌山館。
《己亥雜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感時憂國、抒發感慨,標誌著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這就是歷史上的龔自珍,被柳亞子先生譽為“中國三百年來第一流”的人物。
揮別北京,遠離腐敗的官場
可是這樣一個思想深刻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卻生出了一個民族敗類的兒子。
為什麼我說他的兒子是個民族敗類呢?
因為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就是他作為帶路黨,引英法聯軍放火燒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字孝棋,龔自珍的兒子,半倫是他晚年的自號。
為什麼會有“半倫”這個字號呢?
中國人講究的“五倫”,就是指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五倫。可這位龔公子除了最愛自己的小妾(不是正妻,所以只能算半倫)外,別的通通不愛,故自號“半倫”,可見其人心理之扭曲。
那他又為什麼會心裡如此扭曲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龔自珍的溺愛和教育導致的。
一身官服的龔半倫
龔自珍年過半百才生下這個兒子,愛如掌上明珠,不讓他受一丁點的委屈,從而導致龔半倫養成了狂傲、喜愛空談、目空一切的性格,當時的人大家都稱他為狂士。
龔半倫本來家學淵源,又有嚴父龔自珍親自教他學問,如果他能腳踏實地地做學問,那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大家。
可惜,龔半倫辜負了父親龔自珍的期望。
龔半倫為人處事放蕩不羈,但他卻是自幼聰穎好讀書,其“藏書極富,甲於江浙,多四庫中未收之書”,少時“沉酣其中”,有文名。
可惜的是,他卻在仕途上甚不得意,也因此,他又認為天下人都對他不起。
龔自珍死後,龔半倫敗光了家業,就流落到了上海。
可是他依然放蕩不羈,揮霍狎妓,不改“狂士”“名士”的行徑。
龔半倫
但所有的“名士”做派都是需要巨大的資金來維持的,所以龔半倫毫無疑問地需要很多的錢以供他揮霍。
後來走投無路的龔半倫,就賣身投靠了住上海的英國公使威妥瑪爵士,因為龔半倫英語、法語流利,會蒙古語、西藏語,通曉內蒙、西藏及中國各地的事務情況,詩文寫的又好,家世輝煌,這讓特別注重出身的威妥瑪公使大大稱奇。
威妥瑪爵士對龔半倫也極為賞識,每月給他工資10000大洋,還給他派了秘書、警衛。
在公使館內,包括威妥瑪爵士在內,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恭敬地稱龔半倫為“龔先生”。
這一切讓龔半倫覺得自己遇到了知己,所以在他的內心裡認為,對威妥瑪爵士的知遇之恩應當湧泉相報。
他第一報恩的辦法和舉措,是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了威妥瑪爵士當小妾小老婆。
與洋大人在一起
當然龔半倫自認為這還遠遠地不夠。
報大恩的時候終於來了。
據《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殘毀考》等文獻記載:1860年鴉片戰爭之際,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半倫隨威妥瑪爵士乘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他就將辮髮盤到頭頂,戴上洋人一樣的帽,與洋人一樣身穿白色西裝,每天出入洋人的兵營,狐假虎威十分地得意。
至此,他從一個洋買辦,變身成了一個漢奸帶路黨。
他將英法聯軍引進圓明園大肆搶掠,他本人也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圓明園深處,盜取了大量的洋人根本不懂得的價值連城的珍寶重器,大發橫財。
1860年10月6日,經過英法聯軍聯手洗劫、搶掠、焚燒之後,“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毀掉了大半。為了掩蓋這些的罪惡,他又鼓動洋人放火滅跡,這場大火在圓明園直燒了7天7夜。
然後,圓明園就如一個永遠也無法痊癒的傷口,一直在中國人的心裡流血。
圓明園
近代中國是受盡外國侵略者製造的苦難,但其中無數的漢奸也是危害作用巨大
正因為如此,龔半倫被記載引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被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罵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不過龔半倫並不以自己是漢奸為恥。
搶劫和放火圓明園這件事後來被另一個賣國賊李鴻章知道了。後來有一次二人見了面,李鴻章火冒三丈按奈不住自己激動地心情指著龔半倫鼻子罵道:“你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當真為千古大漢奸”!
龔半倫很平靜地反駁道:“我本是良民,可是上進之路被爾等完完全全地給堵死了,還要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最後只得乞食洋人。而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龔半倫固然說李鴻章是國賊不錯,但他對自己是漢奸沒有一絲一毫的懺悔之意, 真是“無愧於”千古大漢奸的美稱。
龔自珍,龔半倫,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所以說,龍生龍鳳生鳳?未必!
清人趙翼說:“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從今天的富二代、官二代的行徑,也可以證明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再按照中國傳統的教育理論“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龔自珍自然也難辭其咎。
當然賣國賊的下場必須是悲慘的,這也是歷史已經證明了的。
龔半倫這位賣國賊兼小偷,最終也沒能逃脫上天的懲罰:晚年的龔半倫生活極為潦倒,靠著典當傢俬過活,最後精神崩潰發狂而死。
所以一個家庭無論窮富,都要正確地教育子女,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健康地成長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自食其力的人才。
進一步來說,一個國家的教育價值觀,也要保持其正確的方向。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出了問題,那就更是悲劇了,想要改回來,沒有二到三代人,根本做不到!
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都要把教育問題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