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多次朝代的變遷,有很多次是少數民族佔據了主導地位,在兩宋時期,女真族佔據了中原地區,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本來中原地區的人把少數遊牧名族稱作蠻夷,他們居住的地方也是蠻夷之地,可是在金國人後來缺自稱是漢人反倒是把南宋的人稱為蠻夷,這一點是令人不解的,這是為何?
在中國古代,都各方勢力想要爭奪的地方,大多數是繁華交通便利的地區,佔據了中原區域就能夠稱帝得到天下,中原地區的佔據代表了一方勢力的崛起,也是向世人證明有稱霸天下的可能,如果說起義的一方沒有佔據中原地區,就算是勢力再大也不被世人認可,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
中國歷史上的金國是由女真一族創立,可能讀者對於當時金國佔據的地區還不太清楚,狹義上以為少數名族就是靠近東北這些較為偏遠的地方,可是金國當時佔據的地方包括安徽、山東、河南等,已經是大權在握了。
南宋佔據的地方是沿海地區,就比如:浙江、廣東、廣西,可以說把江浙一帶給除去,其他的地方都是比較偏遠,經濟發展也不能和金國佔據的地區相比。金國所佔據的地方居住著不少漢人,更有甚者金國有著並不少於南宋的漢人。
失去了中原地區的地理優勢,南宋自然是要被當時國力強盛的金國稱作蠻夷,從地區優勢上說,金國統治下的百姓可以稱得上是"漢人"。
從人文方面來說,雖然大金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可是在當時戰亂的年代,不少漢人為了能夠生存下來就逃往了東北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和少數民族的人互相通婚使得文化相融,漢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
女真族的貴族大多都認識漢字,在完顏亮當政的期間,推行漢化的政策,雖然在當時也有不少的反對者,可是當時漢人居多如果說要將少數民族的語言全部實行下去是不太現實的,所以若是不推廣這樣的政策又怎麼能保證統治的長久呢。
完顏亮本人對漢人的文化知識有著大量的研究,可以說文學素養很高,他從自身做起,最後自然能夠服人。何況後金也堅持這樣的政策,終於入關建立了新的王朝,清朝第一個皇帝皇太極對於漢人的古代典籍閱讀的也不少,文武兼備使得他成就大業,所以說漢人文化是值得學習借鑑的。
南宋雖然有著大批的文人墨客,可是在偏遠地區交通不發達,這些文化的推進就進行得很慢,比不上金國的上行下效。金國這樣說也是對南宋政權的不屑,也是為了金國的未來發展謀求利益最大化。
再者如果金國以金人自稱的話與漢人無形之中就有了隔閡,可是自稱漢人的話,那就是自己人統治政權,不會引起過多的不滿,畢竟在此以前少數名族一直不被看好,"戎狄蠻夷"這都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稱呼,不免帶有一定的貶義。
自稱是"漢人"也是對奪得中原地區的一種自豪,向世人宣告正統地位的不可撼動,這算是變相的宣傳,就算最後的結果不佳,也可以改變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再後來金朝被蒙古族所滅,他們也把金國所統治地區的人們稱為漢人,可以看出他們的這種政策的實行以及自稱"漢人"的行為得到了蒙古人的認可。
直到後來明朝的建立使得全國範圍內的漢人都統稱為"漢人",這樣這種"漢人"稱呼才算是改正過來。很多人想必都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稱呼的由來有著這樣多的波折,一開始是根據血統來定義的,而後是根據所居住的地方來區分,這就是歷史文化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