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本文依據《歷代神仙通鑑》改編而成,如果與你心目中的神話不同,請翻閱原著。

精衛的事告一段落,火帝雖然悲傷,但他還得治理這個天下。這時他卻又為另一件事開始焦慮了,這就是疾病。

上古的人都很樸厚,沒有物質慾望的侵染,沒有為金錢而操勞。這時的人五臟堅牢,肌肉緊密,內邪不生,外邪不入。所以生病的人很少。就算是生病,也是因為血氣枯竭,精神衰弱,不是外界的原因導致,而是天生的真氣有限的結果。但三皇以後,有了美味的食物、男女的情慾、起居不按規律,飲食沒有節制,所以使皮毛變稀疏了,臟腑也空虛了。(其實也就是猿人時代擁有的體魄退化了)。七情六慾是內因,五運六氣是外因,所以夭亡早死的人變多了。

其實進化與退化是相對的,科學證明,伴隨著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確出現了一些退化,如腸道變短,牙病增加等等

火帝很擔憂這事。他認為一定要先確定歲氣,也就是掌握季節規律,不要損害自然的和氣。只要歲氣不亂,和氣就不會導致人們生病。於是確定了上元節的時間,調整氣朔,每年規定了八個節日,確定每一年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當時用歲星紀年來調整年月日三朝,又按日月五星七曜在天空中的執行來確定日子,但這樣還是沒有搞清時節的序列。所以製作了曆法。這時人們才瞭解了月亮的執行週期,一年有十二個月,而按時間來做事,趨吉避凶,這樣才明曉有準則可以憑藉。

然後火帝又設立了個叫“司怪”的官員來占卜,讓巫陽、巫咸兩兄弟負責預測,於是瞭解變化的數術成為一門大學問。當時認為萬物沒有比在“艮”位上更興盛的了。所以八卦排序注重艮卦以之為首,所以這時的用來占卜的易經叫做“連山易”。火帝又多了一個名號即“連山氏”。

確定歲氣後,沒有大的疫情了。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能夠直接治療病情的藥物。其實上古沒有醫生,只有巫師。有病的時候多半還是請巫師來家裡作法。火帝一次出行發現人民還是面黃肌瘦,很多人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這時已經超前地明白了,藥對驅除人的病痛有幫助。

醫學是在巫術、宗教中發展起來的,中醫中有更多的巫術殘餘。

於是火帝又尋到了一位叫“九靈老龍吉”的隱世高人為師,效法他崇高的典範而制定準則。後來他又找到一位隱世高人為師,對方告訴他峨眉山太壹皇人懂得醫術。火帝就親自去尋訪,詢問治病的方法。正好遇到太壹出遊,只有他的小兒子章在山裡。火帝就問:“太古之人壽過百歲,後世人卻不能盡享天年而多夭折的,這是哪種邪氣導致的結果?”

於是章就唱歌道:“天有九門,中道最長。字曰老人,出見南方。長生不死,象曜同光。”(這首歌其實是唱南極老人星的。)

然後向火帝解釋太始時代人的形體的產生原因,解釋人的生命長短是人自己控制的。如果既不知道在未病之前保養,又不知道在垂危時吃藥,就會從輕病轉為重病。

火帝說:“是這樣啊。”

於是在峨眉山這裡住了幾天想等太壹,但對方一直沒回來,只遇到太壹的朋友僦貸季,這是上古的一位醫學家,火帝懇求對方和自己一起回國為人民治病。好不容易僦貸季才同意了。這時小子章又給火帝講述了五運之氣間的關係,與四時感變的道理,傳授他《天元玉冊》。

火帝接書回去學習。他研讀書籍,思考出人所以受害生病,有內因和外因,須要有飲食的東西進入腸胃,讓藥性到達臟腑,通到四肢,才能夠治病。於是就在草木中搜尋,並且讓人四出採掘,天下諸國都將藥草送往了曲阜。

神話中,神農為治療萬民疾病親嘗百草,後來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火帝親自嘗藥汁,嚥下去後用存想之術感應藥效歸入何部,於是就記載下來,寫成一部經典。他曾經一天遇到七十種毒,交叉中毒,好在有調和之物,不致於傷害自己的身體,而這些調和物最好的就是黃芽茶。

於是火帝大量收集各種藥物,一共找到了三百六十五味,分為谷蔬、草木、金石、土蛻之類。用來治療蒼生四百多種病。最終將這寫成了神奇的醫書。書裡將藥性分為寒熱溫平四等,又標明其味道是甘辛鹹苦淡酸六味。再分辨藥性惡畏忌反五情,用藥符合君臣佐使的道義。所有的藥材都採用之前的穗書方式登記下來,用一藥治一病的方法叫做“本草”,用數藥治一病的方法叫做“醫方”,將這些傳告天下,治療人民的疾苦。自此開始人沒有白白夭折的,而醫道也從此開始了。

火帝又命僦貸季整理膚色與經脈的關聯,對照藥劑與針炙的療效,調整參考,以養性為治命之本,因此人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狀況。神農再檢視四方泉源的甘苦鹹淡。這也具有先進意義。在他之前,沒有人注意到飲水問題。百姓都是哪有水就喝哪的。結果經常喝了深淵裡的沉積水,受汙染的水,導致生病。火帝讓人們掘開地層一丈多,飲用深處自然湧出的泉水。這樣的水經過砂石的天然過濾,就要比普通積水衛生許多。如此他讓人民注意飲水安全、居住安全和勞動安全。如果有誤中毒的可以採用嚼薺苊(沙參)甘草的方法來解讀。人民都稱頌火帝是神。

神話中,神農有一個水晶肚,什麼藥草吃到肚子裡都能透過肚皮看到它起的作用。這樣神農就瞭解了每一種藥的藥效。而“茶”是一種最好的解毒劑。“茶”也就是“擦”。神農吃下後可以將五臟六腑裡的毒素擦出來,這就不會中毒了。也有說他每次嘗藥之前要先嚐甘草,以甘草來解諸藥之毒。所以《本經》將甘草列為最重要的第一位藥。但就是這樣,神農有時一天要中毒七十多次,但他還是行遍天下,為人民尋找治病的良藥。

第一本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

到了漢代,有人將神農時代傳下來的醫方彙總,編成了一部藥物著作,即《神農本草經》。這就是中醫藥的源頭。不過後來專家說這不可能是上古傳下來的,因為沒找到上古有關的記載,因此將書的源頭定在了漢代。其實如果這種確認交給外國人用他們確認古希臘史的方法來論證,可以把時間定到史前一萬年。

火帝經常巡視四方教化人民,年終統計官員業績,又設定“明堂”處理政事,這樣各個部族間較為和睦。治理天下日久,天下風俗轉化為質樸厚重誠實有信,不需爭鬥而財貨充足,沒有制定命令而萬民順從,威嚴而不好殺,法律細緻而不煩多。

火帝又根據燧人氏開創的貿易之道,設定了各種度量衡以用來公平交易,讓商人沒有欺偽。這一套工具分為權、度、量、數。權是用來稱重量的,分為“分錢解兩”等單位。度是用來丈量長短的,分為“寸丈尺”等單位。量是用來算體積的,所以有“升斗斛石”等單位。數是用來統計東西進出的,所以有“十百千萬”等單位,最後才確定貨物的價值。而貴賤隨時變動,所以就在國中設定店鋪,以日中之時進行貨物交易,讓百姓們先聚貨,交易完了就退出,各得其所。這些高明的措施讓人民能夠更加方便地生活。後世醫、農、商、技四道都是從這開始了。其實這些正好是國家形成的表現。後世把統一度量衡這些功勞給了秦始皇,其實在上古時代已經打好基礎了。

度量衡是商業發展的基礎

火帝又想到白天有太陽照亮萬物,但晚上如果是滿月時還可以活動,但如果遇到陰天或者月晦,就看不見對方。於是他尋找草木中有膏脂的,將其點燃照明。然後又把草捻成芯,擠出植物的膏也就叫“油”澆在上面,名叫“細燭”,用它來祭祀神明,迎接親友,這可以接續白天一樣的亮光。人民以為是個好兆頭。

於是火帝就以火來做為官員的名稱,因此被叫做“火師”。春官(禮儀官)為天火,夏官(軍事官)為鶉火,秋官(監察官)為西火,冬官(建造官)為北火,中官(政事官)為中火。五官各自分工,教化整個天下,於是改尊帝號為炎帝,也就是火上加火。

那年的陽月(農曆十月),炎帝率領萬民舉行了蜡祭。聚集各種祭品,上供百神,以報答祂們賜下的豐收。他又用赭鞭擊打草木,使它萌發新芽,這條鞭是傳說中神農氏的神器,據說是天帝送給他的,在擊打草木的時候,可以檢測出不同的顏色,以分辨是否有毒。但後世認為這條鞭所以是紅色的,是符合炎帝的火德,擊打的方向就是沒有豐收的方位。這樣的祭祀後來成了國家的常祀,一代代傳了下來。這時九方的各個方國,都帶著當地的特產前來進貢。從南到達交趾(古代安南,現在的越南一帶),北方到達幽都(古代燕地,現在的北京),東方到達暘谷(日出之地),西方到達三危山(古代沙州,現在的敦煌一帶),沒有國家不服從炎帝的教化。

炎帝既然教會了百姓食用穀物,但是農作是很累人的事,很多人幹不下來,炎帝也在想節省氣力的方法。於是他想到了要找一種能夠替人代勞的動物。在百獸中,他注意了牛的力氣又大又耐久,容易馴化,比諸大象這些飼養成本又低,所以就下了道命令,讓用鐵來製成犁,系在牛背後,一個人隨行扶犁,用它來耕地翻土。(家牛馴化時間約一萬年前左右,是不是炎帝時代就不好說了。)在他又發明了圓盤水車,趕著牛圍著圓盤走動,取水灌田。人民遵從他的教誨,奏起音樂慶祝起來。

牛拉水車

炎帝就拿出一把五絃琴,這是按宮商角徵羽五音設計,正合五行之義。他又用土燒成一個陶筐,中間是空的,用獸皮蒙在上面,這就叫“土鼓”,用草和土編成了鼓錘擊打它,這叫“蕢桴(kuàifú)”。炎帝還用葦管做成了籥(yue)吹奏它,這種樂器象笛子,有三個孔而短小。於是大臣刑天創作了幾首音樂,如“扶犁樂”、“豐年詠”,用以歌頌這時代,保護天地太和之氣,讓神明和凡人和諧。

炎帝深感前代聖人的偉大創造,想回報這種恩情。他得知太昊已經被葬在了嶓冢山,女媧還停靈在柳 城,於是在曲阜西邊的會通為女媧找了一塊風水寶地,派人夫在那裡築了一座女媧陵,也就是現在濟寧的女媧陵),準備迎柩安葬。那時的棺槨沒有標準,女媧的柩比普通的要大得多,眾人都無法移動。炎帝就在柩前拜見,說道:“聖人不想在東邊安家嗎?或者想回到華胥聖母那裡嗎?”於是靈柩不施力就動了三次。眾人都很驚異。炎帝知道女媧的決定了,就讓眾人抬起柩來,感覺就象是空的一樣。於是將它上到靈車裡,親自護送到黃河南岸荊山下的風陵堆。靈柩卻突然從靈車裡跳出來,眾人急忙想要扶好,已經陷入沙灘好幾尺了。炎帝讓從四周把它挖起來,結果就象是長了根一樣。於是炎帝讓就在這裡築下陵墓,用土石蓋上高高的封土堆,在周圍植上樹木,這就是現在河南閿縣的女媧陵。

當年北方的共工氏人民,感念女皇對那裡的治理,就想將其迎到自己的地方安葬。這時聽到這樣的靈異事件,就請求將女皇佩帶的昆吾劍賜給了他們,就將劍藏在石匣裡,埋在了汾河和榮河之間,這裡也取名叫“媧皇陵”。炎帝便沿著河回到了柳城,立太昊的孫子休作為媧皇的祭祀官,拿了女媧平常使用的桌子和手杖,回去埋在了會通的曲折地方。

女媧陵

補遂國的人民見炎帝在柳城工作,以為他是為了自己謀私利,其實是在把財物搬到這裡,於是就起兵圍攻。炎帝就登上城樓招了他們中的幾個首領覲見,讓他們問這裡的百姓自己的作為。祭祀官休也出城證明了炎帝作為,補遂人才知道炎帝的本意,於是後悔地哭著道歉。

其實懷有二心的國家不只有補遂,夙沙也是一個。它的國君殘暴不仁,持強凌弱,擅殺忠良。在一次大會中,炎帝的大臣提議征伐夙沙。但炎帝卻不肯動兵。其實在這《三十六計》中叫“隔岸觀火”,在對方情形不明朗時不輕易動用武力。不過被後世儒家美化成炎帝決定修德感化夙沙了。

結果夙沙氏的百姓自己忍受不了了,發動了起義,把國君殺了,將人頭獻給了炎帝。當然,這也是“修德”的作用。如果不是先有心繫萬民的聲望,人們怎麼會來投奔他呢?炎帝重賞了起義者,夙沙氏的危機得以解決。

炎帝就這樣完美地治理了天下,而且他也可以說是一個傑出的發明家,後來外國人看到有關記載都認為這是個發明家最幸福的時代。可惜這在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這就是中國的幸運。中醫藥更是我們民族的永遠瑰寶。

中醫藥的輝煌自炎帝開始

神仙大歷史:自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界歷史記錄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抗美援朝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如何戰而勝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