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古代婚姻,自上而下幾乎都是盲婚啞嫁,特別是女孩子,如果嫁錯了人,想要離婚那是難上加難。到了宋代,這種婚姻觀念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平衡,宋仁宗還娶了二婚的曹皇后,可見當時社會對於再婚女性已經不再那麼嚴苛。
但這並不是說,當時的社會對於離婚的人都可以接納,即便是男人,如果因為犯了錯而離婚,一樣會被世人詬病,比如宋仁宗的忠臣夏竦,因為一樁離婚案,他究竟付出了什麼代價呢?
圖片:夏竦與妻子劇照
一、少年成名,仕途不順夏竦的出身並不差,他的父親夏承皓是個武官,可是夏竦從小就文武雙全,身材魁梧,並且還特別愛好文學,博覽群書,寫詩作賦樣樣了得。
12歲開始學習獨立創作賦,雖說產量不高,但是也有挺多經典口口相傳,到現在依然是文學愛好者吟誦的詩賦,當時就被身邊人誇為神童。可以說,少年時期的夏竦是如同天之驕子般的存在。
但是,夏竦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長相非常一般,而且由於沒有堅持自律習武,年齡不大,夏竦就開始發胖,想來也有了幾分猥瑣,總之,當時的夏竦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才學,而順利踏上武將之路。
宋朝時期契丹十分活躍,夏竦的父親夏承皓是抗擊契丹,守衛邊疆的武將,夏竦也曾跟隨父親前往邊塞,寫了幾首關於將士們抗擊塞外遊牧民族的小詩,挺為自己父親自豪的。
圖片:夏竦寫詩劇照
可是這一切自豪和爽朗,因為契丹的再次進犯戛然而止,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再次進犯,夏承皓帶兵抗擊,這一次夏承皓再也沒有回來,死在了契丹的流箭之下,正直青年的夏竦失去了可依仗的父親。
這個慘痛的代價,換來的也只是夏竦就任“三班差使”這樣的小武官,既不能領兵出戰,也不能向皇帝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軍事參謀,這個職務是朝廷對於犧牲將領家屬“體恤”的獎賞。
夏竦接受了這份獎賞,可是他無法忘記父親的死因,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朝廷的政策,對契丹做出更大的反擊,所以朝廷不重視,沒關係,夏竦選擇主動出擊。
圖片:宋軍與契丹對戰劇照
二、主動出擊,棄武從文夏竦從小就極其敏銳聰明,哪怕可依仗的父親去世了,他也能從中發現一點,在當下,從武並不是替父報仇實現抱負的最好辦法,必須棄武從文。
夏竦的這個想法完全正確,宋朝自建國以來,就是出了名的抑武揚文,害怕還有權利正盛的武將走了趙匡胤的老路,把自己給反了,所以文人在宋朝地位是明顯高於武將的,會更容易得到皇帝的賞識,於是,夏竦也決定走這條文治天下的道路。
第一步夏竦就非常主動,當時他已有官職,想要調部門,那肯定要能說得上話的領導發現自己的才能。於是,夏竦拿著一篇自己寫好的文章在路上堵住了當時的宰相李沆,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機會調到文職部門。
沒想到李沆看了夏竦的文章,還真的立馬決定給他調部門了,當然還是得和皇帝商量下,於是,高層商議之後,將夏竦由原來的小武官調到了小文官。
雖然部門徹底換了,但依然是個沒有啥分量的小官,可是夏竦這下卻不擔心了,比起武官無人問津的冷清,現在這個文官,靠自己的文采還是有向上升的空間,此時的夏竦還不到二十歲。
圖片:夏竦做文官劇照
三、步步高昇的文曲星之後夏竦憑藉自己的文采,還有政績,步步高昇,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我們必須承認,夏竦是一個非常有政治謀略的官場人,他在每個地方任地方官的時候,都能做出一件轟轟烈烈的政績,既能獲得皇帝褒獎升官,又能讓當地百姓記錄下他的忠心盡職。
1、開倉救民,共度難關
這件事發生在宋真宗天禧三年,當時的夏竦任職在襄州,這一年,襄州並不太平,遇到災荒,百姓顆粒無收,無奈之下,許多人攜家帶口奔赴他鄉,而在當地更是盜竊猖狂,一片混亂。
夏竦到了襄州之後,看到社會動盪不安,人口減少,盜竊頗盛,於是他想了個辦法:開倉救民。這一舉止讓當地百姓紛紛開始崇拜夏竦,夏竦不僅為朝廷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也為自己升職奠定了基礎。
圖片:救濟百姓劇照
2、治理巫蠱,科學治病
沒幾年,夏竦又被派去洪州任職,這個地區大概就是現在湖南瀟湘地區,在這些地區,巫蠱之術流傳已久,而且有很多學巫蠱的女孩都嫁入了尋常百姓家,將巫蠱之術帶到百姓當中。
所以在洪州這個地方,生病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巫師,而不是去看醫生,民風極差。夏竦到了之後,雷厲風行,嚴懲巫術施蠱者,燒燬迷信器具,教會百姓簡單針灸,極力開展農業。
洪州在短短時間內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皇帝也下旨要好好獎賞這位大臣,這樣一看,夏竦有生之年還是很有作為、有能力的,只是,為什麼他一直被派在外地,而不能回到權力中心呢?
圖片:夏竦被外派劇照
四、多情的政治家夏竦的多情,在他的詩詞歌賦中就很直白的流露出來了,一首《鷓鴣天》,已經成為了男子表白的必背詩賦,可是夏竦卻用錯了地方。
夏竦的正妻是當時宋朝有名的楊氏女,自然對於丈夫這種夜不歸宿,寵愛小妾的做法極不滿意,加上楊氏家庭背景也很好,其兄弟母親都支援離開他,於是,父親兩個鬧得不可開交。
後來,楊氏一紙狀書將夏竦告到了皇帝那,哭訴他喜新厭舊,這時的夏竦已經是宋仁宗極其喜愛的大臣了,原本,宋仁宗只想和稀泥,家務事還是自己回去處理,可是沒想到,夏竦的妻子如此堅決,又有孃家做靠山,最後不得已,只得同意兩人和離。
雖然婚離了,可是夏竦的職業生涯卻遇到波折,因為寵妾滅妻這件事被政敵詬病、彈劾,說夏竦好色好財,宋仁宗雖然心裡對於夏竦極其認可,無奈還是要立下規矩,於是夏竦繼續被外派,遠離政治中心。
到夏竦去世的時候,宋仁宗想要給他一個“文正”的諡號,既是對他才學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他這麼多年為朝廷提拔了不少人才的讚賞,可是因為寵妾滅妻的延伸,有政敵上奏摺說夏竦生前聲色犬馬,不配擁有“文正”這個諡號,最後宋仁宗改成了“文莊”。
圖片:政敵彈劾夏竦劇照
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有些影視作品,將夏竦塑造成一個既貪財又好色,長得又不咋樣的小胖子,可見在古代,離婚的原因和影響對男女雙方都很重大,因為一場離婚官司,這個曾經可以稱為文學宗師的人,就這樣被掩埋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