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孫武問道,真戰危殆
《孫子兵法》裡有個著名提問:“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如果敵軍眾多且陣勢齊整(精銳之旅、非烏合之眾)向我方進攻,弱勢我方該如何應對呢? 答:“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意即:我方要先奪取敵人要害,這樣敵人就會被迫聽任我方擺佈。
孫子兵法整書僅六千字,文筆簡練,很多意猶未盡之處、讓人感覺不過癮。真實戰場無論冷兵器還是熱兵器時代,將士數量、裝備、後勤等佔明顯優勢敵方“齊整”攻來、弱勢我方該如何應對才能化險為夷甚至反敗為勝,這裡頭的指揮、外交斡旋、後勤統籌等等均難度極高,一舉一動攸關生死,絲毫含糊不得。
這裡有個好案例:1940年由陳毅外交斡旋、粟裕謀劃預案和具體指揮、葉王陶諸將奮力搏擊的黃橋決戰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答案。
二、戰前態勢:群狼環伺,何以退敵1940年秋季,抗戰已進入相持階段。日寇及依附其上的漢奸走狗在江浙皖數省相當猖獗。9月,我黨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確定了開闢蘇北,發展華中戰略任務。陳毅、粟裕奉命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數千人渡江北上挺進蘇北,當陳粟部進軍黃橋、姜堰等地後,長期盤踞蘇北的國民黨江蘇省主席兼蘇魯戰區司令韓德勤消極抗日、與日寇互不侵犯;但卻歷來鐵桿反共、自恃兵多糧足、裝備精良、地頭熟稔,很快糾集3萬之眾分3至5路向駐黃橋新四軍陳粟部撲來,妄圖殲滅我部主力獨霸蘇北。
其進攻兵力配置如圖:韓部主力89軍軍部轄第33、117兩師計1.2萬人,為進攻黃橋之中路主力,指揮官為李守維;翁達旅,雖僅3千人但裝備精良,號稱梅蘭芳部隊。翁旅也是韓部嫡系,妄想趁89軍先攻得利時側擊搶功; 必須指出,兩部1.5萬頑敵中的普通士兵大多反內戰。左路軍保安旅,計5個保安團、約2千人,裝備次,與黃橋鎮隔河相望,起策應作用。韓德勤以省主席身份“命令”(因各自為戰、不帶強制性)右路兩軍:稅警總團陳泰運部(約4千人)、蘇魯皖邊遊擊軍李明楊、李長江部(8千人)從右翼配合;這三部敵軍雖不直屬韓德勤管轄,但均虎視眈眈,其中二李部頗具實力,如我陳粟部寡不敵眾、甚至只要戰況焦灼僵持,二李部及陳泰運部均可能偷襲撿漏。
此外,西南泰興一帶的日偽軍一部,站一旁“坐山觀虎鬥”,也可能參與攪渾得利。
我方情況:黃橋只是一個位於江邊不遠的小鎮子,戰略位置重要。但地處平原,無險可守,也沒縱深周旋,可謂易攻難守。我新四軍陳粟部渡江後滿打滿算才七千人,實際戰鬥人員不到六千,武器裝備很一般,槍支少,不少戰士甚至只能配備梭鏢紅纓槍。重火力缺失,如3縱陶勇部僅山炮2門,炮彈數發。所幸我部渡江後連克黃橋、姜堰、海安、營溪,數戰連勝士氣正旺,黃橋附近民眾全力支援我部抗日除奸,所謂得民心。葉飛、王必成、陶勇指揮1、2、3縱隊各部,1個縱隊僅一兩千兵馬而已,和八年後葉王陶各領數萬十幾萬雄兵縱橫東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可同日而語。
戰前態勢總結:1940年秋黃橋決戰前,敵以五倍兵力“眾整而將來”、我方對陣形勢極其嚴峻。我方不能輸、輸了就會被趕出江北、撤回江南甚至可能全軍覆滅;甚至也不能小勝或打成僵局,這樣可能引得陳泰運部、二李部、保安旅甚至外圍日寇偽軍,群起蜂搶,局勢終至不堪收拾。我部必須奮力搏擊、務求必勝、全勝、速勝!
六千人對陣三萬之敵,群狼環伺,何以退敵?!
據史載,當時連我部主將陳毅都做了最壞打算,吩咐手下把自己曾在南方三年艱苦遊擊時都捨不得撂下的一挑詩文擔子埋在鎮外山丘上。當時的新四軍領導、地處皖北的項英也多次電報問詢、上上下下均對陳粟部能否在韓部大軍壓境下生存下去憂心忡忡。
後來結局如何大家都知道,戰果不可思議地一邊倒的黃橋戰役是未來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指揮下揚名之戰,其精密籌算宛如神助、可謂一戰成名。更準確說法,應該同時褒揚陳毅元帥、葉王陶諸將、眾多戰士搏命、還有黃橋老鄉們和他們那著名的燒餅,那真是一場絕無僅有的由詩人、獵人、教師、鐵匠、農夫等諸多將士共同譜就的精彩華章。
三、戰前籌算:多算勝、少算不勝、精算大勝《孫子兵法》開章《計篇》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大意即:戰役戰鬥之“戰前廟算”極端重要,在未開戰時就應該深入籌算。最終勝利者是因為比對方考慮得更周全更切實,而失敗一方則相反,考慮得不周全、考慮得少。
戰前蘇北敵我局勢分析:韓德勤雖名義上貴為蔣所任江蘇省主席、但實控兵力僅李守維、翁達兩部合計一萬五千餘人槍,實控範圍狹小,僅蘇北數縣。二李部和陳泰運部名義上為其所轄、但實際上財稅軍事相對獨立,且因擔心被韓部吃掉而首鼠兩端、在韓部和日寇間玩平衡(次年,二李部被汪偽策反、成了可恥的漢奸部隊)。而我新四軍陳粟部自挺進蘇北以來已連克黃橋、姜堰、營溪、海安等多地,我軍也以韋崗處女戰教訓了日寇支隊、從而在廣大民眾心目樹立了堅決抗日且能打勝仗之光輝形象。
大戰前,我陳粟部審時度勢,著力爭取二李部、陳泰運部至少在決戰時段 “坐山觀虎鬥”。39年秋至40年春,陳毅同志以非凡膽識與智慧三進泰州,與地方派系部隊就聯合抗日談判成功,結成反韓統一戰線,為決戰頑韓創造有利軍事態勢。後來事實證明,不計一城一池得失、主動讓出經濟稅賦收入極高的姜堰地區(當時有“金姜堰”說法)給二李、爭取二李部和陳泰運部保持相對中立,是新四軍軍事成敗外在保證之關鍵。在決戰中二李部及陳泰運部、本地保安旅團三勢力合計約1.5萬之眾,裝備和我陳粟部相當,三勢力構成頑韓之左右兩翼、但一直保持中立,使頑韓部在軍事上陷入孤立,大大削弱了其聯合進攻力量,從而使新四軍能夠集中有限兵力全力打擊頑韓嫡系部隊,創造了戰爭奇蹟。
但是兵兇戰危,西北方向,二李部距離我最近,順黃橋河而下十幾華里即可側擊我軟肋。如二李蠢動、陳泰運部也可能偷雞摸狗。粟裕經過慎密思考,把2縱王必成部放在黃橋西北顧高莊一帶駐防,警戒二李部及陳部、將最有實力的1縱葉飛部置於黃橋近郊嚴徐莊作為伏擊拳頭使用,主要對付正北方向可能來襲的頑韓嫡系翁達旅。主帥陳毅暨蘇北指揮部設於嚴徐莊統攬全域性。
可以說,無論我軍如何努力造勢,當面敵情局勢依然相當嚴峻,韓德勤本人當時自信滿滿,向蔣介石和顧祝同誇下海口,此戰將畢其功於一役,讓新四軍下長江餵魚。
當時年僅33歲卻早已身經百戰的粟裕總是喜歡站在地圖前、一看就是半天。身旁參謀們都知道,粟裕沉默不語,往往就是要打大仗了。後來名滿天下的粟裕大將身材不高,沉默寡言,除了看地圖、吹口琴、喜食狗肉外沒有過多癖好。他不是黃埔軍校或有名講武堂科班出身,而是跟隨毛主席、朱德元帥在戰爭實踐中真刀真槍邊打邊悟、一步步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共和國第一大將。其學歷僅師範學校畢業、本行是教師;再往前溯源,粟自述從小在長工阿坨引導下喜好扛獵搶狩獵,性格構成因素應加上獵人一項。
戰前部署時,陳毅首先發言:此戰是背水一戰。打得好,蘇北局面改觀;打不好,我們就真的要被頑韓趕到長江河裡去餵魚了。
粟裕接著指出:這次和以往不同,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術上都要求我軍以少勝多。看敵人部署,此戰頑韓自持其絕對優勢兵力、“眾整而將來”、光是主攻黃橋之李守維部就足足九千人槍、超過我全部六千有生力量三分之一有餘,還要加上左翼突擊的翁旅三千生力軍,翁旅裝備精良為頑韓全軍之冠。周邊還有二李部、陳泰運部、保安旅團部虎視眈眈。有的同志主張乘頑韓攻黃橋,我主力脫敵北上、遊擊海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還有同志主張打陣地戰,既然兵力有限、那麼我們就應該最大限度集中自己有限兵力全力守黃橋、在黃橋附近與敵決戰,最起碼能依託工事、耗敵待變,同時抽出一部東進,開闢南通如皋信根據地,打到敵人薄弱地域去。
但敵將李守維是參加過江西圍剿的老蔣,這兩種辦法他也能想得到。第一方案看似避實擊虛、出敵意料。但缺點一,我們放棄好不容易奪得的立足之地、好不容易在蘇北打出的威名,未戰先撤,無疑會助長頑韓日寇囂張氣焰,對我軍站穩蘇北腳跟長期發展戰略極其不利;還影響軍民士氣,群眾會認為新四軍是打游擊的,沒實力,跟著我們抗日沒前途。缺點二,以主力襲擊海安是兵團運動戰,如採取遊擊辦法、把後方挑起是非常危險且不負責任的。缺點三,據偵察,海安敵方工事堅強。我們長途奔襲、頓兵堅城下,如不能迅速拿下,則黃橋孤城少兵同樣難以堅守,很可能造成顧此失彼、兩地均失。
第二方案東進如皋,短期內必定攻城略地戰果不小。但缺點一是東邊幾個保安旅本來就不是頑韓嫡系,營溪戰鬥後他們已答應和我們結成統一戰線,如我進攻他們則等於背棄了盟友、把他們推向頑韓一方,無形中削弱了抗日統一戰線、助長頑韓勢力;缺點二是我部滿打滿算僅有頑韓進攻嫡系五成兵力,現在頑韓全力攻擊黃橋、我們如主力分兵、長途奔襲則黃橋很難守得住,且頑韓斷然不會因非嫡系保安旅受攻擊緣故而分兵去救。當其下決心丟掉東邊、集力攻黃橋,攻下後再趁勢東進,那我們就難受了,搞不好兩地均失。綜合以上分析,同志們提出的北向打游擊也好、固守黃橋加上東進搶地盤也好,都不是好辦法。
說一千道一萬,一句話,黃橋要守,要守得住。守住黃橋的同時,要下決心打一個大殲滅戰!粟裕停頓片刻,恍如石破天驚般提出一個冒險卻力求全勝的預案:一部以黃橋為軸心進行攻勢防禦;主力隱蔽黃橋附近、在極短時間內揮師背擊、各個擊破。會堂裡臺下諸將屏住呼吸,值此危機時刻,眾將為粟裕同志這獨闢蹊徑、極度冒險方案所震撼。
粟裕接著說出理由,其一:以黃橋為軸心攻勢防禦、軍事上主動權仍然操控在我,我們可以利用這個不要小看的軸心向左向右自由轉動、用兵自如;且我們力主抗日而堅守黃橋是完全的自衛,政治充分有力,民眾同情贊助,因而得民心、穩軍心、士氣高昂;頑韓大部士兵對他們上司主動挑起內戰相當不滿、不滿就會厭戰、會懈怠、士氣低落;這一高一低就拉開了士氣差距。
其二,我們全力堅守黃橋,民眾有力支援,事實上這幾天來每天幾千群眾幫我們趕修工事,群眾踴躍參加抬傷兵、送燒餅、犒勞豬肉,對我軍幫助很大。
其三,黃橋距離頑韓發兵據點相當遠,需要兩天行程才能到達。我們可利用這兩天寶貴時間沿途適當部署疑兵、伏兵、奇兵來伏擊、騷擾、遲滯敵人,削弱敵軍兵力。
其四,在陳軍長有力斡旋下,我們主動讓出姜堰、分化二李部,我們還將繼續讓出加力、古溪、分界,讓頑韓各層指揮官心生驕傲和疏忽,這就給了我們隨時突然進攻和突擊的機會。同時沿途我們廣泛的政治宣傳也會影響其士卒士氣,兵法有云,攻敵之心,以老其師,就是這個意思。
其五,再往後多想幾步:敵人是勞師遠征,我們突擊勝利後,追擊起來就更易收效,敵人一路敗走的都是我們有群眾基礎的地區,更顯勢單力薄,所以只要他們被打敗,我們可以在幾天追趕中狠狠地連續打擊,可能的話將來攻之敵徹底消滅。
粟裕同志全盤分析高瞻遠矚充滿智慧,眾人折服,紛紛鼓掌。沉悶已久會場氣氛終於活躍起來,人們看到了勝利曙光!
粟裕接著講:但是,1、以我部現有有限火器確實不利於採取堅守防禦戰,我們彈藥很少,沒有補充,所以非萬不得已,不能採取這樣的防禦戰。我們必須節約彈藥,集中人力火力於主要防禦方向。2、敵人開始進攻時分幾個縱隊前進、區隔十幾裡二十幾裡,但一到黃橋間隔距離就縮小到只隔幾里路了,敵人向心集中、兵力火力更易形成優勢,我方須在很危險狀況下就地堅持以寡敵眾,非常不利。但危中有機啊同志們,既然他們靠攏了,我們可以用“鐵鉗”把他鉗住、使他動彈不得。加上我們這裡河流眾多、敵主力不易展開、轉向和後退等各種戰術動作更不易;只要我們堅決守住黃橋,等到我們突然反擊時,地形其實可以說對我們是有利的。
聽到這裡,臺下的2縱主將王必成會心微笑。無它,鐵匠出身的王老虎太明白圍爐打鐵、快準狠了,粟裕同志的打鐵描述看似前後矛盾不可思議、但假使運用得當的話其實是非常厲害。這神似能奏奇效的“鐵匠”打法——“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弩、節如發機”。
最後,粟裕向眾將公佈了我軍總任務:決心依託黃橋陣地、殲滅頑韓於黃橋陣地之前,並乘勝追擊收復海安、東臺,與八路軍南下黃克誠部會師。為實現總任務,各部任務:以3縱守黃橋;2縱、1縱為突擊主力部署於黃橋西側、西北側之顧高莊、嚴徐莊、橫港橋一帶持重待機,待頑韓主力攻黃橋“敵疲師老”之際趁機攻擊頑韓部側後;以特務營為預備隊集結高橋一帶擇機補充兵力及追擊殘敵。
粟裕講完作戰部署,三個縱隊司令員葉飛、王必成、陶勇相繼表態,誓死保衛黃橋,堅決打好這一仗!散會後,部隊和黃橋周圍黨政軍民立即行動起來。陳毅和粟裕也分了工,陳毅在嚴徐莊掌控全域性,粟裕坐鎮黃橋前線對敵。
據史載,當陳粟把作戰方案電報皖北新四軍總部時,項英閱後大驚、認為這方案實在太過冒險、搞不好要虧掉全部老本。但軍情緊急,敵已大舉壓陣,時間上已來不及再做調整了。
四、後退決鬥、火中取栗、險象環生10月3日,頑韓主力李守維部九千人槍由海安、曲塘間向南攻擊行進。2縱某營及1縱某營各約兩百人主動在頑韓必經之營溪等地段節節抵抗,在夜色掩護下不斷要擊尾擊,迫使頑韓過早展開攻擊態勢、並分兵守衛沿途已克村鎮。同時,因為我軍故意造成逐次抵抗、節節敗退、實力不濟態勢,使得敵將李守維等心生傲氣、認為新四軍不堪一擊,遂不等翁達部、二李部實質配合就加速行進,冒然分兵二路,其中一部約兩三千人槍和大量糧草彈藥留置營溪等地作為第二梯隊,而以主力六七千人槍輕裝直驅、放心大膽直攻黃橋。2縱1縱小部隊這些招數既是遊擊常用戰術,也是“逗獵物”、“誘獵物”等狩獵設陷慣用打法。其實在獵人眼裡,獵物無論大小,每次狩獵無論獵戶方人數多寡,必定主動出獵、攻守合一、無所謂前方後方進攻防禦,進退轉進皆可因獵物而變化。
4日上午9時,頑韓第89軍主力第33師六千人槍迫近黃橋,3縱前哨部隊最先與其接火。值此危急時刻,粟裕仍然持重待機,主力1縱及2縱仍屯兵郊區按兵不動,而以3縱陶勇部徹底集中幾乎全部力量:一千六百人於東北門,其餘幾個門只放一個班十數人、甚至伙伕擔子等擔任警戒。這樣,頑敵雖眾但驕傲輕敵加上沿路分兵,再加上黃橋附近河網密佈,地形上不易展開兵力,敵人能一次展開攻擊隊伍下降到最多三千人。我守城部隊雖武器裝備簡陋、但依託完備工事,以一敵二或以一敵三,至少能遲滯敵人、消耗敵人,略有勝算。
上午11時,頑敵以3個團兵力初次猛攻。敵一部經損壞城牆突入,農夫出身、經歷過紅四方面軍及西路軍多場惡戰錘鍊的猛將陶勇甩開膀子、操起一挺機槍迎難頂上,硬是把已突入之勁敵頂了出去。鏖戰中,北門危機,眼看要失守,粟裕臨機應變、舉臂高呼:同志們,江南增援部隊到了!趕走敵人、我們贏了!守備我軍士氣大振、奮力反擊、挫敗了敵人兇悍無比的第1次總攻。至下午1時,敵我雙方對峙於黃橋工事外圍100米地域,頑韓李守維部第1次總攻受挫後撤至距離黃橋2、3裡地段休整補充,準備第2次總攻。此時,敵位於營溪的第2梯隊仍然沒有參與戰鬥、從古溪出發的翁達旅故意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企圖等我3縱與第89軍主力拼得筋疲力盡時再衝上前來、爭搶現成果實。
下午3時,得悉敵古溪之翁達旅已出動向黃橋以北攻擊;同時敵李守維部之營溪第2梯隊也出發向黃橋以東推進。粟裕估計敵人在黃橋以北以東展開3路向心攻擊黃橋:翁達獨立第6旅是1路,經高橋向黃橋以北進攻;李守維89軍分成如上2路攻擊黃橋以東。粟裕當機立斷,命令3縱仍然堅守黃橋,尤其是要打破敵人黃昏前後可能的第2次總攻,為求先發制人,3縱司令陶勇應以3分之1兵力、約600人先敵出擊、以求擊破敵人總攻部署; 命令1縱、2縱於下午4時開始由原地開拔、務必於今晚12時對黃橋以北之敵實施總攻。如古溪之翁達旅由高橋向黃橋直驅的話,則第1、2縱隊應先擊破之,再迅速南下配合3縱夾擊黃橋以東頑韓主力33師。
黃昏前,頑韓33師再次準備集中3個團近3千人向黃橋猛攻。3縱陶勇料敵機先,按照粟裕預案以1團600人先敵出擊,果然出乎驕敵預料之外,打破了敵人總攻計劃並俘獲了部分人、槍。至此,保衛黃橋的危險期已過。預計頑韓3次總攻最快要明日也即10月5日晨,我軍有了一整個晚上的決戰時間,這就夠了!
五、一字長蛇陣、攔腰截尾、勇者勝由古溪向南攻擊黃橋以北的翁達獨立第6旅在韓德勤部隊戰鬥序列中是戰鬥力最強之一,號稱“梅蘭芳”式部隊(指行頭漂亮,裝備精良)。全旅3000人,清一色中正式七九步槍,每個連配嶄新捷克式機槍9挺,軍官大都是軍校生。沿途設伏的是我1縱僅2000餘人槍,主將葉飛系福建歸國華僑,長期鏖戰閩浙蘇魯一帶,是我新四軍不可多得的智將、猛將。我1縱實際戰鬥人數少於翁達旅、裝備更是遠遠不如,但葉飛絕不盲目蠻幹,他要部隊利用“青紗帳”隱蔽接敵,對行進中驕橫輕敵、毫無防備心理的翁旅實施突襲,把它截成幾段,發揮我軍近戰優勢,速戰速決。
4日下午,黃橋決戰北戰場打響。粟裕登上黃橋北門土城制高點,舉起望遠鏡,只見東北面5裡大路上,老百姓推著車子,挑著擔子,往西南方向跑。他判斷,後面就是敵人,粟裕立馬精算:翁達部隊在這樣土路上行進,只能是一路縱隊,成一字長蛇陣,每個人之間間隔至少要1米,1旅3千人隊伍就要有7到8華里長。從高橋到黃橋是15華里,先頭部隊離黃橋5華里時,後尾一定過了高橋。也就是說,此時敵翁達部已經全部進入了我軍設伏地區。
一聲令下,1縱伏擊主力突然躍出、全線出擊,翁達旅瞬間被截成4段,首尾不能相顧。經過近身鏖戰,該旅大部被殲滅,翁達旅長羞愧自殺。但其殘餘17團數百人向古溪方向逃逸,後在張家莊、八尺溝一帶頑抗,緊緊咬住我1縱,使1縱著急於圍殲該敵,不能迅速南下參與夾擊頑韓主力89軍。
六、掏心猛拳、戰神們的不眠之夜黃橋東面,敵89軍第33師正在集結、準備次日5號拂曉發動第3次總攻。89軍第2梯隊已從營溪行軍至西官莊、劉家堡一帶,有配合敵33師進攻之意圖。
身處黃橋鎮的粟裕在通訊力薄弱、無法聯絡上2縱之時,就現有能聯絡上的部隊臨機決策:1、令3縱於4日夜12時以兩團900人兵力先敵出擊、以打亂敵拂曉總攻。2、令1縱將圍困張家莊之頑獨立第六旅殘部交由預備隊特務營負責解決,該縱主力立即全部南下、向劉家堡野屋基之李守維部側後攻擊。3、抓緊聯絡2縱,必要時以槍聲為令,哪裡槍響、哪裡就是戰場。
後來的蘇中戰役七戰七捷,粟裕同志多次展示他如上之獨有指揮特色:部隊不斷因敵情變化而轉移陣地、連續作戰、連戰連捷。
10月5日凌晨3時,黃橋以東西官莊一帶槍聲密集,估計我2縱已包抄敵後了,但暫未取得聯絡。粟裕急令3縱已出擊兩團迅速向西官莊方向向心攻擊,頑敵89軍拂曉總攻計劃已經失敗,其大部被遲滯包圍在黃橋東北野屋基、大焦莊、小二房莊一帶。
上午8時,1、2、3縱均佔據黃橋東北有利位置。得密報,頑韓增援8團3千人已行至黃橋東北不遠地方。我軍本擬於今日黃昏總攻,但敵援將至、時不我待。粟裕決心提前總攻。3縱先行出擊,引起敵人回擊,造成濃密槍聲,以此作為我1、2縱聯絡訊號。三個縱隊藉著夜色掩護、全力向心攻擊,前一天還氣勢洶洶的頑韓89軍33師全線動搖、終至崩盤、大部被殲,主將李守維敗逃時不慎落水淹死。殘部敗逃野屋基一帶企圖靠攏117師,1縱及時趕到、與敵激戰,全殲之。至晚9時,頑韓李守維部主力33師整個已被我解決。黃橋決戰主要戰鬥基本結束。
七、好的戰略態勢是後續勝利的保證6日晨,粟裕下達追擊命令。令各部不顧疲勞,不重繳獲,而在於乘勝追擊佔領海安為要。
此時繳獲頑敵33師報告,得悉其昨夜請求韓德勤從海安派遣117師701團經分界增援黃橋,故而判斷敵701團尚在營溪附近,但戰勢逆轉,估計該團已無戰意,可能會往海安退卻。2縱不顧疲勞、迅速追擊,在營溪附近追上該團,全殲之。據俘虜供認海安尚有頑韓七八個團,但粟裕判斷這情報不準確,因為經過我部這兩天連續打擊,估計海安最多兩團。但此時,我部經過三天不間歇攻擊,部隊已極度疲勞,行動略微遲緩。6日黃昏抵達海安時,殘敵約2個團,均已聞風先逃了。
海安拿下後,敵117師殘部、獨立第6旅殘部、33師殘部向富安、安豐、梁垛集中,且東臺尚有頑韓指保安第8旅防守。我部休息一天後迅速攻佔了殘敵倉促落腳的富安、安豐、梁垛、東臺。現在,我部已攻佔了黃橋周邊幾乎全部戰略要點,進可攻退可守了,至此,可以說,我軍已經取得黃橋戰役全勝!
八、戰後總結:延安賀電、主席遠瞻“漢高祖之關中”黃橋決戰是1940年我新四軍渡江北上佔據蘇北腳跟之奠基之戰,從此新四軍在蘇北、蘇中、淮河南北甚至山東南部逐步站穩腳跟。日寇45年投降後,華中新四軍部和山東八路軍部合併成為華東野戰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野。最終鏖戰淮海、決戰決勝、基本消滅了江浙滬魯豫蔣匪主力。黃橋決戰後,毛主席非常高興,賀電道:我們要把蘇中蘇北根據地打造成“漢高祖之關中”。
黃橋決戰,首功當推粟裕指揮得力,從戰役角度看,以6千餘裝備較次的國軍眼裡所謂“遊擊部隊”、一戰而乾淨徹底地全殲韓德勤部1萬5千主力,同時震懾了1萬5千餘旁觀看戲的各路雜牌。戰果之大,出乎所有各方意料之外。也就是說,我軍以一打三,仍然在兩三天時間全殲頑敵主力,同時攻佔周邊全部戰略基點,為下一步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基礎。另外,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裝備,收穫頗豐。戰後,毛主席對身邊秘書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粟裕同志了不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人。
從今人角度看,這是一場由詩人、教師、獵戶、鐵匠、農夫共擊強敵的生死較量! 戰前外交斡旋,頗富詩人浪漫氣質的陳毅同志發揮其統戰才華,短時間內獲得了各路雜牌軍最起碼站一旁看戲的認同,這點為我們決戰爭取了時間,意義非常重大。決戰來臨時大膽作戰預案、骨子裡洋溢勇狠敢當獵人氣質的粟裕同志力排眾議,敵大兵壓陣,我不退不逃不急不徐,而是攻守合一,誘敵擾敵疲敵、示弱於敵。在具體作戰部署上,又相當於一個精明能幹的數學老師,精算敵翁達旅出擊距離、人數及我攻擊發起時間。而葉王陶諸將,或華僑或農夫或鐵匠出身,更是在黃橋決戰短短兩三天時間裡,指揮得力、臨機應變、實時轉戰;智勇雙全、決戰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