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城——世界新七大奇蹟之首,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因此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傳唱“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說到萬里長城。那麼萬里長城建造之初真的是為了防禦外族人的入侵嗎?首先看下,中國古代最早修建長城的是楚國。楚國可是處在中國的中部地區,沒有和任何的邊塞接壤,所以楚國最初修建長城的目的是烽火臺傳信和護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修建長城,尤其是戰國時期燕、趙、魏、秦這四國修建的長城裡數最長也最為壯觀。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後,將以前各國所修建的長城連線起來,形成了萬里長城的格局。

古代講究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尤其是春秋末期的趙襄子體現的最突出。春秋時期中國還有大量奴隸存在,趙襄子在趙氏範圍(趙國)內宣佈解放所有奴隸,並給每個贈送土地耕作。同時向中原各國家宣佈,任何奴隸如果逃往趙國,一律解放奴隸身份,並贈送土地。其他國家的奴隸都紛紛想辦法逃往趙國,就會使得勞動力緊缺。於是其他各國不得不跟著宣佈解放奴隸,奴隸制度就這麼一下子全面解放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是非常注重人口的,而修建長城既能防止本國居民外遷,尤其是奴隸外逃,也能抵擋遊牧民族侵擾。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長城實際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就是將農牧業分開。科學家們認為,控制當地居民是建造長城的主要原因。研究者們說,在長城的幫助下成功限制了寒冷時期尋找新牧場的牧人的移動,因為中國當時的政權以這種方式試圖控制人口流動並徵稅。中國進入農耕社會以後,出現了繁榮而穩定的現象。反觀遊牧業,飄忽不定,尤其到冬季畜牧大量凍死,大量人口沒有著落,不得已南遷騷擾南方百姓!

而現代科學測量發現,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居然和萬里長城高度吻合。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居然有如此高超的智慧。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有什麼作用呢,也就是年降雨量低於400毫米,根本不適合種植,植被樹木也很難生長,所以出現大批草原,只適合放牧。也就是長城以北適合放牧,長城以南適合農業種植!

為什麼說長城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抵禦外族入侵呢?我們看出長城的面貌就知道,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寬度6.5米,兩輛輜重馬車並行。高14米什麼概念,相當於現代5層樓的高度,別說平民百姓,就是手腳再健壯的人即使藉助梯子也攀爬不上去!

古襄陽城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襄陽城多高,7米,加上城牆上的城樓也只有11米。你就是搬著攻城的梯子也沒法翻越長城,可見長城是根本性的阻斷平民的移動!

長城並非是中國獨有,在歐洲的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就修建了一座哈德良長城,這座長城純粹是為了抵禦戰爭。長城高3到4米,寬2.5—3米。可見哈德良長城比中國的萬里長城矮小了一倍不止。3米高度正常人就很難翻越,所以有效達到了防禦的目的。

長城如今成了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也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尤其是北京的八達嶺長城,還形成一句順口溜,不到長城非好漢。可是你能想象到古代的長城真實的目的嗎?

4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風雲(三):袁世凱為什麼會選擇“稱帝”這個愚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