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一篇,我們講了民國的幾種路徑,不過這些路徑都是理論上的,我們只有從具體的人或事才能理解這幾條路徑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挫敗

晚清新政有一項,是改變司法制度,這和鴉片戰爭之後的治外法權有關。

治外法權就是外國人在中國犯罪,要按照外國人的法律進行審判,是所謂的“不平等條約”之一。

治外法權存在的理由,就是因為外國人不能忍受大清那種野蠻的訴訟和審判。

什麼喊威武的衙役,逼供、打板子、虎頭鍘什麼的,他們不能接受大清這種帶體罰酷刑,同時又無法保障被告人權利的司法體系。

這些在他們眼中都是非常野蠻的,只有他們“現代文明”的法律才能公平公正的審判,因此必須要有治外法權,不接受你野蠻的司法體系。

你要想取消治外法權這個“不平等條約”,那你自身內部就要實現司法體制現代化,把司法權和行政權分開,設立一個單一司法體系。

晚清取消科舉制,開始創辦新式學堂,法政學堂就是新式學堂中的一種,就是這個目的。

北洋法政學堂

像是陳炯明和閻錫山,他們就是秀才出身,按照正常流程該考舉人了,然後科舉制就被廢除了,於是就進入了廣東法政學堂。

而新式學堂沒辦幾期,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所以一直到民國,司法官員都是非常稀缺的。

北洋政府不得不沿用清朝的辦法,縣官兼任法官,就是因為法官太少了,人才缺乏。

這些法學堂儘管是中央要求創辦的,但是財政支出卻是地方自給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中央籌不出錢了。

洪秀全、楊秀清之後,清政府財政體系就已經破產了,如果不是地方士紳籌錢,那麼清末很多新政都是無法展開的。

既然錢是地方士紳出的,那麼肯定是誰出錢誰就有發言權。

士紳負責出錢,軍隊負責統治,於是形成了軍紳政權。

地方士紳負責籌款,辦新式學堂、辦民兵保衛團、辦錢莊等地方事業,這就加強了地方士紳的權力。

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北伐也不可能真正實現統一的。

後來國民黨實現的統一,就是因為能夠改革關稅,和列強達成協議,提高關稅的收入,透過上海、天津的海關籌集到大部分收入,這樣就不太依賴地方財政。

像陳炯明這樣的人,上了法政學堂,成為了廣東軍政領袖,在他加入中國革命同盟後,在廣東組織了一支循軍,當時這些部隊統稱為民軍,武昌起義他就率領廣東各地的民軍一起進入廣州城成立軍政府。

辛亥革命之後,士紳們就不太願意供養這些民軍了,沒有必要也負擔不起。

但是該怎麼裁減,由誰負責,就是很得罪人的事。

胡漢民就不太適合這份工作,這種事一般需要殺伐決斷,不怕得罪人的人去做。

陳炯明手下的循軍有一定的戰鬥力,他能擔任這個工作,所以廣東都督名義上是胡漢民,其實還是陳炯明在管事。

陳炯明在減裁這件事辦得非常公正無私,把自己的循軍也給解散了,這也使得後來他非常吃虧,因為後面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的時候他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了。

國民黨受到這次挫敗的影響後,就特別強調一黨專政和黨國的必要性。

等於說我之前解散軍隊太天真了,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國家。

所以我下次無論如何也不會解散黨軍的,軍隊國家化理論上很好,但如果沒有黨國核心,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華民國,放棄黨軍就是放棄中華民國。

分化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的態度並不是要趕盡殺絕,而是採用分化瓦解的手段。

他不想把國民黨全部幹掉,而是罷免了胡漢民、李烈鈞和柏文蔚這三位都督,然後把北洋政府勢力安插過去。

袁世凱對國民黨打擊是有限的,他不想完全撕破臉,然後給你一個臺階下。

國民黨內部很多溫和派覺得有臺階下,再說中央政府任命官員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和李烈鈞又不沾親帶故,我們國民黨還是國會中的多數黨,為了自己的前途,不要真的撕破臉。

李烈鈞率先在湖口起兵討袁

於是贊成孫文二次革命的人就變成了少數派,袁世凱也成功分化了國民黨。

辦法就是提拔沒什麼資歷的新人,比如陳炯明取代胡漢民,那麼陳炯明肯定對他感恩戴德,並且對國民黨的忠誠度會動搖,而國民黨也會對陳炯明不再信任。

這樣一來,一方面給自己增加了勢力,另一方面又逐步分化了國民黨。

這樣袁世凱這個總統,站在中間,國民黨一邊,北洋站一邊,北洋勢力太強,像段祺瑞這樣的老將威脅領導,我就提拔國民黨的人壓你。

如果國民黨勢力太囂張,我就提拔北洋的人來壓你,兩派打來打去,最後你只能求助我這個高高在上的領袖。

可以說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導都精通這種權術,我絕不是要搞什麼獨裁,黨派我是要的,東林黨也好、浙黨、閹黨也好。

當然叫黨還是叫派無所謂,你們這些黨派在下面鬥,我這個領袖不代表你們任何一個黨派,不像是美國那種共和黨或者民主黨派我做總統,而是領袖整個國家。

你們幾個黨派在下面鬥個你死我活,我以最高仲裁者調節你們之間的衝突,當然我不會讓你們其中一方真的垮了,這樣我坐江山才能安穩。不能像崇禎那樣把閹黨全消滅了,結果上了煤山。

袁世凱當時就是這麼想的,而孫文看懂了袁世凱的這種想法,我和段祺瑞、梁啟超鬥得越狠,袁世凱在上面就越穩,那我的努力不白費了?

所以後面有了國民黨的二次革命,我寧可自己毀掉也要和你拼個你死我活,把你拉下來。

孫中山在上海發表宣言

從這你就能看出馬基雅佛利了,這是一個很高明的權術,討袁之役後,你袁世凱是北洋領袖,不是全國領袖,你成為了鬥爭的一方,我雖然犧牲了自己,但你其實也輸了。

這個時候,袁世凱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就是我們熟悉的洪憲稱帝。

稱帝不是因為利益引起的,而是認知結構錯誤。

袁世凱在善後大借款之後,他知道勝利非常短暫,國民黨二次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在國會中還是有很大的勢力。

此時他夾在國會和軍隊之間,進步黨也不是真正擁護袁世凱,國會也不是自己人控制的,還用各種手段刁難袁世凱。

同時軍隊也越來越不受控制,打敗南軍其實僅僅意味著北軍實力加強了。

而袁世凱知道這些軍隊尾大不掉,想分散這些將領的權力又做不到,這些軍隊得到胃口變得越來越大,國會也不是那麼服從他。

那麼袁世凱夾在中間,鎮壓二次革命肯定維持不了多長時間,最後即使不被人推翻,自己也得垮掉。

因此他必須利用剛剛勝利的餘威,大家還忌憚他的時候,弄出一個新的體制,把國會和軍隊壓住。

那麼在袁世凱看來,軍隊為什麼肆無忌憚,就是因為沒有皇帝了,大家都是平等的。

你這個總統不過是個前朝的將軍,那前朝將軍又不止你一個,憑什麼你當領袖啊。

那都這樣想,秩序就沒法維持了,所以必須有一個皇帝,像楊度這種文人為什麼支援袁世凱復闢?

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凱宣佈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

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勝利之後皇帝要和文人結成聯盟清洗武將,如果不這樣做,那麼文治國家就不會恢復。

先不說龐大的軍隊需要徵多少稅,輕徭薄賦無法實現,不利於人民生產。

為什麼必須稱帝?

稱帝就是為了把領袖和功臣區分開,文臣和領袖結合,把功臣武將要麼冰酒釋兵權和平清洗,要麼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武力消滅。

皇帝殺功臣總被後人詬病,為什麼必須消滅殺功臣?

只有消滅了這些人,解散軍事力量,文治國家才能復興,士大夫和皇帝共治才能恢復,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袁世凱認為就差這一步,這一步走不好,接下去就是五代十國,走好了就是明清盛世。

但是袁世凱手下的班底是什麼人?

北洋政權大多數都是清朝舊吏,他們效忠民國不是背叛,因為民國沒有皇帝,我並沒有背叛大清,沒有當貳臣。

民國共和國在儒家士大夫看來,這不就是上古時期的堯舜禹三代上古之治嗎?

包括看到美國總統是人民選舉出來的,就感嘆到,這就是三代之遺意啊。

像徐繼畬在《瀛環志略》寫到: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這不就是我們儒家羨慕的公天下三代之治嗎?

堯舜禹三代之後,不就變成私天下了嗎?

公天下才符合我們的理想,所以民國的法統有其合法性,就是這種公天下。

所以儒家士大夫贊成共和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袁世凱稱帝就不一樣了。

我作為士大夫,本來已經受了大清皇帝的厚恩了,不能報恩這是恥辱。

我可以投效民國,投效民國不是背叛大清,也沒有背叛儒家理想,而是去實現另一個更崇高的理想。

如果袁世凱稱帝,就等於背叛,和吳三桂沒區別了。

吳三桂這個帶路黨背叛大明皇帝投奔滿清皇帝,吃著前朝皇帝的俸祿,前朝皇帝垮臺,你不自殺也該退休。

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你這樣做就和寡婦再嫁一樣。

孫中山在上海徐園

那麼袁世凱你只是總統沒關係,大家都是公僕,雖然你是前朝大臣,但為了理想沒關係。

如果你是稱帝,可就不止寡婦再嫁這麼簡單了。

而是像王莽欺負孤兒寡母,不是依靠打天下的手段,而是透過狡詐手段把天下騙到自己手裡。

你既欺騙了大清,也欺騙了民國,那就是絕對的道德敗壞了。

袁世凱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大義的名分”去為自我辯解,而反對他的人無論什麼理由都可以理直氣壯的反對。

那麼像段祺瑞和黎元洪這些人拒絕袁世凱的任命,就給自己留出了空間。

你看這些人當初效忠民國,是為了堯舜禹的崇高理想,不是對不起大清,而現在袁世凱稱帝了,他們就不合作了,如果我把他們爭取過來,他們還是可能效忠共和的。

而袁世凱把兩方全部得罪了,這麼看來,袁世凱是非常愚蠢的。

但即便他不這麼做,也會面臨一模一樣的處境。

二次革命之後,過不了多久,善後大借款就會花光,當時北洋也好、滿蒙也好,認袁世凱唯一的理由就是他能從外國人那借到錢。

因此錢花光之後,他這個總統肯定做不下去的,最後肯定是個眾叛親離的結果。

對袁世凱來講,真正有利的是賦予地方更多的權力,讓他們自己搞經濟,減少中央負擔,這樣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領袖”,說不定還能倖存下來。

但他選擇了一條他認為能夠走通的“大一統”路,結果證實走不通,實際上就算他選擇其它路,最後的結果也是一樣的。

3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韓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早年如此落魄,連個人溫飽都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