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秦賦》正在熱播,嫪毐成了最大的看點,等待多時的張魯一也即將迎來親政。
《大秦賦》中關內侯被殺,渭陽君的妻子也遭到了嫪毐的殺害,嫪毐引起了老秦人宗室的一致怒火,他領盒飯的日子也不遠了。
同時,因為嫪毐沒有淨身,便被呂不韋獻給了太后趙姬,還生下了兩個孩子。他自己也被牽連,在驅逐出秦國的路上,嬴政一杯毒酒將其賜死。
自此,嬴政(張魯一)迎來真正親政時刻,彷彿人生也到達了高潮,心中一鬆懈,便做出了最大的一次“失誤性”決策。
水工鄭國為張魯一在關中修建鄭國渠,如果這個水渠能夠修好,那麼秦國將多出千里沃野,又是一個巴蜀天府之國。
對於這件事情,張魯一可是很上心,幾乎傾盡了全國之力由鄭國來調動,是一個足以動搖國本的決策。
然而,在水渠修建的後期頻頻出現問題,似乎這條鄭國渠無法修建完成。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到頭來卻一無所得,對嬴政的打擊無疑是很大的。
此時,秦國傳出了“疲秦之計”的訊息,而主謀就是水工鄭國,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原來鄭國渠就是一個陰謀。
秦國的老鄰居韓國,為了削弱秦國的經濟實力,便想出了一條計策:讓鄭國(原本是韓國人)替秦國修建一條“可能但不會成功的”水渠,明面上是修水渠,其實是為了空耗秦國國力。
陰謀暴露之後,再加上秦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無所得,而且還是在秦王親政之後出的醜,無疑是在向他的臉上抹黑,嬴政如何不怒。
一氣之下便釋出了一條“驅逐六國之人”的命令,大致意思就是:六國凡是在秦國做官的人,都在被驅逐行列。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廟堂大部分都來自六國,像李斯、蒙恬、蒙毅、王翦、王賁等,這些人要是驅逐出去,很顯然秦國的朝廷就沒有人才可用了。
不過,嬴政正在氣頭上,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沒有想那麼多。秦國宗師之人被忽略了那麼多年,一見有個翻身的好時機,自然會推波助瀾。
一時間,咸陽城風雲湧動,一些有六國關係的人都開始牽出函谷關,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了,秦國一統六國無疑是空口白話。
李斯在其中起了關鍵性作用!他出身寒門,眼看就要在秦國實現人生抱負了,他不想就這樣被驅逐。於是,函谷關前洋洋灑灑幾百字,給嬴政寫了“諫逐客令”。
大致意思就是:你先祖就是廣用天下賢才,才有瞭如今強盛的秦國,現在你卻要驅逐,恐怕秦國將無人可用,統一天下也再無可能。
嬴政一看到這份勸諫書,渾身一顫、一個冷流直衝大腦,趕緊派人關閉函谷關,已經出關的人派兵追回來。
就這樣,嬴政親政後的第一個“失誤性”決策,嚴格地說應該是一場鬧劇就此結束。
後來呢,鄭國也說出了實話,一開始或許是想要修建一條“可能而不會成功”的水渠,但是隨著事情的發展卻沒有了那個想法,這條鄭國渠是可以修成的。
果然,經過了進一步的研究、解決問題,橫穿秦國腹地的三百里水渠修建完成,千里沃野隨處可見。
嬴政後期能夠統一六國,卻沒有出現像長平之戰中“糧草短缺”問題,這條鄭國渠功不可沒,而統一六國所用的大才:王翦、王賁、蒙恬、李信等皆是六國之人。
話說,如果秦始皇當初沒有采納李斯的建言,估計鄭國渠會沒,統一天下也不可能了。時至今日,“驅逐六國令”和“諫逐客令”都是一段經典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