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以他光輝的思想和偉大的革命實踐,贏得了國內外人民崇敬,因些,很多到中國來訪問、參觀的外國元首和朋友,以及國內各族人民都想把珍貴的禮物親自或者託付上北京開會的首長、代表獻給毛主席。可是毛主席卻按蘇區時的老規矩,全部交給國家。可是有一次他卻例外收到了禮物。要說原因,這兒還有個動人的小故事呢。
有一次,在首都召開各部隊高階幹部會議,福建駐軍代表閔政委,受福建老區建寧縣軍民的重託,帶了一包當地的名產建蓮(白蓮)送給毛主席。並說建寧白蓮,是清涼解毒,補中益氣的健脾胃的滋補品,是老區人民送給毛主席熬夜時補補身子的。
閔政委把白蓮送交辦公廳的第三天,白蓮被原封未動退了回來。
閔政委並不洩氣,第二天又將白蓮送了去。還附了一封信,信中懇請主席收下,還可憐巴巴地說:不收下白蓮,回去不好交待,會辜負老根據地人民的重託的。誰知道第三天下午,來了辦公廳一位幹部,向他轉達了毛主席的指示:白蓮很好,心意領受。現將實物退還,請查收。那幹部說:“毛主席要求我們幹部要像白蓮一樣,出汙泥不染,不要搞請客送禮,要發揚革命傳統。”
閔政委捧著第二次退回的白蓮,領會主席的教誨,當夜難於入睡。於是,他乾脆起床,再給毛主席寫一封長信,並在信封上寫上:呈請毛主席親啟。落款寫上“中央蘇區軍民緘”。整整熬了一個穿心夜,閔政委第三次連長信帶那包白蓮送了上去。其他代表都擔心閔政委這樣蠻纏著會惹毛主席生氣,要挨批評的。誰料到毛主席看了閔政委的長信,興奮地收下白蓮,並欣然提筆在閔政委的長信上批了兩行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勞動所得,白蓮理當照收。謝謝老區人民的心意!毛澤東。”
主席破例收的事情,像開了鍋一般,在代表中傳開了。各地代表紛紛來詢問閔政委送禮的“竅門”。
閔政委看著毛主席的批示,眼前浮想起了當年主席在蘇區生活的情景,他就給代表們講了一個故事。
那是在1931年6月間,毛主席親自指揮紅軍在建寧打完了第二次反圍剿的最後一仗。勝利之後,毛主席住在建寧城郊的溪口天主教堂裡。一邊總結第二次反圍剿的經驗,一邊積極開闢新區,籌積物資,為第三次反圍剿做準備,他天天都忙到深更半夜。可是有點空隙,他就去參加義務勞動。
溪口池塘很多,早在八百年前就有種白蓮的歷史記載。建蓮在國外也久亨盛名。在紅軍來到之前,蓮農破產,蓮塘淤塞。加上國民黨為守城,在塘邊山坡上挖滿了戰壕工事,大雨一衝,散沙碎石直流進蓮塘。毛主席在天主堂裡查閱了《建寧縣縣誌》,還召開了蓮農調查會。決定,要儘快恢復白蓮的生產。
六月酷暑,上烤下蒸,十分艱苦,一連忙了幾天,終於把原有蓮塘挖清了,一點數,總共九十九口。毛主席說,我們再挖一口新的,湊個整數,讓百口蓮塘永吐清香吧。
一百口蓮塘挖好了,紅軍又幫群眾栽藕。幹這活,主席簡直成了老行家。蓮農奇怪地問毛主席,毛主席樂呵呵地說:“我老家在湖南湘潭韶山沖,大家知道,湖南產蓮子,叫湘蓮,蓮花古時叫芙蓉,湖南有芙蓉國之稱。我家堂屋門口也有一口蓮塘,小時候,伢崽子調皮好玩水,我在蓮塘裡,游水摸魚,也幫大人種蓮栽藕,到蓮子成熟了,我們就坐著木盆去摘蓮蓬,剝蓮子。我喜歡蓮子味美,更喜歡蓮子的品質……”
正當荷葉露尖,新葉初圓的時候,紅軍離開了建寧,千里回師到興國,投入了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的戰鬥。
解放後,蓮子生產發展很快,新蓮塘開挖很多,然而,那口毛主席帶領紅軍新挖的第一百口蓮塘,人們卻牢牢記得,並將這口蓮塘的白蓮子摘了一包,送給毛主席嚐嚐。
代表們聽了這段故事,豁然開朗開朗:這蓮子不屬“禮物”,是毛主席參加勞動的成果和報酬,難怪主席批示“勞動所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