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首都,自建立之日起便成為了當時天下人心所向往的地方。
但是有關漢長安城的建立,卻一直以來都被蒙上了很多迷霧。
譬如長安城是於何時修建,又是被何人修建的呢?
雖然史書中也的確是記錄了一部分漢長安城的修建情況:
(漢五年)後九月,徙諸侯子關中。治長樂宮。《漢書·高帝紀》
漢五年後九月,長安城的第一處建築長樂宮正式開始修建。
(七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說。自櫟陽徙都長安。《漢書·高帝紀》
漢七年二月,長安城的其他建築如未央宮、武庫、大倉等重要建築相繼落成,於是漢帝國正式建都長安。
從上述內容來看,史書中對於長安城的修建主要還是放到了蕭何身上。
誠然,蕭何作為漢帝國的丞相,也就是漢帝國政府的實際最高負責人,涉及首都這樣的關鍵性建築,他必然要參與其中。但蕭何畢竟是管著天下事,不可能時時刻刻的去盯著長安城的具體修建過程,所以肯定是有另外一個人專門負責長安城的修建。
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沒錯,他就是那個最不為後人所熟知的漢初功侯,一代名匠陽成延。
關於陽成延的故事,在史書中主要是被記錄到了《惠景間侯者年表》中:
以軍匠從起郟,入漢,後為少府,作長樂、未央宮,築長安城,先就,功侯,五百戶。
如上記載,最開始的陽成延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軍匠。
何謂軍匠,通俗點說就是軍中的工匠,因此一開始的陽成延確實挺平凡的。
再說陽成延最初加入劉邦麾下時的郟地,按《漢書·地理志》中記載:
潁川郡,秦置....縣二十:陽翟....郟...
因此可以確認的一點就是,陽成延最早是在潁川郡加入到劉邦軍隊中的。
同時再參照陽成延之後有“入漢”的記載,也就是跟隨劉邦去漢中的記錄,則陽成延加入劉邦麾下時應為滅秦之前。
而在滅秦之前,劉邦經過潁川郡的記錄則只有一條:
(秦二世三年)四月,南攻潁川,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漢書·高帝紀》
綜合這條記載,則可以基本判斷出陽成延加入漢軍的準確時間。
那就是在秦二世三年四月劉邦率軍西攻秦軍之時,隨著劉邦軍攻陷潁川郡後進行了大掠奪,所以作為當地優秀工匠的陽成延,便在主動或被迫的情況下,加入到了劉邦麾下。
當然說更具體點,那就是在潁川郡郟縣加入的。
再之後,陽成延便以軍匠的身份,一路跟隨劉邦軍滅秦入漢,成為了建立漢政權的一份子。
雖然說那時的陽成延就只是一個軍匠,但因為劉邦在被項羽封在漢中後,當時的漢軍成員其實並不多,且還有很多人主動離開了漢軍,所以當時的陽成延雖然很普通,但也因為他的堅持,讓他有機會從中脫穎而出。
的確,作為一名軍匠,且當時還是在戰亂年間,所以陽成延最大的貢獻也無非就是協助漢軍搭橋修路罷了。
但正所謂風水輪流轉,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當久違的和平真正到來之時,那麼面對天下人的必然就是戰後的重建工作了。
如此,作為軍匠出身的陽成延,且是一名優秀軍匠的陽成延,自然就拿到了屬於他的機會。
後為少府,作長樂、未央宮,築長安城,先就。《惠景間侯者年表》
已經沒有人知道陽成延是在什麼時候成為少府卿的,但至少肯定是在修建長樂宮之前就任的。
甚至於有可能就是因為需要陽成延修建長樂宮,所以才委任他為少府,全權負責長樂宮的修建。
但無論如何,在漢五年後九月修建長樂宮時,陽成延就已經成為了九卿之一的少府卿。
而說起少府卿,其實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史書中記載的這個少府,可能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少府卿,而是同為九卿級別的“將作大匠”。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
將作少府,秦官,掌治宮室,有兩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將作大匠。
如上記載,在漢景帝中元六年之前,所謂的將作大匠其實應該叫做將作少府。
那麼將作少府又是負責什麼的呢?
如《後漢書·百官志》中記載:
嘗修作宗廟、路寢、官室、陵園木土之功,並樹桐梓之類列於道側。
所以說,無論是從將作大匠的職能還是名稱上來看,陽成延真正應該擔任的九卿之位其實是將作少府(將作大匠),而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少府卿。
同時也正因為陽成延擔任了漢帝國建立以來的第一任將作少府,才讓他有機會接手之後一系列的工程修建。
而其中的第一座大工程自然就是史書中記載的長樂宮了:
(漢五年)後九月,徙諸侯子關中。治長樂宮。《漢書·高帝紀》
漢五年後九月,擔任將作少府的陽成延在丞相蕭何的帶領下,全權負責長樂宮的修建。
兩年後,也就是漢七年:
(七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漢書·高帝紀》
隨著長樂宮的修建完畢,陽成延又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未央宮的修建。
最後到漢惠帝年間:
(漢惠帝五年)九月,長安城成。《漢書·惠帝紀》
如上記載,直到漢惠帝五年九月,長安城才算是真正修建完成。
再從漢高帝五年後九月開始算起,到漢惠帝五年九月,將作少府陽成延整整花費十二年的時間,才締造出了這座空前絕後的長安城。
誠然,在這之前也有規模超過長安城的城市,在這之後也有人數和發達程度超過長安城的城市,但作為一個民族開始走向真正強盛的起點,長安城的出現終將空前絕後。
畢竟長安不僅僅只是長安,長安的背後更代表著華夏民族最為興盛的兩個偉大朝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漢唐盛世。
此後無論華夏曆史如何演變,亦無論華夏國情如何興衰,長安都將永遠成為華夏民族歷史上的一座豐碑。
而作為修建這座偉大城市的總工程師,陽成延雖然在後世名聲不顯,但在當時那個名將輩出的時代裡,卻也是被當局非常認可的。
因為就在長安城正式修建完成後的第四年,漢廷中央便正式對陽成延進行了封賞:
元年四月乙酉,齊侯陽成延元年。《惠景間侯者年表》
呂后元年四月乙酉日,漢將作少府陽成延受封梧侯,食邑五百戶。
雖然看起來陽成延的封賞並不多,但這終歸也是漢帝國臣子能夠封的最高爵位,因此也代表了當時的漢庭朝臣對於陽成延的尊崇。
至於陽成延的最後結局,可能是因為他多年的勞作讓他身體裡面積攢了過多的病痛,所以就在封侯後的第六年,陽成延便病逝了。
七年,敬侯去疾元年。《惠景間侯者年表》
呂后六年,梧侯陽成延病逝。之後其子陽去疾繼承梧侯爵位,次年為敬侯去疾元年。
再說漢庭對於陽成延的最後諡號:
齊:執心克莊曰齊,資輔供就曰齊。《逸周書》
“執心克莊”是指的嚴於律己,而“資輔共就”則是指的資輔佐而共成。
所以說,陽成延此人雖然名聲不顯於後世,但其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受到當時的人們非常尊重的。
而或許也正是因為陽成延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讓他成就了那番足以彪炳史冊的功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