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四月的一天,賀龍接到了手下的一個訊息,稱他們在作戰的時候繳獲了一匹戰馬,賀老總原以為這是一個勝利的好訊息。但是沒想到部下接下來卻說,這個戰馬是我們解放軍的,而他的主人名叫賀炳炎。賀老總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大為震驚,他立馬要求部下把戰馬帶上來。經過一番檢視之後,賀老總確認,這就是賀炳炎的戰馬。
賀龍立馬下令告訴手下,一定要找到賀炳炎。隨後他調動了一個師的兵力,就為尋找這一個人。可能大家聽了之後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了一個人調動一個師,聽起來很不靠譜。有的人還認為,這兩個人都姓賀,那麼是不是有什麼親緣關係,所以賀龍才願意出手相救。其實大家都想錯了,他們沒有任何關係,賀龍只是出於愛惜人才的舉動,所以才願意搭救他。
出生窮苦人家,自幼參軍習武賀炳炎出生於湖北他生下來就沒有了母親,跟著父親四處討生活。當時一日三餐都成問題,所以更不要想著讀書了。在賀炳炎九歲的時候,他就跟著父親一起到煤礦背煤掙錢貼補家用。隨後為了生活下去,賀炳炎還當過鐵匠,在社會上歷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在16歲那一年,賀炳炎跟著父親一起參加了紅軍,並且成為了賀龍的警衛員。
1932年在紅軍學校學習期間,賀炳炎所在的學校突然被襲擊。當時賀炳炎年紀還小,剛滿19歲,但是面對猛烈的進攻他絲毫不害怕,拿起身邊的大刀衝到敵人面前,砍傷了他們不少人。經過這件事情之後,賀炳炎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覺得這個人相當勇猛。
1935年的一次戰役中,賀龍帶隊和敵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敵人對我軍進行了炮火壓制,導致我軍無法突圍成功。賀龍派出了好幾支隊伍進行突圍,但是最後均以失敗告終。在陷入僵局的時候,賀炳炎提出,讓自己帶隊突擊。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但是賀龍卻對他很有信心,因為賀炳炎平時就很大膽,而且也是有勇有謀的人。賀龍大膽的將一隊人馬分給了他。最終賀炳炎不負眾望,帶著大家突圍成功。
為人勇猛,屢建奇功賀炳炎戰場作戰一點也不矯情,不論受了多麼嚴重的傷,在他眼裡只要不死就能接著戰鬥。1935年11月,賀炳炎在長征途中和敵人展開激烈交戰。由於敵人進攻十分猛烈,所以賀炳炎不幸受傷。在救治過程中醫生髮現,他的右臂受傷嚴重,只能選擇截肢。賀炳炎聽了之後對醫生說,只要留他一條命繼續戰鬥,什麼樣的治療方式他都接受。
當時長征途中條件十分艱辛,醫療物資短缺,所以根本沒有做手術的麻藥。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手術,一般人都會疼得昏過去。但是賀炳炎一咬牙對醫生說,放心做手術吧,他能夠扛得住。說罷賀炳炎就把一條毛巾放到了自己嘴裡,咬著毛巾堅持了兩個多小時,最終順利完成了手術。醫生在術後表示,古代關雲長刮骨療毒也不過如此,賀炳炎比關雲長還要厲害。
手術結束,賀炳炎看見賀龍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讓他下戰場,他一條胳膊也能夠接著戰鬥。在病床上,賀炳炎只躺了六天便又上了戰場。從以上描述我們能夠看得出來,賀炳炎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賀龍當時不惜耗費一個師的兵力也要找到他是有原因的。
鞠躬盡瘁,為祖國奮鬥終生賀炳炎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1945年見到毛主席的時候,賀炳炎剛要敬禮,毛主席便阻止了他。稱這樣的獨臂將軍並不多見,能夠看出他在戰場上受了很多苦,並且立下不少戰功。因為他已經少了一個胳膊,所以特赦他日後見了主席可以不敬禮。透過這件事也能夠看出,國家充分肯定了賀炳炎的貢獻。
除了為人勇猛之外,賀炳炎的脾氣也很直接,他從不會因官職高低來改變自己對一個人的態度。1947年黃龍戰役打響,賀炳炎帶領的部隊遲遲沒能拿下目標地。當時總指揮彭德懷致電賀炳炎,並且嚴厲的質問他,為什麼這麼久都沒有進展。聽到這裡之後賀炳炎十分惱怒,他大喊道因為傷亡太多,所以進攻存在困難。隨後賀炳炎直接結束通話了電話,想必當時軍中敢和總指揮這麼說話的沒有幾個人。賀炳炎從不趨炎附勢,他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1949年賀炳炎帶兵解放了青海,並且成為了青海區總司令。征戰多年,賀炳炎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幾處傷口。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關節炎等多種疾病,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選擇退休,而是繼續奮戰在工作崗位,為國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960賀炳炎因病去世,他稱自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因為他這一生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儘管晚年很操勞,沒有享受過一天輕鬆的日子,但是他感到很知足。他感覺自己一直被需要,即使年老也能夠為國家做一點事情,這樣他才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比起每天待在家中頤養天年,他更喜歡讓自己忙起來,竭盡所能為祖國做事。
小結其實在抗戰期間有許多像賀炳炎一樣忠心耿耿為國家做貢獻的英雄,他們捨生忘死,一心只為人民,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趕走侵略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賀龍是一個愛才的人,他知道賀炳炎的能力,並且也看到了他為抗戰做出的貢獻,所以當得知他身陷險境的時候,才會不顧一切的救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英雄人物也一一去世,他們的事蹟彷彿已經被人們遺忘。雖然這些英雄從不主動展示自己的功績,但是我們不應當忘卻他們,需要時刻謹記他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