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依附於帝王,亦未嘗有垂簾之政績,而獨以讓德高懷,召億兆人之謳恩,曾不以國體之變遷,而稍馳其愛敬者,伊古以來,實惟前清隆裕太后。"——《大公報》
清末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在懵懂時被一個女人推上皇位,又在懵懂時被另一個女人親手送出了皇位。他埋怨過,不甘過,已說不清清末帝這個身份對他來說究竟是枷鎖還是榮耀。但他這一生終究跟大清,跟封建王朝捆綁在了一起,掙不開,逃不過。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隆裕太后是光緒帝的原配妻子,但在光緒帝眼中,她更多的身份是慈禧的外甥女,是慈禧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光緒不喜歡隆裕,因其身份,也因其相貌。
單從樣貌來看,隆裕太后的確很一般,她消瘦,壓抑的深宮像一個巨大的牢籠困住了她,哪怕微笑著,神態中透露出來的還是惶恐與不安。光緒只寵愛珍妃,慈禧太后忍不住埋怨隆裕"不頂事",但這些都跟隆裕無關,她夾在二人中間左右不得,只能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生活。
光緒跟慈禧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光緒沒有留下子嗣,慈禧不能接受自己一手把控的江山最終被光緒左右,二人在最後那段年歲中成了單純的熬日子,看誰先熬過誰。
慈禧太后老了,縱使光緒帝身體不好,但至少比她年輕;可慈禧太后是誰?當初能發動辛酉政變奪權,能讓壓自己一頭的東太后慈安先行去世,自然也能讓光緒帝早走一步。1908年11月14日,34歲的光緒帝駕崩。
慈禧用最後一天的時間定下了醇親王府上的溥儀為太子,又特地定下規矩:"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慈禧太后自己插手了大半輩子政務,卻提防有其他女子效仿,著實令人不知該說些什麼。不過莫名其妙死了丈夫又死了婆婆的隆裕太后也不在意,她本身就不是愛慕權勢之人。
但不論隆裕太后插不插手,女子幹不幹政,清政府的滅亡是歷史必經的發展趨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辛亥革命勢必將燃起燎原之火,一把火將腐朽的清政府少得一乾二淨。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次朝會,那些大臣已經不再跪拜,昔日掌權的輔政大臣們紛紛讓出了權柄,誰都不願當這亡國之人,無依無靠的隆裕太后被推了出來。
當《清帝遜位詔書》在養心殿被呈於隆裕太后的時候,她捂著臉痛苦不已:"我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懵懂的小皇帝溥儀在一旁不知發生了什麼,隆裕太后捧起寶印的手似有千斤重。她不願、不想、不甘心當這滿清王朝的罪人,但她又能拿什麼抵抗呢?
寶印蓋下的那一刻不僅代表著清政府的滅亡,也代表著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徹底灰飛煙滅:"清後仍大哭。清帝時立清後懷中,見狀亦哭,袁世凱君及各國務大臣亦同聲一哭。"
最後一眼是養心殿硃紅的大門,以及隆裕太后牽著溥儀在那光影參半的迴廊上,眼淚落下似乎都有了擲地有聲的重量。
舊的時代終將過去,新的明天正在到來,但總有一些人一生都糾纏在舊的年歲中,直至化為灰燼。清帝退位一年後,纏綿病榻的隆裕太后去世,至死身份都是大清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