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狄仁傑是站在武則天這邊的,對其忠心耿耿。狄仁傑的確對武則天忠心,不過,他忠的是這個天下。就好比他在生前就做了兩件事,這兩件事無疑推動了李唐江山的恢復。
其實從狄仁傑的內心來說,他是不願意直接推翻武則天的,為什麼呢?
其一,武則天對狄仁傑有知遇之恩。武則天在位期間,狄仁傑位極人臣,有了施展能力的機會。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知恩圖報”是很重要的。如果推翻武則天,就是“恩將仇報”,狄仁傑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其三,狄仁傑不希望過急。就算狄仁傑也希望,恢復李唐江山,但他不希望太急,而是要徐徐圖之。在這種情況下,狄仁傑才做了兩件事,推動李唐江山的恢復。
那麼是哪兩件事呢?
第一、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
眾所周知,武則天在立誰為繼承人一事上,曾感到非常猶豫。她不知該選兒子,還是該選侄兒。於是他找到狄仁傑,狄仁傑深受武則天信任,所以他藉此機會,勸說武則天冊立李顯為太子。
當時狄仁傑對武則天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就是說立兒子為太子,將來必定會將她供奉於太廟,可從來沒有聽過,侄兒繼承皇位,會把姑姑供奉於太廟的。
狄仁傑從一個最能切中要害的地方,勸說武則天冊立李顯為太子。這樣一來,就算不去推翻武則天,將來等李顯繼承皇位,江山還是歸還李家了。而武則天也認為狄仁傑言之有理,便派人接回李顯,並決定冊立其為皇太子。
第二、舉薦張柬之為宰相
我們都知道,張柬之是“神龍政變”的發起者之一,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狄仁傑極力舉薦他,他才能成為宰相。其實要說起這個張柬之,當時年紀也大了,而且也沒什麼特別突出的政績,是不符合成為宰相的標準的,那麼狄仁傑為何極力舉薦他呢?
因為狄仁傑知道,張柬之是個一心一意,想要恢復李唐江山的人。只要將他推到一定的位置,他必定為恢復李唐江山而鞠躬盡瘁。雖然狄仁傑成功勸說武則天,冊立李顯為太子,但李顯生性懦弱,更是怕極了他這位親生母親。所以狄仁傑必須再加上一層保障,這個保障就是張柬之。
果然,後來張柬之等人,就發動了“神龍政變”,幫助李顯奪回了屬於李家的皇位。當李顯剛知道這個計劃的時候,根本就不敢參與。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狄仁傑加的張柬之這層保障,的確很管用。
這兩件事,完全展現了狄仁傑的智慧。他從內心裡,與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傾向於李唐江山的。可武則天對他有恩,他不能恩將仇報。因此,他在自己生前,做了這兩個佈局,確保了他去世後,江山順利歸還於李家。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