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軍入關後,為了確保滿人在中原的地位,於是下令要求漢人剃髮易服。當然,清朝越是手段強硬,民間的反抗聲音就越大。沒辦法,清朝只能提出“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口號。
在他們提出剃髮的口號後,老百姓為了保住性命,便只能剃髮,要不然就出家當和尚,去道觀做道士。而除了剃髮易服之外,清朝還要求漢人學會使用滿文,甚至在科舉考試時,都要用滿文作答。
![](http://timg.juduo.cc/2020/12/3f0dfc2ed55f4a1a8f30cd73cb3282af.jpg)
不過,中原的老百姓,幾乎都是第一次接觸滿文。你說要從小學習還好,就像我們從小就學寫字一樣。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你再要求他們學東西,就註定事倍功半了。
後來清朝為了安撫漢人,決定任用漢人為官,不過卻要求他們也用滿文。可他們根本就不懂,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只能不懂裝懂,隨聲附和。如此一來,清朝籠絡漢人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這個時候,滿人已經不能再使用什麼強硬手段,所以這次只能是他們妥協。於是,之後清朝官方使用的,就是漢文和滿文兩種。就比如有人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這件事。詔書上使用的是滿漢雙文,就算雍正能改漢文,還不好改滿文。再說,當時漢文也是用的繁體字,如此就攻破這一說法。
![](http://timg.juduo.cc/2020/12/8ebb65391d0a4d6ebaae64dc7f317014.jpg)
總之,不管是強硬手段的剃髮易服,還是清朝妥協下來的滿文,最終清朝的目的都是達到了。至少官員長期與滿文接觸,久而久之也是會認一些的。既然清朝要求漢人剃髮易服,又讓漢臣識滿文,那為何不要求漢人說滿語呢?
其實一開始,清朝正有此想法。他們入關後,就請來了不少滿語老師,然後分配到全國各地,負責教大家說滿語。可是最終清朝還是放棄了,為什麼呢?
![](http://timg.juduo.cc/2020/12/8af7e0d045304bafb37da2dc8bc8c9c6.jpg)
其一,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我們從小學說話、寫字就很容易。可現在要找一個已經成年的文盲,讓他去學習我們小時候學的知識,對他來說就很難。同理,漢人從小習慣說漢語、寫漢字,突然要求他們說滿語,學起來實在太困難了。就像一個沒接觸過英語的中國人,突然要求你說英語,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痛苦,也不可能很快學會。
其二,就算大家被迫這時候開始學滿語,可一個滿語老師,能夠教多少人呢?全天下那麼多漢人,如果都要學會滿語,試想一下,這有多麼困難。而且每個人資質不同,要是遇到學習困難的,為了教會他,又要拖延整體進度。
其三,學習是需要時間的,要是能快點學會還好,但不可能人人都是學霸。一旦拖延教學進度,那麼全國就會面臨停工狀態。沒人工作,整個國家都等於停止運行了,那清朝剛入關,可能就面臨滅亡了。
其四,就算學會滿語,用處也不大。的確,學會滿語的話,國家語言就統一了,可這樣又如何呢?因為口語和書面文字,有時候也是有差別的,學會說就必須學會寫。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聊天,有些方言說出來對方能聽懂,可是要讓你寫出來,你是寫不出來的,最終還是隻能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普通話來表達。
![](http://timg.juduo.cc/2020/12/c4e07c903a6b40cdb960022a94fff8e2.jpg)
所以說,儘管清朝有意推廣滿語,可畢竟說漢語的人更多,強硬要求他們學會滿語是不可能的。就算學會,用起來也有很多不便,要普及下來,恐怕沒個幾十年上百年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是滿語小眾,跟隨漢語大眾發展,而不是反著來。
實際上,清朝入關後,也不斷在學習漢人文化。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其實已經很少有人會說滿語了。沒想到他們入關時,一心想抑制漢化,但為了使清朝發展,又不得不漢化。結果最後,他們反而受漢化影響,倒也十分有趣。
(參考文獻《清史稿》《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