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一個智慧的化身,他當年輔佐劉備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為蜀漢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事實上,在我們的志願軍中,也有一個奇計百出的軍長,他被不少人稱為“諸葛亮軍長”,他的計謀刁鑽絕,讓美國人牢記了20年。
這個戰功卓越的將領名叫吳瑞林,他出身窮苦,10歲便做了泥瓦學徒工。那時候,學徒們的日子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幹很多工作,卻拿不到應有的薪資。吳瑞林因為無法忍受這種剝削,開始參加工人運動,後來他因為勇於鬥爭,得到了前輩的看重。在不斷鬥爭的過程中,吳瑞林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加入革命組織後,吳瑞林跟隨大部隊四處鬥爭,一起贏得最終勝利。抗美援朝爆發時,身為軍長的吳瑞林再次出謀劃策,部隊還沒有趕赴朝鮮,他就開始思考,如果大橋被美軍轟炸的話,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如何前進?那時候,美軍的空軍非常強大,經常在空中進行覆蓋式轟炸。
若是不解決交通問題,我軍很難真正發揮實力。經過一些思考和研究,吳瑞林想出了一個妙招,在水比較淺的地方,用大石條鋪橋。美軍在空中飛行時,只能看到江水,無法發現水底下的石橋。如此一來,我軍就能迅速透過,按照原本的軍事計劃,趕赴指定地點與敵軍作戰。
建造水下橋這一方法,給我軍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朝鮮戰場上,一旦碰見合適的江河,我軍就會迅速修建地下橋。美軍因為不知道其中的奧秘,始終無法進行有效的攔截。除此之外,吳瑞林還設計了炸山地坦克的進攻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在山裡開鑿縫隙裝填炸藥,等敵軍坦克趕來時引爆炸藥。
這一方案效果顯著,讓我軍在沒有重型武器的情況下,輕鬆解決了敵軍大量坦克。1971年,基辛格代表美國來我國訪問,負責接待他的人正好是吳瑞林。兩人相見時,基辛格表示,吳瑞林將軍是個全才,能打陸戰,也能打空戰,當年他們計程車兵,一碰到吳將軍就特別頭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