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他一生為戰而生,他一生都奉獻給了戰場。他是敵人的噩夢,他是軍人的偶像,他是大漢的戰神。他是誰?他就是冠軍侯霍去病。

提到霍去病,有很多的槽點。有人說他奢侈,有人說他冷酷無情,甚至還有大師說他“不學無術”,但是,無論你怎麼吐槽,都攻擊不了他的一個身份標籤:“戰神”。

的確,由於獨特的成長環境,霍去病不是那種方方面面都做得讓人稱心滿意的人物,比如他錦衣玉食,他奢侈,他不會體恤下屬 ,甚至還有因為對李敢打舅舅衛青不滿而在比賽場上將其射殺的驕橫。但這些,對於霍去病本人來說是無所謂的事。他的驕傲是骨子裡帶來的,他不為活給誰看,打仗都是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別說他人,就連武帝都改變不了他腦子裡的想法。

別跟我講道理,我就是道理。

霍去病的人生,就是這種不可複製的彪悍!他的夢想,沒有什麼英雄之類的字眼,只有戰場,只有敵人,只有殺。要不將敵人殺死,要不自己被敵人殺死!

這就是霍去病的真實內心寫照。自他走上疆場,無論面對的敵人是強還是弱,從來沒有後退過一次。

霍去病的戰神之路,無法複製,他的傳奇只屬於他自己一個人。

元朔六年,霍去病隨舅舅衛青出征,武帝給了他一個“剽姚校尉”的名號,讓他在軍中挑選八百個專屬於自己手下,賦予他獨立指揮作戰的權力。

初登戰場,霍去病心情激動澎湃,毫無怯怕。衛青原本是讓他做先鋒,但他不願意受控,而是和衛青商量自由發揮。對霍去病,衛青是無法束縛的,衛青只能同意。

霍去病帶著八百壯士開始了沙漠大縱深奔襲,一氣就奔出幾百裡地。在一望無際的大沙漠裡尋敵作戰,好似大海撈針,全靠運氣。霍去病似乎天生就是為這種戰場而生,靠著敏銳直覺,霍去病和他的八百勇士終於在草原的深處看到了一大片匈奴人帳篷。

沿著沙丘往下看去,這是一支人數不小的隊伍。

若按正常的戰將思維,遇到這樣的情況腦子裡肯定會做一番考慮,打還是不打,能不能打得過?但,霍去病不一樣,他是一名天生的戰士。此時的他腦子裡除了興奮還是興奮,漢水未曾抹一把,霍去病抽出環首刀迎空一劃。

“殺!”

口令一發,霍去病便率先第一個衝出隊伍,八百勇士不敢怠慢,抽刀立即跟緊。漢軍以閃電般的速度向匈奴人衝了過去,疾馳的馬蹄帶出的“踢踏”之音奏響了戰場的樂章。

未有想象中的激烈對抗。漢軍形如鬼魅般的迅捷驚破了匈奴人的腦袋。匈奴人們還來不及反應便紛紛做了漢軍勇士們的刀下之鬼。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鬥。兇殘的匈奴人此時完全喪失了鬥志,他們根本沒想到在如此深遠的大漠腹地居然能有漢人的軍隊出沒,僥倖上馬的匈奴戰士四散而逃,剩下的不是被砍殺便是當了漢軍的俘虜。

這一戰,霍去病和他的八百勇士以少勝多,斬殺匈奴戰士2028名,俘獲匈奴單于伊稚斜的大批親戚和大臣,包括伊直斜的叔叔羅姑比以及相國、當戶等大官,砍了一名老字輩的大人物籍若侯產。

霍去病初出茅廬,便藉此一戰成名,封冠軍侯,大漢最耀眼的戰神由此冉冉上升。潛在的關鍵點還有一個,他的成功挽救了舅舅衛青的名將聲譽,這次出征,因為漢軍的先鋒部隊蘇建和趙信兩部全軍覆沒,趙信重回匈奴。如果沒有霍去病的這次成功,衛青無法向武帝交差。

元狩二年是霍去病的大爆發。因為初戰的出色,這一次武帝任命冠軍侯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精銳騎兵一萬騎由隴西郡出征大漠。

這是一次沒有特定任務的佈置,武帝的目的就是霍去病只需能擊殺匈奴部隊則行。

這一次出征,讓霍去病的名聲響徹大地。這位被大師學者稱為不學無術的冠軍侯充分展現了他華麗的戰爭藝術。

此次出征,霍去病的戰士們每人配備兩匹戰馬,輪流換乘,刀不離手,人不離鞍,一路長途跋涉。

他們出隴西,過烏盭山,越狐奴水,長途奔襲的勞困並未讓這支鐵血大軍喪失鬥志,相反他們一路大捷,連破匈奴五部落,斬殺匈奴折蘭王、盧侯王及其部下8960人,活捉渾邪王的兒子,收繳了匈奴休屠王用來祭天的金人。如此巨大的戰績並未讓霍去病停止腳步,他繼續率大軍進擊焉支山,再次奔襲千里,直到沒有看見匈奴人才結束了前進的腳步。

兩個月後,漢武帝再度讓霍去病領軍出擊匈奴。此時的霍去病在武帝心裡已經超越了衛青的存在,這一次,武帝直接讓霍去病領軍數萬出征。

霍去病領命之後,率大軍從北地郡出發,直接殺奔祁連山。所過之處,所向披靡,匈奴軍聞風喪膽,直接被搗毀了大半部的勢力。此次出征,霍去病大放異彩,生擒匈奴酋塗王以及各部落的首領、家眷、單于閼氏、王子共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63人在內的2500餘人,陣斬匈奴勇士3萬餘。

霍去病再次憑戰功被加封七千戶。武帝親自挑長安最好的地段為其建府邸。不過霍去病根本不在意那些東西,這位因戰而生的天才戰神連看都沒去看一下。他告訴武帝,自己只知道帶兵打仗,莫搞那些東東。

瀟灑,豪氣,彪悍,對於這樣的霍去病,漢武帝簡直把他當寶貝一樣愛。

對於霍去病這樣的天才戰將,你不服都不行,也不怪武帝喜歡。這人就是不一樣,反觀李廣,落了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喟嘆。

關於李廣,論個人武藝,估計不在霍去病之下。力能射虎的神勇實在是古往今來都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於是,後世文人們都為李廣不平。不過靜下心來做一番細緻的分析,你也不能說霍去病的成功就是靠命好。同樣神勇的兩個彪悍人物,在大漠之中都是一樣的面對未知的東西,這難道僅僅就是運氣嗎?戰爭不以過程為重,只以結果分勝負。文人們在說霍去病就是運氣好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運氣一次兩次可以說得通,但是霍去病六次征伐大漠為什麼皆能大勝,為什麼?僅僅靠運氣能解釋得通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就是二者的差距。霍去病的戰爭嗅覺和戰術指導思想之高,實在不是勇將李廣能達及。李廣愛兵如子,能為士兵吸壞血療傷是美德,值得讚頌,但不能掩蓋他戰績不好的事實。霍去病奢侈冷酷,隨時保持高高在上的狂傲,可是他就是能打勝戰。所以我們看待戰爭,不能忽略其殘酷的一面。一介文人,什麼都靠嘴裡子筆桿子說事,把你拉上戰場去面對生死的時候,我估計連個大兵都不如。“慈不掌兵”有它殘酷但又合理的一面。比如隋朝楊素,掌軍之殘酷歷史以來狠到最高峰,但人家就是能打勝仗,讓你不服都不行。

戰爭只講勝負,不講道理,能打勝仗就是名將,反之則是無用。

透過霍去病的這兩次摧枯拉朽式的大捷,匈奴的勢力迎來了致命的衰退。以前驍勇善戰的匈奴騎士但凡聽到霍去病的名字,直接就心靈奔潰。霍去病的名字在大漠成了匈奴人的噩夢。大漢的戰神,在匈奴人眼裡就是魔鬼。他們哀唱: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這時的匈奴人們變了,他們忘記了自己打秋風時的殘忍了,怎麼在他們殺人搶劫的時候就沒有這樣呢。如果光聽他們的歌謠,直讓人覺得匈奴人才是乖寶寶。

這世界,道理都是相對的,只有屁股和腦袋的立場如何分配。

回到正題,霍去病兩次出擊之後,形成了匈奴的內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最高境界。匈奴渾邪王告別伊稚斜,殺休屠王后帶四萬部下歸漢。

漢朝很開明,為了讓這些匈奴人安心,武帝下詔對渾邪王和他的幾個手下封侯,把這些匈奴人分開安置於隴西、北地、朔方、雲中、上郡五個郡,並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風俗。

自此,武帝的討伐匈奴政策收到了較為完美的結果,邊貿恢復正常,匈奴在漠南再也沒有了政權。

元狩四年春,雄心壯志的武帝劉徹再次興兵,決定和匈奴來一個了斷,意在一舉抹平伊稚斜單于的勢力。

武帝的這次出擊是懷著勢在必得之心的。為此,漢朝不惜花重金巨資作出徵準備,敲定了出兵二十萬,以騎兵十萬為主,以步兵負責輜重軍需糧草供給工作,兵分兩路向大漠進軍。

部隊主帥依然是雷打不動的衛青和霍去病。

衛青領軍西路,霍去病領軍東路,兩軍同時出征大漠。

此次出兵,漢軍無論東西兩路均勢如破竹。如此強大的軍力,匈奴人實在難以抵擋。

霍去病這支部隊是此次漢軍中的精銳,原本武帝是讓他奔著單于去的,但後來的結果,霍去病失望了。武帝精心策劃的兩軍對調沒起到他期待的效果,匈奴單于便不在霍去病這一路。面對如此情況,霍去病可不想空手而回,於是,他又開始了自己那千里奔襲的閃電戰術,自帶五萬騎兵在大漠裡橫衝直闖,一個勁往匈奴人集中的地方進發。

最終,這支驍勇的大軍橫穿大漠,渡過章渠,一路轉戰兩千多里,只如收割機一樣一路收割,將匈奴當成了稻草,殺得匈奴人丟盔棄甲,四處奔逃。

這一路上,霍去病大軍斬殺匈奴戰士不計其數,一直殺到了瀚海之地(據說是現在的貝加爾湖)。擒獲匈奴王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總計83人,斬殺7萬餘人。

得勝之後,霍去病率大軍上狼居胥山頂舉行祭天,再於姑衍山腳下祭地,代替漢武帝完成封禪儀式之後方才南歸。

這一次出征,漢朝東西兩路大軍均取得傲世千年的戰果。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此次出軍將匈奴幾乎鏟盡,實現了漢朝開國以來對匈奴交戰的最大一次勝利,將漢朝的軍事實力拉到歷史最巔峰時刻。

衛青畫像

縱觀霍去病短暫的人生,完全就是一個奇蹟。如果沒有後來的爆卒,誰也無法預料這位年輕的戰神能再創造什麼樣的奇蹟。不過,即便這樣,對於霍去病來說,亦已足夠。

人生當死,年輕最盛!

對於一位絕世傲立的戰神,這無疑是最好的歸宿。

相比後來的戰神岳飛,霍去病是幸運的。他生在強大的漢朝,有足夠愛他的皇帝,這是他成功路上極其重要的因素,藉此成就了自己雖短暫但又無比璀璨的一生。

戰神之後還有戰神,但是霍去病之後,世間再無霍去病。對於這位神級的軍人,世當永記。

4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科技復原古人容貌:曹操的臉看了感覺不適,漢朝女子堪稱絕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