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好奇心的生物,譬如說,對自己的長相已經看過千萬遍了,但有時候還是難免好奇容貌特徵從何而來。因為一個家族的人,外貌多少有些共同點,比如面板白、眼睛大、頭髮發黃、下巴尖、額頭飽滿光滑等等,仔細觀察,這些其實都很容易發現,但如果沒有家譜,你根本無從得知祖先的身份,從而推測他們為什麼具備這些特徵,又遺傳給你。
而且現代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千百萬年來人的外形在不斷髮生改變,比如毛髮漸漸褪去、眉骨顴骨不那麼突出、臉部線條更流暢等等。即使只隔幾千年,古人容貌特徵整體也可能呈現出與現代人不同的風格,所以要探尋古人的容貌,就不能光憑史書記載按現代人腦中的想象來,必須藉助現代科技復原手段。
早在19世紀時,一位叫做沙夫哈森的德國解剖學家就提出,可以用頭骨來複原人生前的容貌。再往後到20世紀,蘇聯科學家格拉西莫夫寫了本《從頭骨復原面貌的原理》,他表示不同民族種群有不同的面貌特徵,這種特徵會反映在人的面部軟組織和骨骼分佈情況上,而且根據牙齒磨損程度等要素,就可以推測其年齡;甚至可以根據族群整體特徵還原個人長相。
格拉西莫夫把這些理論運用到刑偵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他用的主要是顱骨復原技術,總結的很多方法到現在也沒有過時。
前人經驗催生了一大批後來的成果,我國著名刑事相貌專家趙成文教授也擅長用現代計算機手段配合考古成果、史書記載古人生活、服飾特徵及民俗等資料,再加上古人畫像、古屍形貌分析以及大資料採集對比等精確還原古人容貌,大名鼎鼎的“辛追夫人”相貌復原,就參考了《中國工筆仕女畫技法》、《史記》和《馬王堆漢墓錦畫》歷經了多個日夜才得以完成。
所以我們對古人的好奇心,可以透過人臉復原技術滿足了。
這是一個名叫淩惠平的漢代女子,她的墓葬2002年出土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城郊,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辛追夫人類似,她屍身也完好儲存了2000多年不腐,但讓考古專家感到疑惑的是,淩惠平的墓葬相比辛追夫人的只能用簡陋來形容,根本沒精心安排的防腐,與她同墓葬的其他人只剩散碎遺骨,她面板肌肉卻依然完好有彈性,“駐顏有術”。
所以要復原她的容貌相對來說不那麼難,而復原後的淩惠平容貌,用趙成文教授的話來說堪稱絕代佳人。她生前的生活比較安逸富貴,面龐圓潤、眼睛大、櫻桃小嘴,眉形細長,所以復原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很有古典美,和如今電視劇裡頂著現代妝容演古人的演員很不一樣。
相比淩惠平曹操顯然更出名,他生於東漢末年,透過“挾天子以令諸侯”掃除了其餘割據勢力,打下曹魏的基業。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要還原容貌最大難題還不在考古資料,而在於性格外貌是否統一?《三國志》記載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許劭又形容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的性格太複雜,呈現在外貌上不太可能是溫和儒雅那款。
而復原後的曹操相貌在我們看來未免有點過度凸顯曹操“奸雄”特徵,曹操的臉看起來和畫像不同,比起霸氣,更透著陰險,不像活人倒像殭屍,讓人看了產生不適,如果調整下色調和繪製風格,應該會好很多。
再來看這位3800多年前的樓蘭美女,1980年,“樓蘭美女”木乃伊出土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太陽墓。歷史上的樓蘭美人是相當惹人注意的,根據《魏書》記載,樓蘭姑娘普遍生得美貌,有一位名叫曇無讖的高僧在布法過程中就受到樓蘭公主誘惑,愛上了她,最後因為事情敗露不得不倉皇逃離西域。
透過顱像還原,樓蘭美女的真容也得以被世人所瞭解,她眼眶深邃、鼻子很高,有非常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復原後的她長著一張瓜子臉,五官精緻、容顏嬌美,可以佐證史書記載無誤,當年的樓蘭的確盛產美女。
最後這位便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籠罩著一層神秘氣息,許多資訊都存在爭議,吳承恩出生於1500年或1506年,和《西遊記》相比他的熱度低得多,但這並不影響專家對他的容貌感興趣。
作為明代的文學巨匠,吳承恩本人博覽群書,身上應該是帶點書生氣息的,經趙成文教授復原後的吳承恩,鼻直口方濃眉大眼,看著氣宇軒昂,但不知道為什麼和老版《水滸》電視劇裡的武松有點像,也是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