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個疑心病較重的皇帝,他稍一不滿意大臣就算有3個腦袋都不夠砍,34個開國功臣,他砍掉30個,李善長還因為對胡惟庸謀反一案知情不報被滿門抄斬,李善長並沒有參與胡惟庸案,只是沒及時將此事通告給朱元璋,76歲的高齡都被砍了,其他大臣為了保住項上人頭,只能小心行事小心說話。
朱元璋沒砍的功臣裡有一個人叫郭德成,郭德成的父親郭山甫會看相,當朱元璋還是農民軍的時候就看出他並非池中之物,就讓郭德成等兄弟姐妹投靠朱元璋,郭山甫果然慧眼識珠,朱元璋1368年建立起大明,郭德成被任命為驍騎舍人,他的兄弟被封為列侯,妹妹被封為寧妃。
郭德成最大的本事就是會保命,有一次喝多了酒當著朱元璋的面說他要去當和尚,朱元璋以前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平生最怕聽見的就是和尚相關的字眼,郭德成當時沒反應過來,酒醒之後才想起自己說了什麼,為了保命就真的把頭髮剃掉,去寺廟裡當和尚,朱元璋一看他是真的去當和尚,不是暗諷自己也就放了他一馬。
郭德成徘徊在生死線上其實不止這一次,馬皇后死後,他的妹妹寧妃成為後宮之主,朱元璋在慶功宴上給他下了一個絆子,賞賜他兩塊黃金卻又不准他聲張,郭德成出宮被侍衛搜身,搜到這兩塊黃金,他要如何作答才能不違背朱元璋說的話,又能保住性命?
郭德成酒足飯飽後帶著朱元璋賞賜的黃金準備出宮回自己的家,剛到宮門想起,等下侍衛搜出這筆黃金該怎麼說,如實說來肯定不行,因為朱元璋說了不要聲張,說是寧妃賞賜是也不行,自己的妹妹才剛坐上後宮之主的位子就補貼孃家,朱元璋會擔心他這個國舅干政,說不定ye也會把他砍了。
他左思右想最後想出了一條計策,他索性稱黃金是他偷的,侍衛要是把他抓去見朱元璋也沒關係,因為朱元璋自己知道那塊黃金是他自己賞的,不會將偷竊的罪名亂安在郭德成身上,而且郭德成這麼說,朱元璋就知道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寧願冒著被當成小偷關進牢裡的風險,也謹記他的話。
侍衛搜出了郭德成的黃金,郭德成就按剛才想的計策說出來,他被侍衛帶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果然就像他所想的那樣,並沒有怪罪他,還真正的將那兩塊黃金賞賜給了他。
郭德成功績並不算34功臣裡最大的,但是是活得最灑脫的一個,他除了酒什麼功名利祿都不貪圖,朱元璋覺得驍騎舍人的職位太小,要給他升職,也許是想測試一下郭德成有沒有野心,但郭德成主動不要求升職,平時也總是醉醺醺的樣子,朱元璋一看他這樣也就放低了戒備之心。
李善長不像郭德成那麼謙虛,他總是仗著自己是功臣,又是朱元璋親家的份上,總是不來上早朝,朱元璋生病還不去看他,惹得朱元璋不喜歡他。
朱元璋對這些小事能忍就忍,可李善長退休之後還以公謀私想把自己家的親戚丁斌從監牢里弄出來,惹怒朱元璋非但不幫忙還加重處罰丁斌,丁斌以為自己加重挨處罰是李善長不幫忙導致的,把李善長知情不報胡惟庸一案抖出來,這才搞朱元璋氣得要處死李善長一家。
李善長要是有郭德成那種安分守己的智慧,也就不至於在晚年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