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接上期)

1929年,距離九一八事變還有兩年

這一年的10月24日,紐約股市大暴跌,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經濟危機。

這場經濟危機讓本就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失衡的日本在這場危機中雪上加霜,為了緩解尖銳的社會矛盾,擴軍備戰,發動一場侵略戰爭似乎已經成了最好的一個選擇。

這段時間中國發生了一系列事事件,比如中東路事件和中原大戰。

中東路事件中,蘇聯人700人傷亡的代價殲滅東北軍9000人,其中被俘7000人。

這個資料基本是那個年代軍閥軍隊的平均戰鬥水平。

中東路事件中蘇軍展示繳獲的東北軍軍旗,看來督戰隊的確不如政委好用呀。

這一戰既暴露了東北軍的真實實力,也讓東北地區失去了唯一能與日本對抗的國際勢力,更重要的是間接導致張學良在日後對敵我雙方戰鬥力做出了致命的錯誤判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選擇站在蔣介石一邊,這一年的9月18日,張學良率領12萬東北軍精銳入關“調停”。

張學良因為維護了“國家統一”,榮升全國海陸空軍副司令,達到了人生巔峰。

日本一名少壯派軍官——石原莞爾,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在一年後的這一天發動了對瀋陽的奇襲,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變”。

儘管這個計劃籌劃長達兩年,但從頭到尾也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官方支援,現在看來這是極端非常冒險的軍事行動。

在東北雙方軍力比為1.9萬對16萬,河北還駐紮著張學良率領的12萬東北軍精銳,瀋陽市內雙方兵力比為700對7000。

即使考慮到雙方巨大的戰鬥力差距,石原莞爾的行為也可以用“搏命”來形容了。

所以即使戰鬥開始後,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還在猶豫下不下進攻的命令,因為私自代表政府發動戰爭的罪名無論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難逃極刑吧。

即使在東北全境淪陷後,日本首相犬養毅依然主張將東北還給中國,如果當時東北軍進行抵抗使戰局陷入焦灼,很難想象當時的日本政府會全力給與石原莞兒這些人以支援。

但是9月18日的深夜之後,歷史就再也沒有給我們這個機會了,以陣亡兩人的代價佔領瀋陽,讓日本國內狂熱派的信心為之一振。

第二天,朝鮮駐軍進入東北,後續的戰鬥就逐漸失去了懸念.....

關於這件事張學良在幾十年後的採訪中解釋自己是“不抵抗而抵抗”

大意是:東北軍即使抵抗也絕對不是日軍的對手,日軍一切行動都是為了故意挑起戰爭,不抵抗就不會給日本人以口實,還會讓日本人陷入不利的輿論環境中。

年輕的張學良顯然錯誤估計了當時的日本國內形勢和國際形勢。

多少年以後很多“怒其不爭”的網友認為,如果九一八時還是老東北王張作霖在位,可能日本人就會遭到激烈的抵抗,甚至關東軍可能會被直接驅逐出東北。

但是張作霖作為一個老牌軍閥,可能會在政治上維護各方勢力的平衡,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

但指望他為國家的民族去血拼卻顯然忽略了當時的中國國情。

1931年的中國,民族主義尚在萌芽階段,東北軍也不是一隻國家和民族的軍隊,而是張作霖和張學良的私家軍。

郭松齡反奉時,郭松齡打出的旗號是建設民主富強的東北,而張作霖的傳單寫的是“吃老張家飯,不打老張家人”,而卻張作霖的宣傳反而更有效果。

在沒有民族大義的年代,很難指望某個聰明的軍閥會拿自己的私家軍去和日本人拼命。而且就算跟侵略者拼命,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也是自己承受損失,其他軍閥高興。

回到日本這邊,策劃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還有另一項重大成就——提出了著名的“世界最終戰爭論”,

大意是東方文明主張的集體主義和西方文明主張的個人主義理念嚴重不符,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將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必將進行一場大決戰。

而日本因為戰略縱深小,資源貧乏,有著重大劣勢,所以必須搶到“滿蒙”這條生命線,才有可能取勝。

因為張學良的決策失誤和當時中國國內的混亂狀況,日本人以刮彩票的運氣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滿蒙生命線。

很多年後,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日本人佔領東北後洗手不幹,放棄侵略中國,專心經營東北,等到鑽探技術進步發現大慶油田了,歷史就能改寫了。東北也許還是被日本統治,最壞的結果也是建立一個親日的政權。

這種想法顯然是沒考慮到當時的地緣形勢,從地緣上看東北是一塊死地。

東三省向北面臨蘇聯的三面威脅,當時的蘇聯還不是現在羸弱的俄羅斯,而其西南面對華北方向則門戶大開,缺乏可以依憑的地理屏障,如果今後中國與蘇聯結盟,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東北發起反攻,則在軍事上將陷入極其不利的境地。

從經濟上說,當時的東北雖然經濟在中國國內還算髮達,但是地廣人稀,基礎設施落後,開發需要大量資金,這是日本所欠缺的。

更糟糕的是,在佔領東北之後為了維持對東北的佔領及對蘇對華戰爭的需要,日本軍費屢攀新高,基本吞噬了其佔領東北的收益。

因此,在佔領東北之後,日本的經濟形勢並沒有好轉,反而加速惡化。

31-37年日本人在東北砸了44億日元,其中政府投資就超過30億,

同時從36年開始還編列了每年6000萬日元的全滿洲勘探計劃,

然而除了撫順6300萬噸煤,

其他東西全得到40年以後才能獲利,

本來最獲利的每年200萬噸大豆,結果日本政府把專營權送給了三井財團,

於是三井財團開心的低價收購,高價賣給美國,賺取差價。至於本土需求?那是什麼?能吃嗎?

所以,不光共產主義者沒有祖國,大資本家也沒有呀。

這張電影截圖基本反應了當時日本的國內形勢。

如果任由局面這麼發展下去,估計等不到1945年,革命計程車兵就要衝入皇宮了吧。

面臨著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日本國內同樣有一大批力圖救國救民的“愛國青年”,他們按照理念不同自覺劃分“皇道派”和“統制派”。

皇道派和統制派的觀點差別主要在於:皇道派認為天皇是好的,制度也是好的,現在的一切社會問題都是那些“貪官汙吏”和“奸商劣紳”造成的,只要清除了這幫垃圾,國家就會走向富強,代表人物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北一輝。

而統制派則認為國家制度已經出了問題,只有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國家才有希望。我們熟知的板垣徵四郎武藤章東條英機都屬於這一派。

其實無論任何時期任何組織,改革派們都會自覺劃分為上述兩種觀點。

雙方終於在1936年2月26日進行了一場決戰,一幫中下級軍官打著“尊皇討奸”的旗號發動兵變,天皇毫不猶豫的鎮壓了他們,從此統制派一統日本。

天皇幫助“奸臣”鎮壓了“尊皇討奸”的愛國青年,歷史總是發生這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場景。

不過皇道派在臨覆滅前暗殺了日本戰略家永田鐵山,這件事真是天佑中華,日本那個歷史最優秀多大戰略家就這麼被自己幹掉了,否則以後的中國歷史還真的難說。

有人認為皇道派如果上位,日本可能就不會侵略中國,顯然這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其實無論皇道派也好,統制派也好,只是代表不同人的利益,

“尊皇”也好,“改制”也罷,都是忽悠平民百姓的工具罷了,而那時無論怎麼看,發動全面戰爭都是緩解日本國內矛盾最有效的辦法。

更何況,一個民族主義已經沸騰的國家怎麼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個人感情就冷下來。

比如那位要求把東北還給中國的首相犬養毅,就被人大大方方的砍死在首相官邸。

到了審判時,一大幫日本“愛(nao)國(can)青(fen)年(qing)”切了自己的手指頭寄給法官要求替兇手頂罪。

連犬養毅這樣德高望重的老牌政治家都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其他人誰又敢趟這灘渾水呢?

國內經濟形勢越惡化就要越需要宣傳民族主義來穩定民心,為了發洩民族主義的情緒就需要搞對外侵略,搞對外侵略導致了經濟更加惡化,日本徹底進入了一個無限的死迴圈中,直到美國人把自己拉出來。

病根是治不了了,但是暫時把血止住也好呀,於是永田鐵山和杉山元分別提出了兩套方案。

可惜,此時的中國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變化,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已經遍地開花,民族主義的思想在中國即將長成參天大樹,中國已經不再是是永田鐵山和杉山元印象中的那個中國了。

一二九運動,這場運動的意義在以後的歷史中才能慢慢展現出來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努爾哈赤在明朝的眼皮下組建起義班底,明朝怎麼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