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今的我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年代,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有人警醒我們要居安思危,因為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以我們的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代價換來的。縱觀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說到對現在的人民影響最大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抗日戰爭了。在這場殘酷的戰亂裡,總有一些英雄,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來守護我們,守護國家,守護整個中華民族。趙一曼烈士也是我們所熟知,所敬仰的英雄,更為傳奇的是,不僅是她,甚至她的整個家族都投身於保家衛國。

烈士之跡

1905年十月,趙一曼出生在了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她是家裡的第七個小孩,家裡靠父親給人看病治病掙錢。她的父親李鴻緒曾是個監生,後來自學了中醫,開始以一個郎中的身份謀生。李鴻緒深知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儘管家裡有九個孩子,但李鴻緒還是儘量供他們都上了“私塾”。

趙一曼的成績很好,從小就是個懂事乖巧聰明伶俐的女孩子。趙一曼的大姐夫是鄭佑之,是早期的中共黨員,長期投身於革命建設中,在這樣的環境下,趙一曼耳濡目染,發自內心的欽佩那些熱血努力的中共黨員,也渴望成為一名革命活動家。在1924年的時候,在她的大姐夫鄭佑之的極力推薦下,趙一曼加入了嚮往已久的當地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開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趙一曼在學生時代因為表現極其優秀,她經驗豐富,為人和善,有責任心,一度被推選為就讀中學的學生會常委兼交際股股長。1926年,趙一曼被推選成為了當地的婦聯常委會主席,不久後,宜賓特別支部成立了,趙一曼的身份也由一位青年團員轉變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同時還擔任了當地婦聯和學聯黨團書記。

烈士之偉

1931年,恐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了。趙一曼被調到了瀋陽。戰爭的壓力傳到了每個人身上,儘管事態緊急,趙一曼仍然在控制自己保持冷靜,臨危不亂。她深知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穩住人心,團結一致,於是趙一曼積極發動當地群眾,並組建了一支農民游擊隊,並極力配合正在作戰的抗日部隊。在趙一曼的領導下,她率領的游擊隊在當時獲得了一致好評,常在重要關頭髮揮很大的力量,也給了日偽不輕的打擊。

趙一曼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人民群眾對她很熟悉,知道她原名李坤泰,於是親切地稱呼她為“瘦李”,有時候會喊她李姐。和趙一曼一起共事的同志也很信賴她,常打趣趙一曼是他們的“女政委”。這樣一個有勇有謀,臨危不亂,深得群眾的人心的黨員趙一曼意料之中的成為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不幸地事發生了,1935年11月,敵方人員謀劃已久,找準機會逮走了在戰場上的趙一曼。日軍在趙一曼身上所做的罪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常達幾乎一年的精神上和身體上非人的折磨讓一直以堅強著稱的趙一曼奄奄一息。可是儘管如此,趙一曼仍然沒有向敵方投降。當時的主要行兇者甚至咬牙切齒稱趙一曼簡直就是一塊鐵,無論怎麼折磨都沒從她身上挖出一些有用的資訊。

敵軍從她嘴裡逼問不出一絲情報,也不會將趙一曼這麼一個有用的人物再放回去,於是決定對趙一曼施以極刑。趙一曼的生命結束在1936年8月2日,在行刑前,敵軍綁著她“遊街示眾”,趙一曼仍高聲吶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後含淚留下了一紙遺書便英勇就義了。

在趙一曼被俘前,就已經結婚生子了。她和丈夫陳達邦認為此時正是革命的關鍵時刻所以商量了一番後決定將他們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寧兒”寄養在大哥陳岳雲家裡。趙一曼在遺書裡也說了很多關於寧兒的事。但令人唏噓的是,一直到趙一曼被執行槍決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遇害了,趙一曼在遺書中重點關照的寧兒也不過才7歲的年紀。

寧兒全名陳掖賢,因為一直住在大伯家,父母又投身於革命事業,所以陳掖賢幾乎沒有跟父母接觸過,長期以來性格也變得內向了,不愛與外界交流。終於在1950年,陳掖賢和他的姑姑陳琮英相認了,據陳琮英所說,她找陳掖賢找了很久。姑侄相逢,陳琮英給了陳掖賢許多關愛,並詢問陳掖賢願不願意去中國人民大學讀書,就這樣,陳掖賢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不久後,陳掖賢的父親陳邦達也費盡波折找到了他,一家人陸陸續續都聯絡上了,但母親趙一曼卻一直都杳無音信,這不可避免的讓一家人感到擔憂。

烈士之緬

陳琮英拿著趙一曼以前的照片到處詢問,終於有一天碰巧遇到了趙一曼以前的戰友,在戰友的告知下,陳琮英才後知後覺犧牲的烈士李坤泰就是他的弟妹趙一曼。當這個訊息傳到陳家人耳裡時,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尤其是陳掖賢,更是直接痛哭不已,對於他來說,和父母相聚一直是深埋在心裡最重要的願望。在1954年的時候,陳掖賢接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的通知,在那裡看到了自己的母親趙一曼烈士留給自己的最後的遺書,不由得悲上心頭,為自己擁有這麼一個英雄母親而自豪,卻又為自己接觸她太少而遺憾。

陳掖賢格外鄭重地將母親留下的遺書謄抄了一遍,每每看來,都會勾起陳掖賢一波又一波地情緒。1955年的時候,陳掖賢收到了國家的通知,讓他去領趙一曼烈士的撫卹金並辦理先烈子女證明,這些統統都被陳掖賢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不願意動用他母親用生命換來的錢,對他來說任何財物證明都不能與母親的生命相提並論。

因為成長環境原因,陳掖賢的性格本身就偏內向,不愛與人交流,也是個不修邊幅的人。令人遺憾的是,在1982年8月15日,陳掖賢他在自己的房間自殺了。他給自己的女兒陳紅也留下了兩份東西,一份是自己手抄的格外珍重的趙一曼的遺書,另一份就是他留給自己的女兒的囑託:不要擺烈士後代的架子,做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百姓。

結語

陳紅女士至今還對父親陳掖賢的耳提面命印象深刻,即使自己的生活很困難,也沒有以自己奶奶趙一曼先烈後人的名義為自己謀取私利,而她也這樣叮囑過自己的後代,要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不僅是他們,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也要感恩先烈,感恩他們用滿腔熱血和一片赤子之心守護了這個國家。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仁宗:神奇的皇帝,什麼都不會,卻讓宋朝輝煌了四十多年